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創業理財 > 正文
 

上海民校兼并潮涌創業者困坐愁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5日 02:38 第一財經日報

  本報記者 吳樂晉 發自上海

  本月9日,創辦已經12年的民辦學校東方文化學院正式被上海震旦學院兼并。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東方文化僅僅是眾多陷入財務困境的民辦高校被兼并的開端,目前還有2到3家民辦學校正在商談被兼并事項。”

  《民辦教育促進法》已經出臺1年多,但是民辦教育的“春天”似乎尚遠。另一樁頗讓民辦教育創辦者感慨的事情是,2001年被溫商收購轉制為民辦的上海曹楊中學,最近又被普陀區教育局回購。“曹楊中學的案例頗為特殊,主要是其所在區居民反對將歷史悠久的中學民營化。”上述業內人士說。

  “很多民辦學校目前的處境是苦苦掙扎。”全國的情形也是如此。據稱,著名的光華教育集團目前已經“全軍覆沒”。四川原來的40多所民辦學校,如今不是被兼并,就是被“邊緣化”。兩個月前,重慶市第一家民辦學校——華樺實驗學校也被整體拍賣。

  招生缺口加劇財務困境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海民辦高校的實際招生缺口約為4000人。16所獨立設置的民辦高校都未能完成招生計劃。部分學校缺口高達14%~15%,平均缺口約為10%。這對部分入不敷出的民辦高校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根據有關規定,今年上海市的民辦高校必須嚴格按照計劃招生數招生,不能超招一名。“很多被公辦學校篩選下來的考生不愿進入民辦高校,而一些想進入民辦高校的學生又因為沒有招生計劃,我們一個也不許招。”某民辦高校董事長助理說:“去年還能招些計劃外的考生,今年一個都不允許。”

  “上海民辦高校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之一就是經費問題。”據建橋學院院長黃清云介紹,與陜西、廣東和浙江等省份相比,上海市的民辦高校受生源數量、辦學條件以及招生政策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在校生規模普遍偏小。如2003年15所列入計劃內招生的民辦高職在校生總數僅為3.97萬人,平均每所學校還不到2700人。2004年上海市計劃內招生的民辦高職院校數增加16所,招生規模略有擴大,但總數也只有5.3萬人,校均人數不過3300人,就拿目前辦學規模最大的建橋學院來說,在校生也只有8000人左右。

  上海所有民辦高校人均學費不能超過1萬元,如建橋學院一年總學費收入尚不到8000萬元,但該校去年上一學年的運行費用就突破了6500萬元,如果提取折舊和銀行利息,也僅僅能夠持平。而公辦同類院校,除每生收費7500元左右外,國家尚按每個學生5000元的人頭費給予學校撥款。而且公辦高校的基本建設費用,大都是政府直接投資的。

  “公辦院校和民辦院校的競爭根本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高級經濟師、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董圣足說。

  在校生規模偏小、教育收費受到嚴格管制,加上民辦院校不享有國家財政支持,上海民辦高職院校的辦學經費普遍非常緊張。不少學院陷入財政困境。

  “社會上一度流傳民辦教育是‘暴利產業’,事實上根本是種誤解。”黃清云說,“現在民辦高等教育領域有一個奇怪的‘圍城’現象,置身‘城外’的人,因為種種傳言,以為投資辦大學是包賺不賠的事,躍躍欲試,競相進入。已置身‘城中’的人,則因為舉辦高等教育不能達到預期的收益目標或是別的原因,想要退出。”

  呼喚平等待遇

  “我已經退出曹楊中學了,”應樹德在電話那頭無奈地說,“中國還不到創辦民辦教育的時候。”這位曾被視為第一批“吃螃蟹”的民辦教育投資者,現在滿腹苦水。

  2001年記者采訪他時,他還意氣風發,“這個是剛剛起步的市場”,比較國際上許多國家都以民辦教育為主力的現象,應樹德堅信自己推開了一扇通往秘密寶藏的大門。

  熟知內情的人士告訴記者,一方面,曹楊中學事件是教育體制改革試驗中的一個犧牲品,因為學校體制雖然市場化了,可是外部環境依然是計劃式的,比如按照規定上海高中生上學都必須到指定區域的學校就近上學,曹楊中學的生源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在曹楊中學招生范圍內的家長們不愿意看到學費因為學校改制而提高,該區域的家長認為,曹楊中學的很多資源屬于公共資源,不能進行私有化。

  “據說每年的人大會議,都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曹楊中學的失敗是必然的結果。”這位人士說。

  應樹德則認為政策多變是自己投資失敗的主要原因。“現在都不提教育產業化了,另外,最近也有個文件出臺,明令禁止公立高中私有化。”

  “民辦教育應當說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但民辦教育在辦學過程中又總是處在被劃為另類的尷尬境地。”一位民校校長告訴記者,民辦教育與公辦教育相比,有時就像抱養的子女和親生子女的差別一樣。

  公立大學每招收一個大學生,先期投入就需4.5萬元。如上海松江大學城總投資已達20多億元,目前在校學生規模4萬人,生均投入已超過5萬元。民辦大學的經費來源主要靠學費收入。

  “總的來看,上海民辦高職教育所面臨的政策環境,還不是很寬松,”黃清云說,“與公辦高職院校相比,許多平等待遇和辦學自主權尚未完全落實到位,一些來自政府和社會層面的制約民辦高職發展的因素,仍未得到根本消解。如民辦高職院校的教職員工退休待遇只能按照企業標準執行;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沒有醫療補貼;民辦高職院校不享受財政貼息貸款,也沒有政府經費補助。”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