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理財圈 > 正文
 

100億投入撬動1200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3日 05:37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1999年,當神舟一號飛船成功發射升空時,西方航天業的一位人士說,中國的航天工業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中國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發展中國家第一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天飛行活動的國家。

  神舟號的每一次騰飛都點燃了中國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的熊熊火焰,成為了神舟號的“后續”拉動力。

  神舟技術六級跳躍

  翻開神舟號宇宙飛船的“履歷表”,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記錄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每一次升騰以及新增科技的飛躍。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神舟一號飛船成功發射并返回。這次發射首次采用了在技術廠房對飛船、

火箭聯合體垂直總裝與測試,整體垂直運輸至發射場,進行遠距離測試發射控制的新模式。該技術的效應是使發射準備時間大大縮短,提高發射場的效率。中國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及法國等航天大國后第四個擁有該項設施及技術的國家。

  我國在原有的航天測控網基礎上新建的、符合國際標準體制的陸海基航天測控網,在這次發射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

  2001年1月10日至17日,神舟二號飛船成功發射并返回。這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取得了大量數據。其中包括:進行半導體光電子材料、氧化物晶體、金屬合金等多種材料的晶體生長;進行了蛋白質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間晶體生長;開展了植物、動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離體細胞和細胞組織的空間環境效應實驗等。

  神舟二號飛船的系統結構有了新的擴展,技術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成功發射。飛船搭載了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呼吸和血液循環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逃逸救生系統在此次發射試驗中得到檢驗,此系統是在應急情況下確保航天員安全的主要措施。飛船擬人載荷提供的生理信號和代謝指標正常,驗證了與載人航天直接相關的座艙內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

  神舟三號軌道艙在太空留軌運行180多天,成功進行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三號飛船從太空帶回的試管種苗,返回地面才十多天后其生長速度是正常情況的5至7倍。在神舟三號上所做的有關細胞的科學實驗也對現實療病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成功發射。在完成預定空間科學和技術實驗任務后,于2003年1月5日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著陸。緊接著,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在繞地球飛行14圈、圓滿完成各項科研任務后,于10月16日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這是我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的首次載人航天飛行。

  本次發射的神六飛船,將帶兩名航天員進入太空,在太空停留的時間將近5天。這將是對我國“多人多天”載人航天技術的一次重要考核,也為第二階段的載人航天計劃打下基礎。

  神舟號催動自主創新

  神舟六號飛船已發射成功,國家大概投入了多少資金,按照成本與收入的配比原則,能為國家帶來多少經濟效益?

  10月11日,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焦維新教授表示,載人航天肯定是花錢的事業,效益可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直接效益,一個是間接效益。從直接效益方面講,目前來講這個效益比較小,不能指望我們在短期內靠著太空產品開發或者某些實驗結果轉為民用來盈利,短期內投資收益不明顯。但是長遠來講,它會產生巨大的效益,比如在微動力環境下,研制出新的治病的疫苗、新的藥品、開發出新的半導體材料或者其它的高科技材料,產生效益的潛力是無窮的,是直接的效益,但直接效益不會在短期內激增。

  焦維新表示,在間接效益方面,載人航天涉及到冶金、電子、計算機、通信、機械等許多技術以及學科領域,比如空間物理學、大氣科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很多學科。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為這些技術和學科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反這些技術部門或者學科的發展也會帶來巨大的效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韓立巖教授則認為,隨著“十五”規劃的全面完成,神舟六號飛船選擇這個時機發射,將對我國“十一五”規劃乃至整個中國的宏觀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他表示,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為1∶2。中國每年在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達到上百億元,其帶來的產值則會翻番。同時,在對相關產業的輻射帶動方面,對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對整個社會產生8元到14元錢的帶動效益。由此,中國航天產業的總規模已經達到1200億元左右。

  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也曾表示,神舟載人發射是大量的科技關鍵技術集成,涉及發射、火箭制造技術和回收、測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統,帶動相當多的科技產業發展。涉及到神舟飛船研制的上下游企業及技術研究機構有上百家,相關的協作單位更多達幾千個,載人航天科技拉動新材料、生物品種、通信等產業快速發展。像上海這樣的科技型城市從神舟系列飛船的研制中獲益不少。

  中國工程院院士、哈工大復合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教授、博士導師杜善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太空是重要的資源。太空有在地球上難以模擬的、獨特的高真空、強輻射、微重力的環境,它是科學研究的理想實驗場所。我國發展載人航天,可以在太空工作,通過軌道艙、小型空間實驗室的考察,在高真空、強輻射、微重力的環境中進行一系列的科學實驗,從高空觀測地球,在地球上實現不了的事情,載人航天在太空都可以實現。這對探索宇宙的奧秘和推動我國太空實驗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杜善義院士說,載人航天涉及到新材料、新

能源、飛船控制、測試、通信等眾多系統。發展載人航天,能帶動我國一批高技術產業的發展。

  自1992年起,中國將載人航天“921工程”正式列入國家發展計劃。我國政府在“921工程”設計之初,便確定了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921工程”一期計劃包括發射6艘飛船,即神舟一號至神舟六號,實現由無人飛船發射到飛船安全載人和返回。在神六發射升空并成功返回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階段即告完成。

  作者:本報記者尤越發自北京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