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聯播里看出商機 跟著國家政策好做生意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6日 11:09 武漢晨報 | |||||||||
武漢凱明達特種防護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友平今年43歲,瘦個,頭發稀疏,穿著平淡。近20年的創業生涯,大起大落,用他自己的話講,“一路過來,我都是這個樣子,得意時看不出多風光;走麥城時也不會很消沉”。 采訪時,黃友平經常念叨一句口頭禪:做人就得搏,一搏自行車變摩托;二搏摩托變奧拓。
1979年,17歲的黃友平高中畢業,頂母親的職到武漢電工儀表廠上班。兩年后,他主動申請跑業務。他說,當時已預感到經濟將慢慢放開,自己一直在積累經驗和等待機會。到1988年廠里改革,他主動出來承包了門市部,賣彩電,開始自己的創業生涯。 "白送"鋪開宜昌市場 1992年,黃友平把門市部搬到民主一街(現在的機電市場),成立了武漢電工儀表廠器材成套部,賣儀表、電纜等電工設備。剛開張時,“一無資金、二無物資,進不起貨,整個人都快急瘋了”。 那些天,他經常跟原來跑業務時認識的一些廠商朋友聊天,了解到當時很多廠商想到武漢開銷售公司,但顧忌到成本等問題一直未成行。這個信息一下子驚醒他:“為什么不直接把他們請到店里呢?” 這個主意很快得到上游供貨廠家的肯定。他一下子引進青島電度表廠、鄭州電纜廠、蘇州機床電器廠三家當時知名的電工企業,解決了供貨問題。 貨的問題解決了,沒有市場還是搞不成。當時,電工電器的主要買方是電力部門,而這些部門一般都是到國企采購,民營企業很難進入。黃友平意識到,首先必須建立信譽、培養感情。 為了攻下宜昌市場,他和伙伴周雙成在宜昌住了一個月,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拜訪、送貨!跋劝沿洶l給他們用,用好再說,不弄壞就行!秉S友平一口氣鋪了四五十箱貨,價值50多萬元。 這一招效果不錯。周雙成回憶說:“都是國家單位,打了收條就相當于簽了合同---貨好,用得好,就基本上定下來了”。 新聞聯播里看出商機 黃友平說,國家政策是生意人的天氣預報,加息、調控,任何一個政策異動、政府信息,都可能影響到生意人的命運,其中也蘊藏著很多商機。 他曾專門訂閱了《長江日報》等黨政類報刊。黃友平平時養成一個習慣:每天晚上七點準時坐下來看新聞聯播。同時,每天早晨起床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讀報。 1992年一天晚上,新聞聯播播出三峽工程開工的消息。 第二天,黃友平做出重大決策,把器材成套部開到宜昌去。1993年,武漢電工儀表廠器材成套部宜昌分公司開業。不到一年,他迅速打開當地市場,當年銷售額就達40多萬元。 他笑言,一般人都覺得三峽工程都是大公司、高新技術企業的生意,“但我的想法是,大公司賺大錢,我來撿點芝麻,搞配套,直接把公司開到別人家門口”。 另一件讓黃友平津津樂道的決策是,當1993年溫州人開始在武漢瘋狂搶占市場的時候,他沒有急于在本地擴張蠻干,而是選擇了進軍西部市場---廣西柳州。 黃友平的理由很充分,做生意也要開疆辟土,西部地區表面經濟發展滯后,但競爭壓力小,市場潛力大。我們的產品質量好又實在,柳州比較落后,消費層次較低,在當地自然受歡迎。但在武漢,消費者可選擇的多,也挑剔得多。 柳州分公司開業時,黃友平把柳汽、柳鋼等大企業和當地政府官員全請到現場,很快打開了市場。 盲目轉型栽了跟頭 1997年,黃友平在生意最順的時候栽了一個大跟頭。 當時,雖然他的電工設備生意仍然很火,但利潤已經薄了很多,競爭也更趨激烈!耙郧笆秦洷热遥F在是貨比30家都不止。”黃友平認為,必須趁早轉型,搞實體。 于是,他投巨資代理了美國一個汽車節能產品,到全省各地公關,并大批量散發試用,歷時3年、投入上百萬,但最終起色不大。2001年,他又投資幾十萬搞娛樂城,再次失敗。最后把自家的房子都抵押出去了。 “當時事業蠻順,覺得自己做什么都能賺錢,沒有做不成的事。但現在回過頭來看,人走上坡路時,往往容易沖動、犯錯!8年后,黃友平總結說,當時搞這件事時,根本沒做市場調研。 但兩次打擊并沒有打垮黃友平。經過一年多的市場調查,2004年初,他注冊成立凱明達特種防護材料有限公司,以圖“東山再起”。 這回,他以股份引進某著名大學一項專利產品,并請來專業人員負責技術,自己“操刀”開拓市場。他認為,企業領頭者必須是技術精英型。目前,他的產品已在武漢健民制藥廠GMP廠房屋面放水工程、四創雅安冶勒水電站壓力鋼管防腐工程等項目中廣泛應用。 談起這次轉型,黃友平顯得信心十足:“這回應該選對了路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