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價格促銷戰硝煙中一些旅行社推出“零團費”“負團費”服務
是花低價錢買氣受,還是多花點錢換一個愉快的行程,消費者要細思量
“十一”黃金周即將到來,全國各地旅行社競相推出促銷廣告。在價格促銷戰的硝煙中,一些旅行社甚至推出“零團費”、“負團費”的服務。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旅行社打
著“零團費”、“負團費”的幌子把游客引進門,瞄準的卻是游客的購物消費。游客如果在出游前算好“旅游賬”,這種拙劣的價格欺詐伎倆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壓低報價,固然是旅行社吸引游客眷顧的一個有效手段,但對于一個成熟的游客,在選擇參加哪一家旅行社之前,不妨站在旅行社的角度,為線路報價算一算簡單的“旅游賬”,從中權衡一下自己的游程是否愉快。
業內有種說法:旅行社就像一個個資源配置器,本身沒有資源,只是在為游客配置社會資源的過程中提供服務,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所涉及的吃、住、行、游、娛、購等諸多環節,都需要旅行社與外界交涉。
一條完整的游線報價,大體上應該是“旅游交通費+住宿費+用餐費+景點門票費+旅行社各種成本+上繳稅收+合理利潤”。其中,“旅游交通費”既包括長線的機票價格、機場建設費、燃油費,也包括短線的公路建設費、大巴租用費、汽油費、司機人工費等,而“旅行社各種成本”中,則可以細分為導游成本、旅行社管理成本、線路開發成本、推廣成本等。
按照這一計算公式,游客在挑選旅行社的線路時,不妨“對號入座”,對旅行社推薦的線路經營成本暗自估算一下,再與其報價進行比較。如果兩者相差甚遠,就要認真權衡:是花錢買氣受,還是再多花一點錢換來一個愉快的行程。
俗話說,“只有錯買的,沒有錯賣的”。旅行社作為商家,同樣也是在賣商品——旅游線路,只不過“旅游商品”有其自身的商品規律,與一般商品不同,游客事先并不知道“旅游商品”質量的好壞,只有在消費過程中才能檢驗,因此,無法在商品買賣時對商品質量“貨比三家”。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旅游市場上的超低報價,有的是“化整為零”,有的則是“拆東墻補西墻”。所謂“化整為零”,就是在報價中剔除了團餐、機場建設費,甚至住宿費、景點門票等一些必須支付的費用,先靠低價把游客騙進門,在游程中再讓游客自己支付。如今,一些旅游廣告中常見“某某游1080元起”,即是此類障眼法的妙用。
而所謂的“零團費”“負團費”,則是典型的“拆東墻補西墻”。團費,主要是指付給導游的服務費用。旅行社將一個旅游團交給導游,希望導游在游程中負責提供各種配置社會資源的服務,而即將要付出勞動的導游不僅得不到旅行社支付的一分錢,有時甚至還要倒貼錢把旅游團“買”過來,這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嗎?
原來,導游看中的是游客的購買力,只要把游客帶到景區相互串通好的商店購物,店主就會根據游客購物金額的比例給導游回扣。而組團的旅行社在廣告中也會很“大方”地壓低價格,因為旅行社的線路成本中與導游有關的成本根本不用支付。至于喜歡挑“低價”的游客,則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導游的牟利工具。在旅游過程中不喜歡購買紀念品或不愿支付自費項目,遭到導游的百般刁難,也就不足為奇了,因為旅行社根本就沒有購買導游的服務。
業內人士表示,對違反市場規律的“零團費”“負團費”現象,國家旅游局一再三令五申卻禁而難止,其背后的市場根源就在于一些旅游消費者的不成熟。如果每位游客在出游前,都算一算簡單的“旅游賬”,旅游市場上拙劣的價格戰也就打不起來了。(據新華社上海9月25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