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市之星”可轉債
可轉債是非常冷門但又非常值得推敲的品種,在熊市中尤其如此。在2004年熊市期間,上證指數下跌15.4%,可轉換債券當年的平均漲幅卻達到13.21%,2004年下半年的平均漲幅更達到22.17%。其中某些品種由于股價連續超過了轉股價達到贖回條件,當年的收益率則更高。當年的市場狀態,對2009年似有可借鑒之處。
簡單而言,可轉債本質上是一種債券,可以按照計算普通國債的方法計算其收益率,如果在發行價以下買入通常是可以保本。在此基礎上,如果轉債價格大幅上揚,或者轉股條件成熟,還可以通過賣出轉債或者轉股的方式實現超額收益。這就是所謂的“進可攻、退可守”。這一品種在熊市,以及由熊轉牛的行情下尤其具有投資價值。
轉債投資有很多種思路。比如你可以在發行期買入,把它作為一只債券看待,以南山轉債為例,這只可轉債于2008年發行,期限4年,票面利率是逐年遞增的,第一年為1.0%、第二年1.5%、第三年1.9%、第四年2.3%、第五年2.7%。同時這只可轉債附有回售條款,在回售條件下,到期可以103元價格進行回購。初始轉股價為16.89元,比現行股價高了不少。
轉債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和股票具有高度聯動性,因而往往波動劇烈,一旦南山的正股上揚,轉債價格也會迅速上漲,這是投資者獲利的一種途徑。
當然如果同時轉債價格被低估就更好了。當市場交易價格跌破轉債的債性價格(就是按照收益率和剩余的年限精確計算其合理價格)時,說明轉債的價格被低估了。這時候投資轉債,等待正股價格上漲帶動轉債價格上漲,安全系數是最高的。
另一種思路就是債轉股。當股價到達可轉股條件時候,投資者可以選擇債轉股,從中套利。通過“轉股”能否獲得收益又是個比較技術性的問題,需要引入一些簡單的概念和公式。轉股價格,指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為每股股票所支付的價格(有些可轉債附有向下修正條款,轉股價格是可能發生變動的),與轉股價格緊密相聯的另兩個概念是轉換比率和轉換溢價率。轉換比率是指一個單位的債券轉換成股票的數量,即轉換比率=可轉債的市價/市場轉股價格。轉換溢價率=(市場轉股價格-當前的股價)/當前的股價,顯然,如果轉股價小于股價,投資者就可以從中套利(手續費不超過千分之一,不繳印花稅)。
窗體頂端 代碼 |
簡稱 |
市價 |
股價 |
轉股價值 |
轉股溢價率 |
純債價格 |
純債收益率 |
剩余年限 |
轉股價 |
轉股比例 |
110002 |
96.65 |
7.23 |
42.66 |
126.57 |
96.21 |
0.46 |
4.26 |
16.89 |
5.9 | |
110003 |
98.13 |
4.41 |
53.36 |
83.9 |
97.49 |
0.66 |
4.6 |
8.22 |
12.1 | |
110010 |
106.48 |
2.72 |
156.13 |
-31.8 |
104.26 |
2.13 |
0.82 |
1.74 |
57.4 | |
110036 |
163.84 |
12.33 |
214.54 |
-23.63 |
106.32 |
54.11 |
0.82 |
5.74 |
17.4 | |
110037 |
100.92 |
10.73 |
142.71 |
-29.28 |
105.17 |
-4.04 |
0.33 |
7.47 |
13.3 | |
110078 |
109.19 |
7.14 |
67.12 |
62.69 |
97.53 |
11.95 |
3.32 |
10.56 |
9.4 | |
110227 |
118.25 |
7.18 |
103.39 |
14.37 |
100.4 |
17.78 |
3.74 |
6.94 |
14.4 | |
110232 |
115.4 |
3.29 |
92.12 |
25.27 |
102.03 |
13.1 |
1.85 |
3.57 |
28 | |
110368 |
113.35 |
4.68 |
98.75 |
14.79 |
96.54 |
17.41 |
4.13 |
4.73 |
21.1 | |
110567 |
105.65 |
3.09 |
42.02 |
151.4 |
99.58 |
6.1 |
3.64 |
7.31 |
13.6 | |
110598 |
127.09 |
12.41 |
122.86 |
3.44 |
95.19 |
33.51 |
3.93 |
10.08 |
9.9 | |
110971 |
117.21 |
14.42 |
90.85 |
29.02 |
102.35 |
14.52 |
3.7 |
15.75 |
6.3 | |
125528 |
116.39 |
10.91 |
93.83 |
24.05 |
97.67 |
19.17 |
5.26 |
11.58 |
8.6 | |
125572 |
114.5 |
3.7 |
102.49 |
11.72 |
99.41 |
15.18 |
4.01 |
3.6 |
27.7 | |
125709 |
104.86 |
3.96 |
30.1 |
248.42 |
101.38 |
3.43 |
3.92 |
13 |
7.6 | |
125960 |
113.49 |
12.7 |
52.07 |
117.96 |
101.95 |
11.32 |
3.33 |
24.33 |
4.1 | |
128031 |
111 |
5.26 |
70.48 |
57.48 |
102.78 |
7.99 |
2.99 |
7.45 |
13.4 窗體底端 |
套利價內權證
權證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交易工具,通過價內權證套利也不失為一種策略。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權證的價值包括兩個方面——內在價值和時間價值。時間價值會隨著權證到期日逐漸的接近而遞減,長期持有的結果很可能是最終損失全部權利金。而內在價值就是股票價格和行權價格兩者之間的差額。換句話說,如果股票價格是10元,權證的行權價格是9元,那么權證的內在價值就是1元(10元-9元)。所以該權證的市場交易價格在1元上下波動才算是比較合理的。
而所謂的價內權證,是指內在價值比較被低估的權證。對認購證而言,當正股價格遠高于行權價格時,便是處于價內,對于認沽證來說,則是指正股價格低于行權價。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個認購權證的市場價格是2元,其股票價格為10元,認購權證的行權價格為6元,那么如果你在此時購買認購權證,持有到期后行權,同時假設股價還是在10元左右,那么套利空間就是2元。
當然實際上,通過價內權證套利是個復雜的過程,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對股價趨勢的判斷,如果持有到行權日,股價跌到8元以內,那么套利空間就不存在了。從這個角度說,進行價內權證的套利,最好是選擇深度價內權證,也就是行權價和股價差距較大的權證,風險相對比較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