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理財加油站_稅務 > 個人所得稅改革 > 正文
 

代表:1500元的免征額不適宜未來幾年發展需要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7日 14:02 新華網

  

代表:1500元的免征額不適宜未來幾年發展需要

河北省邯鄲市發改委公務員申東升 郭毅/攝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河北省邯鄲市發改委處長申東升發言:我的意見是:調整很有必要,但1500元的扣除標準偏低,調至2000元比較妥當,理由如下:

  一、10多年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提高扣除標準

  一是充分發揮個稅調節作用的需要。堅持高收入者多繳稅,中收入者少繳稅,低收入
者不繳稅,努力發揮個稅調節社會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的作用,是我國長期遵循的一項原則。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國20%的富人占有80%的金融資產或儲蓄,其交納的個稅不足總量的10%,而80%的人只擁有20%的社會財富,卻承擔著個稅的主要份額,個稅法的調節作用遠沒有發揮好。

  二是改變目前個稅虛胖增長的需要。時至今日,個稅幾乎成了工薪一族的“人頭稅”,個稅虛胖增長已是不爭的事實。個稅在開征的初期也就10多萬元的收入,1994年為72億元,2004年為1737億元,是同期增長最快的稅種,10年時間里平均增幅高達48%,遠高于9%的中國經濟平均增長率。個稅把大量不該征收的錢征上來了,同時也掩蓋了應征未征的漏動。

  三是減輕城鎮職工稅負過重的需要。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1993年提高了60%,城鎮居民平均基本生活消費支出明顯增長,導致職工基本消費支出不能在稅前完全扣除,稅負明顯加重。

  二、1500元的扣除標準,適宜與當前我國社會生活平均水平,但不適宜未來幾年發展的需要

  第一,1500元的扣除標準基本滿足了當前的水平。1980年確定個稅扣除標準800元時,我國城鎮職工平均月工資在40元左右,800元的扣除標準在當時是城市職工平均工資的20倍,1993年月薪超過800元的納稅人占1%,2003年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超過6000元,較23年前增長了15倍。1994年全國城鎮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費支出2851元,每一就業者負擔的月消費支出414元,免稅空間為386元(800元的扣除標準);2004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人均消費支出7182元,城鎮職工人均負擔的月消費支出1143元,免稅空間為357元(1500元的扣除標準),征稅基數增加了約三倍,免稅空間反而少了29元。第二,1500元的扣除標準前瞻性不足。目前,全國11個省、市的實際城鎮月人均負擔消費支出在1200元到1600元之間,考慮到物價的變化,計入通貨膨脹率后,今天的1500元實際上就相當于上世紀90年代的800元,可以說沒有實質性變化,這意味著個稅的納稅主體還將是工薪階層,個稅的稅源結構不會改變。同時,一部法律修改的頻率不可能太快,如若不顧及個稅的前瞻性,既不利于法律的順利實施,還會有損法律的尊嚴。

  第三,居民消費結構的快速變化拉動了消費水平的快速增長。由于我國的福利保障制度不完善,居民的生老病死、住宅、教育消費等已經全部或部分實行了市場化運作,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拉動了居民消費水平的快速增長。據有關資料顯示,2005年全國城鎮居民及其撫養、贍養人口平均每月花費在食品、衣著、家庭設備、醫療保健、通訊交通等方面的費用985元,加上

住房貸款利息等,總額為1188元,到2009年將上升到1551元。快速增長的居民基本消費支出將面臨再次繳納個稅的可能性。第四,一些隱性消費和轉移消費支出應給予特別關注。隱性消費和轉移消費支出是一種事實上的即期消費,考慮這方面的因素,當期居民的實際消費支出要比統計數字大一些,1500元的扣除標準更顯得偏低了。

  三、沒有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發展留足空間

  首先,足夠的免稅空間是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其次,足夠的免稅空間是創造公平稅收環境的客觀需要。再次,足夠的免稅空間還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這些地區如果不能逐步實現小康,全國將有可能在總體小康的層面上徘徊,全面小康的目標將是一條漫長的路。總之,作為一部法律,尤其是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個稅法,在修改時不僅考慮到現時的情況,還應顧及到兩次修改期間的經濟社會變化情況。陳述完畢,謝謝各位。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24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