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金融評論
時衛干
銀監會最終放行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不僅會影響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路徑,更將會深刻影響到目前業已形成的混業經營格局
9月29日,銀監會正式公布《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配套下發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允許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根據該管理辦法,商業銀行可以推出保證收益理財計劃、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等產品,其中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及具有保證收益性質的新的投資性產
品需要向銀監會報批,其它產品只需向銀監會報備。
2004年9月,中國光大銀行推出“陽光理財B計劃”,真正意義上的人民幣理財計劃由此而生,此后招商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股份制銀行相繼推出各自的人民幣理財產品。今年2月以來,工農中建四大行也推出了一定規模的人民幣理財產品,至此,人民幣理財業務在中國銀行業全面開花。
銀監會開閘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不僅會影響商業銀行未來的發展路徑,更將會深刻影響到目前業已形成的混業經營格局。
所謂商業銀行的人民幣理財,是指銀行向客戶募集資金后在銀行間市場購買央行票據、記賬式國債、金融債等,期末向客戶返本付息。這類理財產品技術性并不高,其要點在于利用銀行間市場投資品種收益率高于存款利率而進行套利。因此,當3月中旬央行將金融機構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1.62%下調到0.99%后,央行票據等銀行間產品的收益下跌到商業銀行的資本成本之下,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的存續空間已不大。
此次《辦法》鼓勵商業銀行推出結構性衍生產品、人民幣外幣相結合的理財產品,一則擺脫傳統理財產品的局限,二則提高商業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和吸引力,三則提高商業銀行產品創新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因此,那些具有較強衍生產品設計能力的銀行,今后將會脫穎而出成為市場領先者。
但是,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開放個人理財業務,其意義遠不止于此,其要點有三。
其一,有助于銀行為客戶提供多層次的收益產品,穩定客戶資源。商業銀行渠道最廣、客戶資源最豐富,但因為銀行存款的收益較低,銀行的高端客戶不斷被保險、基金、證券、信托所蠶食,尤其是貨幣市場基金,對銀行的沖擊非常大。而受制于分業經營的現狀,過去銀行的產品始終無法實現風險與收益完美結合。以人民幣理財為開端,商業銀行開始嘗試為客戶提供不同的產品組合,低風險偏好客戶可以選擇存款,高風險偏好客戶可以選擇收益率較高的結構性衍生產品,銀行從而既穩定了客戶,又獲得了較高的傭金收入。
其二,有利于銀行的業務轉型。資產管理業務一直是國際金融機構發展最快、獲利最豐的業務。國際經驗表明,當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之后,客戶對資產管理的需求會越來越強,而京滬江浙粵等發達地區已經具備了業務發展的基礎條件,并且商業銀行傳統的存貸差贏利空間正在日益縮小,而通過個人理財業務全面介入資產管理業務,將有助于業務轉型,提高銀行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將會深刻影響到中國的混業發展路徑。面對資產管理這塊大蛋糕,保險、基金、證券、信托等行業都在不遺余力推出理財產品以吸引客戶。銀行業的信用遠高于其它金融業,如果銀行業能夠推出高收益的理財品種,將會對其他金融業形成非常大的沖擊。目前,銀行業正在不斷擴大金融版圖,多家銀行都形成了事實上的金融控股集團,旗下擁有證券、保險、基金等金融企業。此次的資產管理業務將只是一個開端,銀行將會由此而逐漸進入銀行以外的金融業務領域,從而改變中國的金融混業路徑。
中國金融業一直渴求混業經營,而混業經營的發展一直是實踐先行,希望商業銀行能夠把握這次的機會,推進整體混業發展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