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一個月花掉六千元 學生花錢如流水讓人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3日 16:32 新聞晚報 | |||||||||
日前,本市西北片某高校BBS上一項“開學一個月來你花了多少錢”的調查結果顯示,開銷在1200元以上的學生竟接近半數;而在另一所高校,有的新生竟然花掉了6000多元!高校老師呼吁,尚無經濟基礎的大學新生應當多為父母著想,提高節約意識。 調查
在這項網上調查中,共有33人次新生參與了調查,其中15票選擇了“大于1200元”,6票選擇“800元至1200元”,8票選擇“500元至800元”,選擇“500元以下”的只有2票。一名同學坦承“這個月買衣服花去580元,伙食大概400元,手機話費若干……一月大約1100元”,另一名同學表示:“我用了1200元左右,不包括手機費用!”這兩名同學的開銷算比較少的,還有一些同學坦承自己的開銷在2000元以上,甚至4000多元。不過,這4000元并非“紀錄”,松江大學園區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他認識的一名女生,開學時每個月要花費6000多元,這些錢基本被花在買衣服、化妝品、新手機和MP3等時尚用品上。 換手機如同換衣服 范軍的家在上海,平時父母對他要求比較嚴格,讀大學前從未給他購置過手機。見兒子已經如愿進入重點大學,父母就給小范購買了個最普通的手機。 沒想到正是這個手機引發了小范日后對手機款式的強烈追求。小范加入了學校的一個社團,在聚會當天,有個男同學看到小范放在桌上的手機,開玩笑地問道:"這個手機還在用啊,我高中就不用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頓時小范的臉漲得通紅,偷偷將手機塞進口袋,跑了出去。這次的經歷讓他將擁有最新最時尚的手機成為目標。 但父母所給的八百元生活費遠遠無法滿足他經常更換手機的需要,于是打工和通過信用卡透支成了最有用的方法。讓朋友或哥哥姐姐做擔保,他先后辦了三張信用卡,并拼命地打工。于是,手機大賣場便成了他幾乎一周一去的地方,將新款手機收入囊中成了小范的愛好。至于更換下來的手機該如何解決,小范便想到了到學校的二手貨交易市場,將手機賣掉,由于這些手機大多沒用多久,每次他以六到八折的價格出售,總會有人呼應。 五十件夏裝二十件未穿 打開曉敏寢室,整床的衣服讓人詫異是否走入了服裝專賣店。面對記者的驚訝,曉敏有些不以為然,她打開了床邊的衣櫥說道:"這些也是,其實我家里還有許多,實在太重了,我帶不過來。"大致數了數,光是T恤就不下二十件,裙子、褲子等加在一起,竟然超過了五十件。而這只是曉敏在一個暑假,也就是兩個月的時間里購置的夏裝。 雖然曉敏也知道自己如此瘋狂的購衣有些不妥,但仍舊不知如何控制自己的行為。不過這些衣服大多都會被曉敏打入"冷宮",因為一時沖動而買下不適合自己的衣服已經成了曉敏的家常便飯,連標牌都沒來得及拆的衣服更是不計其數。為了讓自己下一季度有錢買衣服或還信用卡透支的錢,曉敏每到換季時就開始策劃賣衣服。打折賣,削價賣,反正回籠錢就可以了,其中的差價讓她都不敢去想。 卡套卡惡性循環 隨意翻看一下上海各所大學的BBS,二手貨交易市場的版面相當熱門,賣世界一線品牌化妝品,賣電腦、手機等高檔電子產品的學生并不在少數。而擁有這些產品的學生并非全部是家境優越的,不少學生都是來自于普通家庭。除了家長給予的一部分資金以及自己靠打工賺來的錢,更多的學生采取的是利用信用卡透支。 學生中有信用卡不再新鮮,信用卡的數量在與日俱增。國貿專業大二的張琳年紀不大,用信用卡的時間并不短,剛進大學她就辦了張某銀行的信用卡,信用額度在3000元。平時喜歡買化妝品的她,沒過多久就將3000元透支了,短時間內無法還款的她便想到了再辦張信用卡來應急,以拖延還款的時間。經過一年,她終于有驚無險地將"債務"還清。于是,這種以卡補卡的臨時救急法逐漸成了她日常的花費方式,但由于幾次的延期付款,她的信用額度也在逐漸降低。 專家觀點 消費觀念超前成熟度滯后 上海外貿學院學生處副處長王磊表示,新生入學時會采購一些長期使用的生活必需品,開銷通常要高于以后不少。但是這也存在一個"度",如果新生們在"奢侈品"上開銷過大,甚至互相攀比,則是對父母辛勤工作的不尊重,另一方面也會助長自身的奢靡不良習氣。 華師大心理咨詢工作室心理咨詢師趙雙海表示通過新手機、新衣服來定位自己正是不成熟的突出表現。他們認為這就是理想化追求,用特定的東西造成小范圍的轟動,得到關注以此來滿足自己的心理。對于學生使用信用卡,這并非是不好的表現,關鍵還是在于如何用。作為家長和導師應該適當引導,完全禁止并不能起到好的效果,更多的是應該理解學生做法的合理性,但要加以正確的引導。 作者:□程怡 記者李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