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20年花費上千萬 紫檀五大件冠絕京城(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25日 12:13 北京娛樂信報 | |||||||||
京城有一位自上世紀80年代起開始“玩”明清古典家具的收藏家張鐘達,他20年來花費上千萬購買古典家具。古玩城古典家具城近日舉辦的古典硬木家具展,向觀眾展示了張鐘達收藏的200余件用紫檀、花梨等“帝王之木”制成的古典家具。 【收藏之路】
自幼結緣硬木家具 張鐘達出生于遼寧省臺安縣的一個世家。曾祖父張程九生平事跡可從臺安縣志中找到。據史料記載,張程九是張作霖的義父,正是張作霖接受新民知府招撫的舉薦人。張程九還是個有名的才子,身后留下大量詩賦和書法珍品。一些作品至今仍留存于臺安縣博物館中。 受家庭的影響,張鐘達與中國古典家具自小就有著不解之緣。他說:“我小時候家里用的就是硬木家具,我從小就很熟悉也很喜歡”。也正是這份熏陶,使他在上世紀80年代初毅然辭掉在糧食局的鐵飯碗,下海經商。有了一定經濟基礎后,張鐘達轉向收藏明清硬木家具,成為北京城里第一批“玩”古典家具的人。 20余年投資上千萬 馳騁收藏界20余年,如今已到花甲之年的張鐘達自豪地告訴記者,這些年來他收藏硬木家具約500件(套),投資達上千萬元,但是極少有看走眼的時候。這不僅需要有一雙獨到的慧眼,更要有一顆謙虛的心。“無論什么時候,任何人都有可能是我的老師。不斷地向周圍的人虛心請教就是我的收藏秘訣。”不善言辭的張鐘達這樣概括自己的收藏之道。 在展廳中,一架古樸的三角鋼琴赫然映目。據介紹,這架鋼琴是1882年在奧地利制造,為當時皇家宮廷御用之物,后來作為贈禮進入中國,是傳入中國的第一代三角鋼琴。“聽家中長輩說,這架鋼琴是當時慈禧太后賜給我家的。我沒有考證過,也許是祖上輾轉購得,總之是我家的傳家之寶。”張鐘達坦率地說。 記者看到,鋼琴保存相當完好,琴架上奧地利皇室徽章光可鑒人、清晰如初。琴鍵全部由象牙制成,敲擊琴鍵,音色依然清晰圓潤。 目標鎖定“帝王之木” 張鐘達的藏品一水都是紫檀、花梨等珍稀木材。據他介紹,紫檀、花梨乃“帝王之木”。紫檀為紅木中的極品,一般要800年到1000年才能成材,而且大多數紫檀是空心的,整塊板材極少,民間素有“十檀九空”的說法,出材率僅20%。 根據記載,在中國明代,由于紫檀備受皇室喜愛,開始大規模采伐,很快便將國內的檀木采光。繼而又派官赴南洋采辦,到明末清初,南洋各地的紫檀木也基本上被采伐殆盡。如今,紫檀已是稀世珍寶,古舊紫檀家具更是天價,20年來它的價格一直在上漲。 張鐘達說:“上世紀80年代初,我買一對清代黃花梨圈椅不過千元,目前這對椅子已價值達百萬。一張紫檀木桌,在1994年美國索思比拍賣行被賣到3500多萬美元,真所謂‘寸檀寸金’”。 【奇絕典藏】 紫檀五大件冠絕京城 明清家具在國際上素有“藝術家具”的美稱,典型地體現了中國家具所具有的精湛工藝價值、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和收藏價值。張鐘達的收藏不僅是以紫檀、黃花梨木等硬木家具為主,而且更要突出藏品的“奇特稀絕”。他最鐘愛的紫檀五大件,黃酸枝畫案都講究海工海料,在京城堪稱絕無僅有。五大件包括:紫檀象牙寶座床、紫檀嵌象牙大方角柜、紫檀嵌象牙大方桌、直徑兩米的紫檀大圓桌和3米多長的紫檀架幾案。