上海短期外匯理財逆勢而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08日 09:34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本報訊 記者張旭東報道 來自中行上海市分行的數據顯示,自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外匯理財市場已經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態勢,一些較長期限的理財產品少人問津,而短期產品則銷售火爆。 據中行上海分行有關人士介紹,7月22日,即匯率調整后的第一天,該行在上海極具人氣和品牌知名度的“春夏秋冬外匯理財”產品的銷售量較前一天猛跌33%,但僅第二天銷售
第一,“人民幣已經升值,此時再結匯,為時已晚,不如靜觀其變。”持這種觀點的投資者認為,新政策的出臺往往出其不意,而短期產品則比較靈活,能充分保證資金的進退自如,因此通常會選擇3個月、甚至期限更短的理財產品進行投資,在獲取收益的同時,提高產品的流動性,以不變應萬變。 據了解,目前市場上保本型理財產品中期限最短的是中國銀行“春夏秋冬外匯理財”系列中的“立秋一月”產品,投資期限僅1個月,8月8日截止銷售。另外,如果投資者能夠承受本金不保的風險,也可投資期權類產品,比如交行的“智匯寶”,中行的“兩得寶”和“期權寶”、花旗銀行的“優利存款”等等,這類產品的最短投資期限僅有一周,風險高收益也高。 第二種觀點認為“通過積極理財,可以對沖人民幣升值帶來的損失”。目前,外匯理財的選擇品種較多,收益率水平也明顯高于人民幣理財。以2005年8月3日中國銀行“春夏秋冬外匯理財”05秋系列為例,該產品3個月期的實際收益年率為3.01%,6個月期實際收益年率為3.31%,1年期實際收益年率為3.53%。可見,外匯理財產品的收益不但高于目前同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也高于人民幣升值幅度。 第三種類型的投資者則認為“今后有對外支付美元的需要,人民幣升值對自己的影響不大,期望通過短、中期理財產品提高收益。”這類投資者手中持有美元,但因人民幣的不可自由兌換,結匯后將無法保證今后的對外支付,因此也無法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利,這類投資者往往會在專業人士的建議下,投資銀行的浮動收益型理財品種。這類產品通常與匯率、利率、黃金價格、債券等掛鉤,風險和預期收益都要高于固定收益型產品,期限也較長,一般在1年至2年,非常適合這類投資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