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黑手頻頻伸向老年人 夕陽理財籠罩陰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0日 09:16 經濟參考報 | |||||||||||
儲蓄和購買國債仍是目前老年人選擇比較多的理財方式,但這些傳統理財方式,越來越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在理財之風日盛的今天,不甘趨后的老年人往往會選擇“長期、穩定、回報率高且風
“一輩子的積蓄都栽進去了” “八大理由保您返款,準時兌現”,“強力后盾,放心可靠”,“律師全程見證,銀行穩妥服務”,“萬元起投,10%以上的投資收益,絕低投資,賺錢超輕松”……見了這些字眼,誰不心動? 西安一家國有企業的退休職工鄭先生指著報紙上復印下來的宣傳廣告傷心地說:“我和老伴一輩子積蓄的20萬元全投進去了,買斷了幾個商鋪的經營權,結果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就沒有能力返還收益了,投進去的錢也不知道啥時候能要回來。” 西安市公安局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今年8月份以來西安發生多起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及集資詐騙案件,而在警方已偵破的涉案金額過億元的6起案件中,受害者多為年過半百的老人,鄭先生就是這些受害老人中的一位。 據記者調查,類似借投資商鋪“圈錢”的方式前些年已在西安出現,近兩年規模日漸擴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今年上半年,記者數次假扮投資者對西安部分民企借投資商鋪融資的募資點進行暗訪,發現各家企業的做法大同小異。一般是由融資方擬定一份合同,約定投資者投資商鋪的經營權或使用權,然后投資者再委托融資方代為經營。事實上,投資者既無產權也無經營權和使用權,合同只承諾到期兌付投資者的收益和本金,收益率大約在10%至17%之間。合同的擔保方式為第三方擔保,而第三方擔保單位與募資方通常為母子公司關系。 為取得投資者信任,融資企業往往會在當地媒體上刊登大幅廣告,許下低門檻、高收益、短周期、強保障等種種誘人的承諾。據陜西銀監局統計,到2005年4月底,借投資商鋪變相融資的企業打出的廣告有367次之多,宣傳攻勢相當猛烈。 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12月1日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陜西西部國際車城有限公司進行了判決。法院審理認為,陜西西部國際車城有限公司在資金短缺情況下,未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在新聞媒體上大肆做廣告,以出租展位收益權,承諾給予高額回報的方式,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先后與1027位投資者簽訂了1280份合同,總金額6631.98萬元。最終,陜西西部國際車城有限公司被判處罰金40萬元并將非法所得賠付受害者,公司董事長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 脆弱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 據陜西省銀監局透露,目前陜西共有41家企業進行此類融資,不少企業融資額在數千萬元。進行投資的人員多數是普通老百姓,其中不少是老年人。由于一些企業已將募得的資金用于投資,有的偏離了商鋪、酒樓的投資方向,因此當投資者向這些企業要求歸還資金時,企業已無能力支付,引起投資者對自己資金的擔心,使此類融資更加大了金融風險和社會穩定風險。 為什么受害者多為老年人呢?西安某高校張老教授的話似乎可以代表老人們的心聲。他說:“我們老年人手頭多少有些錢,存在銀行里利息太低,拿出來投資又沒有經驗和精力。另一方面,人到了老年,看病、吃藥、保健以及日常開銷等等花費都是有增無減,我們又沒有收入來源,因此生活壓力比較大。商鋪買斷經營這一類的投資在我們的理解中,相當于把錢借給企業做生意。企業做生意好壞與我有多大關系呢?欠債還錢總是應該的,所以我想投資的風險應該不大。再說萬一經營失敗了,企業還有資產可以拍賣啊。” 老人們沒有想到的是,企業進行此類融資時往往已將資產提前抵押,換取銀行貸款。一旦投資者把錢注入企業賬戶,就已經成了風險承受者。而企業只需轉移資金,就可以將投資者“套牢”。從這一層面看,老人們選擇這種投資方式無異于進入股市:高收益的背后更多的是高風險。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旦遭遇到不測,則老人們面臨的將是“兩難選擇”:把企業管理者送上法庭甚至送進監獄,則企業與投資者同時遭殃,已進行的投資很可能回收無望;縱容企業斂財,即便投資可以得到穩定回報,也會成為企業脆弱的資金鏈上唯一維系的工具,隨時可能會斷裂。 類似事例在西安已發生多起,德立邦國際假日中心有限公司就是一例。該公司于2002年5月在西安媒體上刊登廣告稱,投資1萬元以上每年可在公司經營的酒店里免費6天使用一個包間;投資者若不使用可獲得投資額10%的回報,而且投資者的本金在急用時也可隨時撤離。但當500多名投資者投資2000余萬元后,該公司竟在2004年后再也不支付回報,且本金也不能歸還。據調查,該公司已將巨額資金挪作他用,公司酒店也沒有正常營運。公司的這一行為使得許多投資者血本無歸,有的投資者因此生活陷入困頓。 老人理財更需理智 “首先不要相信天上會掉餡餅。既方便又可靠還不需要操心費力的高回報是不存在的,高回報的背后蘊藏的絕大部分是高風險。一個值得多問自己幾遍的問題是:倘若真有那么多的好事,怎么會都集中到老人身上呢?所以如果發現一個項目的參與者多數為老年人,就需要加倍小心;另外,千萬不要貪圖小利。貪圖小利往往帶來大的隱患,這是諸多案件中總結出來的共同教訓。”西安市長安區一位公證員忠告說。 接受記者采訪的老人們也認為,輕信報紙、電視廣告等推介形式、迷信高額回報是他們被“套牢”的重要因素。但他們抱怨說,雖然儲蓄和購買國債仍是目前老年人選擇比較多的理財方式,但儲蓄收益相對較低,納稅后收益更低,而國債兌現時間長,這些傳統的理財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需求,他們更傾向于選擇收益高、回報快同時又不需要投入太多資金和精力的投資方式,但現實生活中卻往往不能如愿。 “如今大街上、電視上、廣播里,充斥著各式各樣新鮮出爐的金融產品,但是沒有什么是真正適合老年人的。”西安交通大學金融系主任李成說。他認為,養老錢由于資金數目相對少,又分散,再加上老年人理財保本心理嚴重,相應承受風險能力小,所以往往不受金融行業的關注。 李成分析,傳統的金融機構鐘情于有錢的個人或機構,而老年人的資金分散、手續復雜,最后還掙不到什么錢;一般商業機構提供的基金之類的投資方式因為這幾年表現欠佳,所以難以得到投資者青睞;至于投資領域,目前整體信用環境沒有完全步入健康軌道,風險更大,根據老人的財務特點和理財心態,他們也不適宜貿然進入。 李成建議可以學習國外退休基金管理和社區銀行的模式。前者是針對普通人在職期間,把收入的一部分納入退休基金,由特定的、信譽良好的金融機構進行統一的資本運作,從而獲得一定利潤以供養老;后者則是針對退休人員,他們把自己的存款委托社區金融機構進行投資。這樣就避免了老人本身可能遭遇的信息不對稱和對市場不了解的問題。 “要想把老年人理財做好,一要對老年人進行宣傳和引導,有意識地改變他們的觀念,幫助他們規避風險;二是健全金融市場環境,特別是政府要發揮積極的監督作用。”李成說,“想要實現老年人在保護財產安全的基礎上,資產有所增值,關鍵要改變目前金融機構服務類型與社會結構(人口老齡化)不吻合的現狀,政府需要在這一方面給予扶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