雕繪滿眼,鑲嵌華麗,做工精細,盡顯清代家具繁紋重飾、富麗豪華的特色。 黃酸枝畫案有3000歲 張鐘達收藏有一張黃酸枝畫案,這張大畫案是由一整張有3000歲樹齡的獨板大料制成,長3米,寬1.8米。這張黃酸枝畫案木質細密,極為沉重,僅桌面的面板就已成噸重,需要十幾個小伙子才能搬起來,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千年靈芝鑲進插屏 展廳中一件紅木插屏甚是惹眼,其正面嵌著一只碩大的千年靈芝,背面鑲嵌著黃楊木拼成的花瓶。張鐘達告訴記者,類似插屏他曾在故宮見過。插屏上鑲嵌的黃楊木木料細小而彎曲,自古多用來與紅木搭配鑲嵌,或加工成極其精細的雕刻作品,很難制成整件家具。 黃楊木并不生長在土壤里,而是生長在千米高山云霧籠罩的巖壁上,以巖縫中的滴水和雨露為養分,在沒有任何污染的環境下生長,且生長極其緩慢,有“千年長一寸”之說,所以它的木質極其細膩,肉眼下看不到棕眼(毛孔),正因為如此,黃楊雕刻作品往往被人誤以為是象牙制作,這一點沒有任何一種木材可與之媲美。 張鐘達收藏的硬木家具中還有一種奇特的影子木系列,據介紹,影子木即樹瘤,亦稱癭木。它并非專指哪一個樹種,而是樹根部的結瘤或樹干上的疤結。將癭木剖開后,會因樹種質地的不同而呈現獨特的花紋樣式,如葡萄紋、山水紋、芝麻紋、虎皮紋、兔面紋等。由于此處木材紋理特殊,效果奇異。但在我國傳統家具制作之中素有影子木不成大器之說。所以,癭木制作的家具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 【小巧藏品】 條案抽屜有機關 我國傳統硬木家具不但具有選料講究、做工精湛,甚至連一些小五金件的應用都獨具匠心。中國傳統硬木家具制造工藝講究榫卯連接,因此家具上的金屬物體只有拉手、合頁等小五金件。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五金件,經過工匠們的巧妙構思,不但具有一般的使用功能,還隱含著一定的美學要素。 張鐘達指著一個叫做“紅木連三”的條案下面的抽屜所配備的銅把手向記者介紹,這個抽屜把手同時還具有“鎖”的功能。把手拉環上面的那塊“方板”是“鎖舌”,“鎖舌”表面的“花朵”是開關。當轉動“花朵”開關時,“方板鎖舌”就會下滑,于是,抽屜可以拉出。從這點不難看出,當年這個小機關的設計者心中的“創新意識”。這把“抽屜鎖”除去具有“暗鎖”的實用性外,其造型設計也非常具有特色。外圓內方、動靜結合。 另一件“袖珍型”紫檀多寶隔,其整體高度為90厘米,寬度為50厘米。這“袖珍家具”的五金配件為高度僅有3厘米的合頁和寬度僅有2厘米、甚至1厘米的小把手,都有款有型地安裝在“紫檀多寶隔”的上面。這些精巧的小五金件,雖然使用多年,依然完好無損。 【收藏背后】 請木工隊為家具保駕 張鐘達花重金聘請了一支稱得上全國最高水平的木工隊,這在家具收藏家中大概是絕無僅有。當他收來的家具有“殘疾”時,就請他們幫忙修理。盡量選用與原材質相同的木料修補。在收藏過程中,他看多了各式各樣的家具,也動起打家具的念頭來。于是木工師傅就按照他的設計用積攢下來的舊木料來打造新的“古典家具”。據了解,這些“新古典”非常受他的朋友喜愛。 信報記者 張然/文 信報記者 毛千/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