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百萬富翁的理財秘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30日 17:32 《外灘畫報》 | |||||||||
目前人民幣升值、股權分置改革、房地產過熱、國際貿易摩擦加劇、油價上漲等問題仍然困擾著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未來走勢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保持較為保守的投資規模,是很正常的”。 外灘記者 陳賢鋒/報道
最新的一項調查表明,京滬兩地凈資產超百萬人民幣的人士投資普遍偏保守。 該報告由北京《投資有道》雜志通過雜志發出調查問卷,總共6590份,其中北京發放2650份,上海發放3940份。被訪者個人平均凈資產達187萬元人民幣,年齡跨度主要集中在36至50歲之間。 調查顯示,60%以上的調查者選擇沒有風險的投資產品,而選擇有一定風險的產品進行投資的比例則普遍不到10%;88.7%的投資者投資資金不超過個人凈資產的30%;但高達67.1%的受訪者有投資房地產的行為(不包括購買自住房)。 投資資金基本控制在30%以內 調查顯示,大部分京滬兩地的企業高管在過去3年中用于投資的資金占凈資產的比例在30%以內,其中,10%以內的占比達37.9%;11%-20%的占比為30.8%;21%-30%的占比為20%。而31%-60%的占比僅為11.4%,60%以上的則為零。 在個人投資方向上,83.7%以上的受訪者投資了人壽保險、醫療保險等保障類型投資產品;而選擇投資國內股票、外匯、期貨等風險較高的投資品種的受訪者分別僅為29.7%、28.3%和6.1%。 “現在中國的個人投資環境不好,如股票、基金、債券等發展狀況都不好,個人投資風險很高,因此他們要先投資保險。”中國大陸百富榜的始作俑者、對中國富人頗有研究的胡潤表示。 在投資獲利方面,過去一年京滬兩地的企業高管總體上虧損居多,其中虧損的占39.9%,盈利的占38.3%。另外,對于今后一年內是否追加投資,66.7%的受訪者選擇“保持不變”,而準備追加投資及較少投資的受訪者旗鼓相當,占比分別為8.6%和7.9%。 “30%的投資比例是比較合理的。”浦東發展銀行財富管理高級經理湯嘉惠分析認為,目前人民幣升值、股權分置改革、房地產過熱、國際貿易摩擦加劇等問題仍然困擾著中國經濟,中國經濟未來走勢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保持較為保守的投資規模,是很正常的。”他說。 調查還顯示,企業高管傾向于選擇3個月至3年的中短期投資,對于投資期限在3年以上和3個月以內的投資產品涉足較少,分別僅為15.2%和14.7%。而他們對于投資預期的投資回報率也處于較為理性的狀態,53.7%受訪者期望的投資回報率在5%-10%之間。與此同時,他們愿意承擔的風險也較小,56%的受訪者愿意承擔的風險在10%以內。 “短期沒什么投資可言,10%的預期投資回報率很正常,現在如果有5%的投資回報率,也已經不錯了。”湯嘉惠說。 “高收益意味著高風險,因此把投資控制在這一比例是比較合理的。”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尹伯成教授對企業高管的這種“保守”做法表示認同,“這種做法是比較理性的,把控制風險放在第一位。” 房地產仍是投資熱點 任剛是上海一家外貿公司老板,除了正常的業務之外,他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研究房地產投資上。 “現在手頭有4套房子,都是市中心的公寓房。”任剛告訴記者,他現在的打算是,在郊區買一套別墅自住,市中心的公寓房全部租出去。 任剛說,房地產的投資他還要繼續下去,他認為,房地產投資比其他投資都讓人放心,而且幾乎沒有什么技術門檻。 盡管目前房地產業處于調控的中心,上海、北京等地的房價都出現了不小幅度的下跌。但投資者還是把投資的重心放在房地產中。 在這次《百萬凈資產投資者調查報告》中顯示,高達67.1%的受訪者有投資房地產的行為(不包括購買自住房)。 相對而言,基金則備受冷落。調查顯示,由于基金業績下滑,基金產品也受到冷落。受訪者中選擇投資基金的比例不超過三成,按受歡迎程度排名依次是平衡型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股票型基金。受訪者中投資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僅為10.7%。 投資者在購買銀行金融產品方面,主要選擇是保險和存款,但北京和上海兩地在基金和外匯上有一定差異,北京基金高于上海,上海外匯高于北京。而在金融產品購買金額比例調查上選擇50-100萬的占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