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總審計師孫寶厚 全面解析內控制度(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7日 11:25 理財 | ||||||||
“現代審計有三大支柱,即內部控制、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 記者:那可否這樣說,外部監督作用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部控制的健全有效? 孫:基本是這樣。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無疑是外部監督的良好基礎。如果企業的內部
說到這里,就外部審計而言,有人曾說過這樣的話:現代審計有三大支柱,即內部控制、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我覺得,這個說法很形象,的確三者缺一不可;審計工作的水平或高度,按照經濟學的木桶原理,主要還是受制約于三者中高度最低的支柱(其他外部監督的道理也一樣)。對目前國內這三大支柱的高度,我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假定三者都很完善的情況下其高度均為100米,會計準則和審計準則的高度已達到80或90米,而內部控制可能不到60米。換句話說,達到80或90米,就是通常所說的八九不離十,基本可以;而不到60米,比照學校的考試,則意味著不及格。如果這個判斷能夠成立,或者說有點道理,可想內部控制這個基礎是何等重要,打這個基礎又是何等的任重道遠! 記者:相對于內部控制,外部監督可否看作是一種亡羊補牢呢? 孫:可以吧。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關鍵在企業內部,這是內因,外部監督只是外因。實事求是地說,在我國多數企業領導人都有持續經營企業的愿望和努力,都希望企業建立健全內部控制,保障企業健康平穩運行。但實際執行起來,有的企業領導人或其下屬的一些環節又不愿受到約束,甚至要擺脫或破壞內部控制,這也是企業自身很難解決的問題。如果外部監督能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并提出改進意見,會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從根本上說,內部控制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需求,不是哪個人的好惡問題” 記者:如何才能改變企業內部控制薄弱的現狀呢? 孫:改變企業內部控制薄弱的現狀,可分三種情況:對于沒有內部控制的企業,當務之急是建立必要的內部控制;對已建立了內部控制但還不完善的企業,就要進一步完善、健全,使其形成完備體系;對內部控制健全而執行不力的企業,關鍵是要在付諸行動上下工夫。 再說遠一點,改變內部控制薄弱的狀況,還應當與企業所有制結構、經營狀況、產業前景及國家政策等聯系起來考慮。如果企業所處行業的風險大,前景好,是新興產業,又要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這時企業想要站住腳,不僅需依賴于產品質量的提高和技術的改進,企業高管人員通常也都希望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并使其有效發揮作用;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甚至個別高管人員還想趁亂取利,企業的內部控制就很難健全有效。 記者:看來企業高管的觀念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健全起著很大的作用。您覺得企業高管的觀念如何才能轉變? 孫:我理解你所謂的“轉變”,就是要高管人員都重視內部控制。這是一個很有意思也比較復雜的問題。有的企業家,之所以能成功,也許就是因為內部控制不健全,敢于冒險。企業家一個重要的素質就是敢于冒險,不循規蹈矩,而內部控制卻是讓人必須循規蹈矩。從根本上說,內部控制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需求,不是哪個人的好惡問題。我希望并且也相信,越來越多的企業高管人員會重視和加強內部控制。特別是當企業已經成長起來、達到一定規模以后,加強內部控制不是哪個人的主觀愿望,而是企業發展內在的客觀要求,是企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企業建立內部控制一定要強調實用性,不能搞花架子,要強調執行力” 記者:那么企業怎樣才能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內部控制呢? 孫:建立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做的工作很多。 首先,要認識明確,有風險和防范意識。內部控制是衡量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標志,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國外安然公司的破產、巴林銀行的倒閉,國內也不乏企業倒閉案例,無不與企業內部控制失靈有關。這也給我們敲響了完善內部控制、防范風險的警鐘。“有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李金華審計長指出管理和內部控制方面的問題,意在督促企業單位要加強管理、完善內部控制,這的的確確是企業的當務之急,也是治本之道。 其次,要明確建立健全內部控制的基本思路。如何建立健全內部控制,我認為應“因地制宜,因企有別”,不能搞一刀切。內控制度和員工的素質與地域文化也有關系。中國地大物博,地區發展情況也不均衡。同樣的制度在不同地區執行起來是不一樣的。 再有,企業建立內部控制一定要強調實用性,不能搞花架子,要強調執行力。如果脫開企業具體情況和生產工藝,不看企業人員素質、管理水平等,生搬硬套一些國外理論來建立本企業的內部控制,肯定是不好執行的。內部控制建立和完善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局部到整體,循序漸進、不斷整合的過程,不能盲目簡單從事。這里還需要強調的是,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企業領導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要適度地發揮專家的作用。 記者:專家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應該有很大幫助吧? 孫:當然是這樣,一定要相信和依靠專家。專家的作用往往是別人難以取代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兩個字——適度。建立內部控制一定要適度地發揮專家的作用,不要單純依賴專家。企業內部控制設計不出來就要請專家,但是請專家重要的一點就是設計出的內部控制要適用、要實用。專家給企業設計內部控制時,一定要非常清楚企業的情況,要深入內部,認真調查,然后來設計。先進的理念重要,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重要,但符合中國國情、切合企業的實際更重要。這里的國情包括對中國整個的社會環境、歷史傳統、生活習慣都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做到切實可行。 “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東西,不僅是國外今天的最新成果,更要了解、掌握別國昨天的經驗和教訓” 記者:在企業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時,國外先進的內部控制理論與中國的具體情況如何協調? 孫:要實事求是。很多從頭做起的新領域,我們不能盲目裝懂,一定要吸取國外成功企業的經驗。但是在中國做了很多年的,或者說在這方面我們已經有很多自己的專家,那就應主要靠國內的專家,而不是外國的專家。不論干什么事,讓一些不懂得甚至不了解中國具體情況的人,去照搬別國的做法,硬塞給別人,讓理解也執行不理解也得執行,從來都是不會成功的。 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東西,不僅是國外今天的最新成果,更要了解、掌握別國昨天的經驗和教訓。內部控制的歷史源遠流長,大致已經歷了內部牽制、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結構、內部控制整體框架四個階段。隨著人們對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現在已開始強調內部控制框架的建立應與企業的風險管理相結合,這應該說是內部控制發展的新階段。通過對內部控制歷史的追溯,我們會發現對內部控制的認識是一個不斷演進的過程。它總是與特定的經濟社會發展相聯系,并在組織管理實踐中不斷得到升華。 由于我國企業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對那些管理水平已接近或已達到國際水平,尤其是在國外上市的企業,可以借鑒COSO發布的《內部控制——整體框架》(著名的COSO報告)和美國《薩班斯法案》等最新的內部控制理論和規范。對國內大多數企業來說,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依據財政部頒布的一系列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來建立內部控制體系會更有用些。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現在到底處在哪個階段,企業的管理水平到底怎么樣,我們應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不排斥跨越式發展,但必須看有沒有可能。就如發達國家已進入信息化階段,而我們還是要強調工業化和信息化建設,有些路必須走過來而不能跨過去。所以,我們一定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地把內部控制建立健全起來,并使其真正發揮作用,以保障經濟細胞——企業及整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運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