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王俊對科研“一竅不通”,但這個自詡為“充滿激情的實踐者”擁有的高科技公司,卻幾乎引導了中國科技實用的新潮流:從iButton碰觸鈕型門鎖,到智能非接觸卡咪表,到節能控制系統……每次出手都比市場快了半拍。
【本報訊】(深圳商報記者孫衛南馬劍芳)今年3月,國家冶金局在云南召開工作會議。一位副局長在昆明街頭發現了一種智能路燈節電器,他記下了設備生產商的名字:深圳市優
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不久,該局下屬的冶金技術服務公司與深圳優先簽定了每年3000萬至5000萬元的節能改造項目。
盡管王俊對科研“一竅不通”,但這個自詡為“充滿激情的實踐者”擁有的高科技公司,卻幾乎引導了中國科技實用的新潮流:從iButton碰觸鈕型門鎖,到智能非接觸卡咪表,到節能控制系統……每次出手都比市場快了半拍。
在深南路的電子科技大廈26樓,我們采訪了深圳市優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年輕的總經理王俊。
碰觸鈕型門鎖:作坊里“造”出40萬
1992年,王俊從軍隊復員。兩年后從成都到深圳一家企業打工,因為工資比內地高,隱隱約約地他還看出深圳創業的機會必定很多。
但王俊沒想到,自己下海后賺的第一筆“大錢”,居然是來自賓館用的門鎖。
1997年,王俊和幾位部隊戰友聚會。酒酣耳熱之際大家聊到了賓館門鎖,當時,大部分賓館門鎖都是用鑰匙開的,很容易被盜。兩位在軍工企業搞研究的朋友說“只要用一種新式芯片,用帶有記憶功能的電子門鎖就能解決這個問題!”聰明的王俊敏感地抓住了這個話題,當得知這個創意在技術上來說“真的很簡單”后,他和朋友決定試驗一下。隨后,在街上隨便買了一把門鎖,幾個人開始試驗起來。
很快,王俊和朋友開發出了iButton碰觸鈕型門鎖,這種門鎖具有記憶功能,能存儲使用者的入住和離開的時間資料,實際上,這種門鎖也是賓館從傳統的鑰匙鎖到現在的IC卡鎖之間的一種過渡產品。直到現在,王俊和朋友“開發”的iButton碰觸鈕型門鎖系列在一些舊式賓館還能看到,“當時算不算國內首創我不能肯定,但我能肯定的是,當我們6個月后不得不退出時,就是因為市場已經開始萎縮,市面上類似的亂七八糟的產品已經開始泛濫了。”
這次“作坊式的科技研發”帶來的“戰績”非常顯著:短短6個月,僅靠把產品賣給各地的賓館、招待所,王俊和其他5位朋友湊起的10萬元“資金”就已經漲到近40萬元!
轉戰智能咪表市場
在賺錢的興奮里,王俊和朋友決定用這筆智慧賺來的“第一桶金”開公司。仍舊是這6個人,成為深圳優先科技開發公司的元老級創業者。當時,對科研一竅不通的王俊用商人的眼光分析,他的朋友是搞技術研發的專業人才,“有這幫科技人才就不愁沒有后繼推動力,”但朋友沒有市場和經營意識,自己擔任的正是組織者和決策者的角色,“我們有技術有團隊,不怕沒前(錢)途。”
1998年成立的優先公司注意到興起不久的咪表市場。當時在國內,咪表的款式主要以國外六七十年代的“投幣式”為主。王俊經過研究發現,投幣式的咪表比較機械,且機械磨損容易導致咪表機件早耗。于是,依靠強大的科研后盾,優先公司開發出了使用專利IC卡式電子信息識別鑰匙的新式全電子化咪表,也就是現在已經被普遍使用的非接觸卡式電子咪表。很快,這種咪表也出現在哈爾濱、太原、昆明、石家莊、順德、秦皇島等地街頭。
利益錯位:好產品卻沒好市場
但現實與理想之間總存在一定的誤差:質量過硬的咪表在面向全國推廣過程中也并非一帆風順。由于咪表主屬市政項目,且又是“收費型”產品,因此不但遭到使用者(汽車主)的反對,同時也遇到了“政府購買方和收費方錯位”(購買方是一個部門,而收費方是另一部門,利益不一致)的尷尬。“當時的感覺就是做市場實在太難,雖然業內有‘半年做一單,一單吃半年’的說法,但我們仍感覺在中國大幅推廣難度太大,加上現在汽車增長量那么大,各城市交通擁堵現象日趨嚴重,你看現在深圳的咪表都快拆完了。”坐在位于電子科技大廈的辦公室里,王俊對記者總結。
