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立個人破產(chǎn)制度是杞人憂天 還是未雨綢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06日 11:41 北京青年報 | ||||||||
文/張倩 中心事件 有報道稱,北京朝陽法院近期連續(xù)受理了96起住房貸款合同糾紛案,涉及貸款總額超過億元。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下屬的支行紛紛將貸款購房不還的借款人及作為擔
幾天前,美元利率再次攀升,引發(fā)了人們對人民幣利率是否會引起連鎖反應的猜測。和十年前相比,從1993年開始的人民幣利率的連續(xù)多次下調,對眾多普通民眾來講,其心理反應是盼升不盼降;但是十余年后的今天,當許多百姓已從十幾年前的“無債階層”,發(fā)展為今日的“負債階層”時,利率的上調于他們而言,則變成了一種失望重于期望的心理負擔:他們必須重新面對增高后的銀行借貸利息。 有專家指出,近五年來個人消費信貸的急劇增長表明,中國人長期信奉的“量入為出”的消費原則已被打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入不敷出”的超前消費已成為中國都市居民的一種“生活方式”;從某種角度看,這是一種社會進步。但同時,也必須建立相應的保障制度,以應對由于社會經(jīng)濟形勢的變化或個人投資失敗、失業(yè)等帶來的無力償還個人債務的遺留問題。由此,有人提出應效仿國外和香港等地,建立完善的個人破產(chǎn)制度。到底現(xiàn)在提出建立該制度是否超前呢? 京滬家庭整體負債率高于歐美 張先生是上海某報業(yè)集團的年輕記者,為買一套94萬元的住房,他背上了70多萬元的債務,他每月要還銀行約4600元,一還就是二十幾年。他告訴記者他每月包括補助在內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不到8500元,而他的還債額度已占到他每月收入的55%;這一數(shù)字大大超過理財專家們所稱的還款額不能超過月收入40%~45%左右的警戒線。 不久前,德國《每日鏡報》刊登了記者尤爾根·海恩的文章,他在長春對在一汽工作的德國工程師漢斯采訪時,后者對中國“負翁”之多感到驚訝。據(jù)悉,在歐美,年輕人雖然也選擇貸款買房、買車,但都按“有多少收入,買多大房子和多少錢的車”的原則消費,或者先買二手房、二手車,以免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債務。但中國青年人買房、買車通常是“一步到位”。 中國社科院的一項統(tǒng)計顯示,北京、上海兩大城市的居民,家庭整體負債率高于歐美家庭。 北京的家庭債務比例高達122%,超過了2003年美國的家庭債務比例115%,上海、青島、杭州、深圳、寧波等城市家庭債務比例分別達到155%、95%、91%、85%、79%。該研究表明,我國家庭債務的主體是以住房和汽車的按揭貸款為主的個人消費信貸。仍是來自上海的相關資料顯示,上海市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僅2002年1-9月份的貸款新增額就超過2001年全年的貸款額,達257.6億元,以按揭及公積金貸款戶數(shù)算,平均每戶貸款40萬元。 據(jù)統(tǒng)計,自1998年中國開放金融機構經(jīng)營個人消費貸款業(yè)務以來,至去年6月底,個人消費貸款余額較16年前增加了20余倍。近百起房貸合同糾紛涉及額度過億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