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富:財富藍圖 2005年經理人理財趨勢調查(4)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9日 17:18 《中國財富》 | |||||||||
理財輿論左右理財市場 理財對于我國經理人還是一個較新的事物,輿論對消費者的影響就格外突出。只有控制了理財輿論,才能獲得理財推薦的成功;消費者也只有充分借鑒理財資訊才能把握投資時
調查過程中,無錫的經理人黃先生提起了2004年一度被媒體追蹤的速生林項目,這個項目就是資金投入到育林機構,在6年左右的育林結束后,依靠速生林木砍伐銷售的回報來進行還本分紅。黃先生在2004年的5月份開始關注這個項目,按照他的計算,如果自己手頭的50多萬用來買國債,也只有百分之3點幾的回報,而這個項目承諾的回報是10%-20%,遠遠超過了其他的理財產品。 就在黃先生下定決心投資速生林的時候,消息傳出:東北號稱規模最大的速生林項目涉及非法融資正接受當地工商部門的調查。同時,這家企業吸納投資的展臺竟然擺到了路邊,邊吆喝邊發傳單,黃先生徹底猶豫了,他對《中國財富》描述了當時的心理:“林業這方面的政策咱們也不懂,沒辦法判斷,幾乎所有的知識都是融資機構給教出來的,按照他們的邏輯,自然是萬無一失;現在有消息說被查了,如果從這事件引起新法規的出臺,投資的風險就太大了,何況,我怎么也不會把50萬塊錢投給一個路邊攤(指促銷展臺)。”黃先生決定繼續觀察一段時間,盡管林業公司的人一再催促,黃先生還是要等等,他對《中國財富》說:“我等中央電視臺的新聞報道,網絡、地方媒體的消息我都將信將疑,中央媒體的態度就是政策。” 從電視媒體方面,被訪問者多關注中央電視臺的財經類節目,如:CCTV-1的理財樂當家、CETV的保險中國等,其中CCTV-2的財經類節目被提及的次數最多。相比之下,地方電視臺在理財方面的影響能力較弱,專家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可信度,人們希望從中央級媒體的財經節目中獲得的不只是市場信息,也希望可以獲得政策方面的一些提示,畢竟,能夠影響我國理財市場的眾多因素中,政策因素是最有影響力的;其次是地方性電視臺的新聞性不足,從證券、銀行、保險等大型金融機構引發的財經新聞集中發生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到地方理財節目獲得信息的時候,大部分消費者已經從中央媒體看到了,所以地方媒體多選擇對新聞事件組織專家解讀,從時效性來講,那就是地方財經媒體處在劣勢;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導致了地方財經節目的不受關注:地方電視臺在理財節目的商業利益和公益公信上普遍處理不當,例如前段時間的股評事件,有的還牽扯到了法律訴訟,損失了公信,媒體的商業利益自然得不到保障。 2004年下半年,速生林項目日漸平靜,黃先生雖然沒能等到明確的“代表政策的態度”,卻徹底打消了投資此類產品的念頭,他認為,自己投資的心理底線已經漸漸形成。本次調查中,有35%的經理人認為“最有說服力的投資回報比例”在3%-10%之間,超過20%以上的投資回報被理解為“投機行為”。還好,目前大多數金融理財產品的收益都集中在3%-10%,而經營性投資的回報比例則大多在10%以上,風險與機會共存。超過75%的經理人表示,制定自己的投資心理底線,成為階段性的理財原則,不僅能保證明確的投資目標,更重要的免受自己所不能識別的誘惑。 從網絡方面,經理人呈現出兩種鮮明的特征,即:出于消息層面需求和出于理解分析層面的需求(后者含有知識獲取的目的)。從消息層面,新浪的財經頻道、搜狐的財經頻道、新華網等幾個門戶網站受到經理人的關注最高,原因主要在消息的刷新快,時效性強,即使是理財類的專業網站,也要依靠以上的幾個站點來轉載新聞。而在理解分析,獲取專業知識方面,專業網站的優勢則相對突出,和訊網成為本次調查中經理人提及次數最多的一個,其次是中國投資理財等網站,專家認為專業網站的優勢在于資訊集中展示,并多擁有投資者論壇,能夠聽到其他投資者的聲音,對經理人的理財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 理財專家提示,經理人的理財投資過程也要經歷5個顯著的過程,邁過這5個臺階,才能真正完成投資,消費者可以對比自己的投資狀態來判斷自己所處的位置,這五個階段分別為理財意識建立、獲得基礎知識、獲得相關資訊、進行理財判斷、決定投資并完成交易。調查顯示,在以上的過程中,不同階段的理財輿論的作用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 1.理財意識的建立:富爸爸的故事改變了中國經理人的前程。調查中記者發現,經理人對這本曾經風靡的暢銷書褒貶不一,但是有趣的是,113位經理人中只有14位沒有看過這本書,可見其在經理人人群中影響之廣泛。“富人不為錢工作”、“資產、負債、現金流”,調查過程中,這些詞不斷被提及,超過46%閱讀過這本書的表示:這是自己理財意識建立的基礎和思考框架。專家指出:理財觀對理財決策影響最大的時間點并不是理財的開始,而是在理財決策的最后階段,理財觀將決定最后的購買行為。 2.獲得基礎知識:從書店走向柜臺。調查顯示,經理人從書店里獲得的理財知識,將決定對理財產品的心理分類標準,從書店里不同內容圖書的銷售比例,可以間接判斷理財產品的柜臺表現。本次調查中,經理人認為典型的“理財知識”是以“什么”作為開頭的,例如:什么是外匯理財,什么是封閉基金。換句話說,從名詞解釋,到如何操作(HOW),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完全分開的兩個知識層次。 3.獲取資訊:占領常規媒體。如上所述,在這個階段中,大眾媒體的作用尤為突出。 4.產品判斷:口碑決定成敗。調查中經理人表示,在收集了幾個理財產品的信息之后,都希望能夠獲得一些業內人士的指點,無論是產品的安全性,購買數量,甚至是政策以及發售機構的信譽、動向等。值得關注的是:一般處在這個環節的經理人對推薦會或者理財沙龍的興趣最大,積極踴躍,不僅希望增加了解,也希望從其他人身上增加信心。 5.成交階段:理財產品的售后服務。理財產品購買是一種可重復的消費行為,鎖定并服務好進入營業廳的顧客,往往比任何開發和推廣都更重要,因為每個成熟顧客的周圍,都蘊涵著巨大的再挖掘空間。 后記:本文為理財調查的部分數據,大規模調查的詳盡報告將在3月底全面完成。內容涉及理財產品需求數據(產品開發層面)、其他高端人群理財狀況數據(客源層面),歡迎訪問《中國財富》雜志論壇個人理財版塊:www.readcf.com/List/List_21_1.html與專家互動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