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賺樂活族的錢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3日 13:42 《第一財經周刊》
這部分人群學歷高、收入高,他們關心社會和環境,只要是具有健康和環保概念的商品,他們愿意支付比一般商品貴得多的價格。 文|CBN記者 蘭紅 當全世界的頂級設計師一年至少往意大利跑五次的時候,HUGO BOSS集團的董事長兼CEO布魯諾?塞爾策卻建議他們把時間表徹底地改寫一下:去一次就夠了,剩下的四次應當去中國。 在布魯諾看來,中國有兩個市場值得注意,一個是新興的富人階層,另一個是主張低能耗、綠色、健康生活方式的Lohas(樂活)人群。而且,中國的新貴們在紙醉金迷中隨波逐流幾年后,就會開始有目的地樹立適合自己的生活觀。富人與樂活族重疊的部分越來越多,市場的界限也會越來越模糊。 布魯諾的建議并不一定會改變設計師們的行程安排,但他的觀點卻并非沒有道理。這種觀點的背后,是全球樂活族已經達到5億人的現實。按照美國《商業周刊》的說法,這就是一個接近4500億美元的消費市場——如果把所有跟樂活概念掛鉤的產業都統計在一起的話。 那么,誰是樂活族呢?美國社會學家保羅?瑞恩與他的同事在15年的問卷調查之后,于1998年寫出了《文化創造:5000萬人如何改變世界》一書。書中,他提出一個新穎的詞匯——LOHAS,即Life 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專指健康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中文世界則延續譯音加詞義相近的思路,直接把LOHAS翻譯成了“樂活”。 2001年,這個概念逐漸開始全球化傳播。到2006年,樂活態度的消費群體急劇增長,樂活生意也隨之出現井噴態勢。在美國舉辦的第10屆樂活論壇上,參加者幾乎一半是來自大公司的設計總監,從有機食品到無害化電子,從時裝香水到地產巨頭,甚至包括福特汽車的混合動力市場總監。 同樣是這一年,我們采訪到的幾樁中國樂活生意也遇到了重要的發展契機——樂活城和生態家都開辦了第一家店,江南布衣請來了國際專業的咨詢公司做規劃,棗子樹把店開出了上海。 在美國,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稱自己是樂活族;在歐洲,每3個人中有1個。而中國到底有多少樂活族呢?這個數量很難說。上海的曾芳瑩能說得清楚每天到自家素食館里就餐的人數,但她仍然不能以此估算出中國樂活族的群體數量。你很難界定一個人到底是不是樂活族。在中國樂活族中,他們或許吃素,卻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買小排量汽車,然后花15秒去等待汽車從零加速到100公里,也不買排氣量超過2升的車;他們可能熱衷瑜伽,但也不排斥高爾夫,他們未必真的注意到兩項運動“一張草墊子和一塊自然植被”的根本區別。換言之,在中國,擁有某部分樂活特性的人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將樂活貫徹到底。 還好,商人們并不是道德家。他們更傾向于根據消費者態度、購買驅動力、使用頻率和影響因素等諸多標準來考核每個人心中的樂活成分。他們發 >>現,這部分人群具有普遍的“三高”特質——年齡高、學歷高、收入高,他們關心社會和環境,重視品牌和趨勢,只要是具有健康和環保概念的品牌或商品,他們愿意支付比一般商品貴得多的價格。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