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創業理財 > 正文
 

與吉利大學合作:著眼社會 看重品牌效應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14日 17:40 中國經營報

  坐落在北京近郊的吉利大學并不見暑期的清靜,新東方等各種外語培訓課依舊在延續著學生們的校園生活。同樣忙碌的還有吉利大學執行校長羅曉明,他望著遠處還在擴建的校區,對記者說,“吉利大學占地1600畝,我們期望20年后的吉利大學能夠進入中國一流院校的行列,因此我們對生源以及合作是非常挑剔的。”

  愿與中學聯合招生

  廣州的一家私立中學的田校長暑期匆匆趕來北京,就是為了見到羅曉明,探討與吉利大學聯合招生的可行性,對于田校長來講,這樣做既可以把學生推薦到知名而優秀的大學,也可以提高自己學校的升學率。

  對這種情況羅曉明已經司空見慣了,“吉利大學已經發展成為民辦教育界的一個品牌,所以大家都很信賴,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知道并不是什么樣的學生都能夠進入吉利大學,所以都在爭相與吉利大學合作。”

  據悉,2005年吉利大學計劃招生6000人,但是全國報考的學生人數已經超過十萬,在一般的民辦大學還在思索如何擴大生源的時候,吉利大學已經開始“優中選優”了。羅校長坦言,吉利大學并不想盲目擴張代理機構,他更加看中代理機構對學生優中選優的能力。“吉利大學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所以我們更注重學校的社會效益。”在羅曉明看來,真正在從事教育的人才會對學生產生深切的責任感,因此吉利大學也更加看好中學推薦來的的優等生。

  目前,已經有多所中學在與吉利大學進行合作,但是吉利大學極少以金錢的形式回饋這些學校,其更愿采取的方式是協助中學建立教育設施,同時吉利大學還會派遣優秀的老師協助中學的教研活動。

  制度“保守”生存所致

  在外界看來,吉利大學的招生制度極盡保守,實際這與其母體中國吉利集團的利益密不可分。

  羅曉明坦言自己做過十三年的教師,后來進入吉利集團做副總,因此“我深感吉利集團對人才需求的饑渴。”吉利集團作為中國的知名企業曾經每年都大量吸收北大、清華、人大等知名高校的畢業生,對于這些畢業生,吉利開出的條件是“從車間等基層作起”,但是這些名校學子極少有人能夠堅持到最后。“人才流失非常嚴重。”

  現在吉利大學每年都向吉利集團輸送2000多名畢業生,人才流失的現象少之又少。羅曉明認為這種“忠誠度”得益于對學生入校的早期教育。正是由于取之于民,用之于“吉利”的辦校原因,致使吉利大學非常注重生源的素質和能力,因此吉利大學將招生權利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這既是對學校負起責任,也是對整個吉利集團負責。

  “學生的錄用權實際都嚴格控制在學校的手里,代理機構是沒有權利來決定究竟誰能夠被錄取的。”對于手中掌握良好資源的人士,如果想參與吉利大學的招生活動,就必須成為吉利的員工,對吉利大學負責。對于這些看似苛刻的條件,羅曉明解釋說,只有真正融入到吉利,用教育工作者的眼光來評價人才,才能最終實現吉利所追求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結合。

  聯合辦學,另一條合作之路

  暑假期間,另一位慕名找到吉利大學商議“大事”的李先生則態度鮮明,就是要吉利大學聯合辦學,開辦吉利大學秦皇島分校。羅曉明告訴記者,最近慕名而來尋求聯合辦學的人很多,近到秦皇島、張家口,遠到貴州、四川,都有相關人士前來商議聯辦之事。吉利大學內部也開始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面對這些商機,吉利大學高層并沒有輕易做出論斷,爭議的核心還是如何保證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共同收益。羅曉明認為,這種阻力的確存在,但問題并不是很大,“一個教育工作者,用三年的時間就可以培養出他對社會和對學生的責任感。”

  但是,在如此競爭激烈的民辦高校招生領域,吉利大學的“保守”作風會不會被市場所接受呢?羅曉明認為,市場規律正在自然清洗民辦大學的市場。五年前,吉利大學是第106家入駐北京的民辦高校,但是現在北京的民辦高校已經僅剩70多家。究其原因就是盲目追求經濟利益的最大化,降低辦學質量而走向死亡的。

  合作提示

  已經有多所中學在與吉利大學進行合作,但是吉利大學極少以金錢的形式回饋這些學校。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愛問 iAsk.com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