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生活理財 > 正文
 

結婚消費的畸形化 滬每對結婚花費超過16萬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3日 10:01 南方日報

  黃鐵苗 孫寶強

  結婚是大喜事,邀親朋好友相聚慶賀是情理中的事情;但是,當前的結婚消費卻出現了畸形化趨勢。禮品從廚衛家電到珠寶首飾,形式從婚禮酒席到蜜月旅行,不僅婚慶花費水漲船高,而且婚禮消費連續升級。

  婚禮花費不斷攀升。婚禮的花費已經超過了常人的想象,由幾萬上升到幾十萬、上百萬。報載,去年上海市有近12萬對新人步入婚姻殿堂,除了買房以外,全市因結婚產生的消費總額達到200億元左右。也就是說,平均每對新人辦一場婚禮花費超過16萬元。上海市婚慶行業協會會長海倫估計,如今新人辦婚禮的消費比3年前普遍上漲了30%。

  結婚花銷的形式不斷翻新。結婚不再是簡單的照相攝像、擺酒吃飯,更多的是追求婚禮的新穎獨特,給賓客及自己留下難忘的記憶。所以,婚禮形式在逐步更新,你有兩個可愛“小花童”,我找6名潔白“小天使”;你有333朵玫瑰扎成的巨型花盤,我就來一場999朵玫瑰花瓣組成的“花瓣雨”……婚慶中層出不窮的“花樣”加上熱氣球婚禮、跳傘婚禮等婚禮形式越來越新潮,價格也與時俱進。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要算空中婚禮了,2004年8月14日,溫州一家禮儀公司推出一種夠新鮮、夠刺激的“空中婚禮”服務,價格為50萬-200萬元,其中包括租飛機、婚宴、酒店、豪華婚禮現場的布置、現場樂隊、車隊、鮮花、金牌司儀主持人等等各項費用。

  花銷的結果讓人吃驚。據了解,結婚的成本越來越高,很多人為婚禮不惜“一擲萬金”,結果也頗為驚人。工薪階層已經無法從紅包中“賺錢”了。長期從事婚禮服務的蔡敏指出,如果僅僅在朋友、家人之間舉行的100人左右的小型婚禮基本上是要虧本的。有的新人結婚幾乎耗費了一家人的全部積蓄,有的甚至被迫“舉債消費”,以致留下不少“后遺癥”。結婚催生了利潤豐厚的婚慶產業。經營一家婚慶公司實在是件開心的事,利潤也很高。不僅一年到頭都可以陪著人家結婚,感受那份成人之美的喜悅;同時,各種煩瑣的項目接單下來,平均30%的毛利真是不錯。每場婚禮都是一次喜慶的聚會,從婚前的訂

婚紗、訂酒席、請客送糖、化妝拍照,到結婚時的婚禮布置、攝影攝像、司儀、新人捧花、樂隊歌手,再到結婚后的婚禮全程VCD制作等等,這一切都不用新人們再操心了,交給婚慶公司就萬事大吉了。

  結婚費用節節升高,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之后人們生活日漸富裕,消費水平不斷提高,但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消費心理不夠理性,鋪張浪費的風氣卷土重來。除此之外,還因為:

  一是新人多了,什么都緊俏。據悉,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第3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獨生子女紛紛進入結婚年齡。今后幾年都將是結婚高峰期,使得酒宴等費用都提升了。各大星級酒店的婚宴預訂價格普遍上調,幅度在20元/位以上(另加收服務費);婚紗影樓的價格也暗藏折扣,2004年花3000元可穿5套禮服拍30張照片,2005年只能穿3套拍25張了;另外,職業司儀、

新娘秘書等婚禮專業策劃人員緊缺也使得結婚成本上升。

  二是攀比心理作怪。據了解,舉辦大型婚禮的多數是職工和干部以及城鄉的一批富家子弟,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及本人很少大操大辦婚禮的。原因之一是干部職工和富家子弟這方面的攀比心理較強,而知識分子較弱。很多干部職工、富家子弟都想把婚禮辦得體體面面,于是在效仿和攀比中,婚慶宴會就會越搞越大。在車隊、花費、排場等“表面功夫”上下了很大力氣。耗費巨大、讓當事人疲憊不堪的婚禮消費,已經使不少工薪族陷入尷尬。

  三是有人借機收禮。不少人熱衷于大操大辦婚禮,除了為喜慶之外,也不乏借機斂財之流。報載,2004年12月27日,某市衛生局局長張學明為兒子在當地舉行婚宴。參加婚宴的約有600人,一共安排宴席58桌,收受禮金9萬多元。當然,一方面有人想收禮,另一方面還要有人送禮。現實中,送禮者大有人在,他們有的是回報親友、同學、同事;有的是為了聯絡感情;有的是出于無奈;但有的是借機討好有權有勢者,屬于這種情況的,禮金(品)數額還特別巨大。

  我國的物質文化生活確實提高了,增加結婚消費無可厚非,但應該更新觀念,移風易俗,提高品位。結婚是人生大事,需要慶祝,但沒有必要講排場、比奢華,應從儉為佳。如可以多組織集體婚禮、旅游結婚,這樣無論對當事人還是社會都有好處,對當事人可以減少費用,不致欠債;對社會可以減少資源耗費。另外,對奢侈的婚禮消費可考慮通過征稅來約束一些人的浪費行為。

  作者單位: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部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54,2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