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發信用卡遲早要埋單 賺錢心熱容易忘記風險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8日 04:20 每日經濟新聞 | ||||||||||||
身邊的朋友,幾乎每個人都有四五張銀行卡。這些卡來路眾多,有工資卡,有買房辦房貸時指定銀行的信用卡,為孩子保險也得到指定銀行辦卡,更離奇的是,其中的兩個人莫名其妙收到某銀行給“尊貴的客戶”寄上的這么一張卡。不過,這一切比起英國那條收到白金信用卡的名喚蒙蒂的寵物狗來,實在算不得太高的待遇。 一般來說,大發信用卡主要是為了刺激消費,也就是說,政府希望借助適當的超前
賺錢心熱,容易忘記風險。信用卡的實質是無擔保貸款,把信用卡當大街上的宣傳品派發,又缺乏嚴格有效的監管機制,信用卡犯罪的泛濫指日可待。美國每年有上百萬人因信用卡透支而破產,而在監管最為嚴厲的新加坡,信用卡犯罪也有上升的勢頭。 韓國信用卡危機就是典型的案例。上世紀末金融危機以后,韓國政府為刺激消費,大量發行信用卡,至2002年信用卡發行總量便突破了1億張。從表面上看,韓國經濟因此大獲其益,2001年韓國信用卡的使用金額為445萬億韓元,平均每人使用信用卡花的錢大約為2000萬韓元(約合16000美元);而信用卡公司當年純利潤總額達到了24870億韓元,韓國獨立信用卡借貸機構(如三星、LG等)的資本回報率達到52%,韓國因此曾被認為是使用信用卡最好的國家之一。 但是,好景不長,韓國政府很快為此埋單。到2003年,韓國拖欠債務超過90天的信用卡持卡人已經占到韓國勞動人口的16%,韓國的信用卡公司全部在2003年發生了流動性危機,最為嚴重的LG信用卡公司只是靠2萬億韓元的緊急援助才躲過破產的命運。以后,韓國政府限制透支,成立專業“壞賬銀行”,專門處理各金融機構的個人信用壞賬,給予負債者免息優惠,為無節制的信用卡消費還債。 此時,坊間輿論責怪銀行濫發信用卡,銀行責怪卡主濫用信貸,卡主除了自嘆缺乏自制能力以外,還抱怨政府寬松的監管政策與銀行濫發卡的行為。 另據本報昨天報道,滬上信用卡訴訟數量猛增,其根源來自2003年下半年開始的信用卡濫發,當時“審核相當寬松,‘代理紛飛’,最混亂時甚至出現了代理人幫客戶造假的情況”。今天的訴訟增多,就是銀行為當初無序搶占市場應付的代價。 目前,國內在技術上缺少對信用卡申請人在同一銀行或不同銀行間多頭授信以及對于過度授信的監控、監測手段。在建設消費者個人信用數據庫屬于全國領先地位的上海,都出現了如此爭訟不已的局面,可見,信用卡發展已罔顧消費群體的細分,超越了現行監管手段所能管理的范圍,有大躍進之嫌,或遲或早,總有人會為此埋單。 作者:葉檀 每日經濟新聞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