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姐大的十年炒股經歷之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5日 15:15 新浪財經 | |||||||||
網友:wangsna1024 當然幾年后我明白了這次從194點到334點的上升并不是什么大盤轉勢,而是大盤跌破年線后的一次強勁技術回抽而已。 事情過去10年了,我還記得深圳綜合指數上沖到334點的那一天,那是一個周二。看著
正在大口呼吸新鮮空氣,一對夫妻走到了我的身邊。我聽見男的對女的說:“賣出去了,終于下決心全賣出去了。”“賣出去就好。”女的回答。 “這樣好的行情居然要賣股票,真是傻瓜!”我忍不住在心中罵他們。 幾分鐘以后,大盤急轉直下,市場再一次證明我才是十足的傻瓜! 我不認?*歡苑蚱蓿?院蟮娜兆永鏌蒼倜揮信齙焦??恰2還?鋇澆裉歟?乙廊晃??薔?實奶擁裟且淮甕郎倍?炔剩? 上帝保佑他們! 我把發展從23元賣出以后,最深刻的體會就是“不能把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里面!” 持股單一風險太大了。這是我進入股市幾個月損失幾千元后總結出來的第一條經驗。所以我馬上就改變策略,把雞蛋分散到盡可能多的籃子里面,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 我的一萬多元錢買了9只股票,以至于我每天都必須把股票代碼和數量寫在卡片上,否則我根本記不住自己究竟買的是些什么東西。 做長線是錯誤的,令我損失慘重。這是我總結的第二條教訓。所以我決定做短線。 那個時候,深圳股市的股票是5分錢一個價位,上海股市的股票是1分錢一個價位。也就是說,上海股票的價格可以是10.01元,10.02元......而深圳方面卻只能是10.00元,10.05元,10.10元......這樣顯示。而且,上海是實行“T+0”交易,當天可以任意買賣多次,而深圳實行的是“T+1”交易,就和現在是一樣的。 所以我把戰場轉移到了上海股市。 當時這兩個股市就在相互競爭。深圳股市總是擺出“投資,績優”的高貴血統嘲笑上海投機氣氛太濃;而上海股市就用題材和概念來吸引股民,一會兒炒“東亞運動會題材”,一會兒炒“領袖家鄉概念”。 在牛市和多頭市場,各方面的主力都會高舉“價值發現,績優成長,投資”的大旗,這樣出師有道,容易得到各方面資金的支持。就像戰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在熊市和空頭市場,大主力大資金都偃旗息鼓,只有游資和小主力難耐寂寞,需要不斷制造出各種概念和題材來吸引熱錢進行局部戰斗。好比一個社會,政策好治安好(牛市),大家都會走正道;而政策和治安糟糕(熊市),騙子小偷強盜就層出不窮。 深圳股市要在熊市里講投資,就好比亂世里做良民,自然敵不過上海股市在熊市里玩投機了。于是全國大量熱錢都跑到了上海市場。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1996年牛市來臨,深圳股市的“投資,績優”才得以揚眉吐氣,大大超過上海股市! 我接觸到的第一個題材,就是“申奧”概念。1993年中國第一次“申奧”,題材難得,概念獨特,莊家們自然磨刀霍霍。 我手持9只股票,天天在交易大廳里做“T+0”追漲殺跌,看著股票一跌就賣一漲就買,一天買賣十幾二十次簡直不在話下,常常把自己弄到頭暈腦脹,雙眼發直。 中國“申奧”失敗,“申奧”概念自然也是曇花一現。幾個回合下來,我的錢又少了一截,把雞蛋分散到盡可能多的籃子里面的短線戰術再次宣告失敗。 那個時候,我根本不懂股票價格是以趨勢方式運動的。一輪趨勢一旦形成之后,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原有趨勢不會輕易發生改變。我根本不懂看大勢,無論是大盤的趨勢還是個股的趨勢我都一竅不通。 我再次調整戰術,把股票持有數量減少到5只以內,短線操作依舊。每天來到交易大廳,看著那些平凡卻暗藏殺機的數字在眼前跳來跳去,我就倍感快樂和興奮。 那一段時間,股市上最吸引人的就是開中國股市收購概念之先河的“寶延”收購大戰。深寶安登陸上海灘收購延中實業,延中的股價從最低迷的8.9元炒到16元然后繼續被炒到42元。一時間滬股風起云涌,真空、小飛樂、愛使、申華、興業等老八股、被收購概念熱鬧非凡。股評人士找到新的寫點,號召“拋開大盤炒個股!”。但是深股卻平靜如水,收購方深寶安的股價無動于衷,一直在19元價位窄幅波動,讓拋開大盤炒個股想投機占便宜的股民連呼上當。 我在18元的價位買進延中股票,然后很快在21元附近賣出,每股賺了3塊錢,高興得如同過節!但是沒過多久,延中的股價就漲到30元,我沒膽量再追上去,只好眼睜睜看著它繼續飛上40元,和我半年股市生涯中最大的一次機會擦肩而過! 但是我沒有多少后悔,也不生氣。我最大的優點就是不會和大盤(個股)生氣。倒不是我覺悟高,而是我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在股市上是只菜鳥,所以從不敢和大盤(個股)論理。做錯了,虧大了,我總往自己身上找原因,從來不敢責怪市場。當時我并不知道有“市場總是對的。”這一說法,我只是沒有自信心,毫無底氣,非常心虛。 “寶延”收購題材結束后,延中的股價就開始踏上回歸之路,沒過多久價格就“4折”出售,跌到了15元。滬深大盤如同泄氣的皮球,緩緩下沉。 股評們開始拼命給大盤找一個下跌的理由:不是我們預測失靈,而是新股發行得太多太快!既然大家對波浪都厭倦了,就說說時間周期、神奇數字和支撐位的關系。 我沉浸在對每天股價波動的追逐中。但是無數次操作的失敗,讓我開始對波浪理論產生了懷疑,所以當專家們搬出新玩意來故弄玄虛,我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熱情。 報刊雜志上最著名的股評和特約博士還在爭論:“二浪?C浪?”,有一天我突然省悟,無論是二浪還是C浪,它們的共同點都是下跌!分歧只是下跌幅度的長短而已。既然結局注定是一樣的,還有什么必要為多跌幾個點少跌幾個點爭論不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