照明節能意識比同行早3年
2001年,決定科研方向轉型的王俊四處尋找新商機。
當時,王俊的技術部已經擁有了20個研發人員,這些員工中有碩士,有些曾在國家科研所工作過。大家一致認為這個新興行業在中國的市場潛力很大。王俊心頭一動:是啊,不論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都會遇到節能問題,況且,節能是一個很有社會責任感的命題,“這可以讓企業獲得更多的社會效益,并在合作中掌握更多的話語權。”
對節能行業毫無了解的王俊,馬上在網上搜索,找到很多足以讓他樹立信心的數據:中國每年有3000億的節能市場;中國照明的整體消耗在所有能源消耗中列第三……
王俊當即決定以照明節能作為企業切入點。當國內許多城市還在開發耗能大的項目時,優先公司已經開發出了智能照明節電、中央空調節能等設備。節能商機的意識比同行至少早了3年。
王俊說,“中國目前的節能市場處于戰國時期,企業多且亂,僅深圳就有不下100家節能企業。市場不缺節能企業,缺有品牌的節能企業。所以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就是盡快樹立品牌。”他介紹,短期目標是到2008年能成為一個年產值過億的專業節電企業,在全國所有省份建立自己的售后服務網絡。
"當兵的性格,說干就干"
1999年,在一次飯桌上,王俊和朋友在聊天中談到足球,“足球要從娃娃抓起”,但很多孩子卻苦于場地問題無法盡興地玩,于是他們商量可以設計一種專為小朋友玩的模型足球場:這應該是用塑料或塑膠制成,可以充氣,平時壓縮起來攜帶,小且輕便,一旦有了合適的場地,就可以充氣成一個足球和兩個足球門框。考慮到球門需要穩定,他們又為球門設計了獨特的水門,充進水后可以讓門框底座增加重量。
對塑料模具“一竅不通”的王俊特地找到一家模具廠,咨詢制作成本。后來發現,成本約180元的玩具足球場居然可以定價到400元!有了創意和產品,就需要市場。王俊想到了即將要在上海召開的玩具展覽會。委托廠家做了兩套模型,王俊帶著自己的希望出發了。
那次展覽會讓王俊哭笑不得。第一天,一名男子在王俊的展位上轉了又轉,終于走上前來:“這個模型賣給我吧?”考慮到展會才剛剛開始,后面還有好幾天,王俊沒同意。幾次說服沒成功,男子居然佯做氣呼呼地用銳物扎破了其中一個充氣模型!糾纏一番后男子轉了幾圈又折回來,“你看你這個模型已經破了,拿回去也沒用了,就賣給我吧,我出2000元!”
事后王俊分析,這個男子肯出高價購買應該是一個“商業密探”,是想買回去仿造。雖然后來王俊的“玩具夢”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圓成,但他因此意識到了“專利發明”的重要價值。
以“仁”留人
2002年,王俊遇到了自己經商以來的“嚴冬時節”。
當時企業正在轉型,節能產品的研發成果尚未取得明顯的市場回饋。企業持續半年沒有工資發。僅靠公司下屬的一網吧的微薄收入周轉。但即便借助這個“財政來源”,也只能勉強給員工發每月四五百元的基本生活費,這個數額是過去正常工資的1/5。公司副總經理雷鳴回憶,“每天進公司前,王總讓我們(管理層)都要先把表情調整一下,要笑瞇瞇地走進公司大門。”
靠著“能源市場是一個朝陽行業”的信念和王俊的“經營訣竅”,半年的“嚴冬”期過去了。事后清點人數,發現公司員工絕大多數都留了下來。王俊的“經營訣竅”其實很簡單:公司效益不好時,首先自己做到與員工同甘共苦,同時允許員工在外面攬活,“當然,前提是不影響在公司的正常工作”。就是靠這樣的寬容和仁厚,讓王俊保住了自己的研發團隊。
作者:深圳商報記者孫衛南馬劍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