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經濟學應運而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3日 05:37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中國人在外空科技之路上不斷攀升,這不僅是一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宣言,更是一個產生和形成經濟運行邏輯的深刻過程。正如有人評價的,一個經濟概念的流行,預示著與這個經濟名詞相關聯的產業的興起。神舟號宇宙飛船先后六次升空,其對于中國國民經濟發展所產生的引導、帶動、輻射以及沖擊的效應,從經濟學上也是頗值得研究的,我們姑且稱之為“神舟經濟學”。
科教興國戰略的制高點 對此,記者約請三位經濟學家從不同角度給予了解讀。受訪專家認為,我國確立科教興國的戰略,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通過發展科技,釋放科技生產力,提高國民經濟增長的質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韓立巖教授向本報記者表示,從宏觀經濟角度,從長期來看,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提高我們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讓中國能夠在國際社會上立足。當今這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國家必須有強大的綜合國力,神六的發射本身就說明和反映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部長趙曉博士對本報記者說,中國亟需創新,中國的宏觀經濟亟需高技術含量的高科技產業來做支撐。 韓立巖教授說,經濟增長的惟一源泉是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的主要因素,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有兩個,一個是教育,人力資源培養;另一個就是國家的創新體系的建立。這二者是相輔相成的。當然還有另外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充足的資本。這三個條件中,資本對于我國來說問題不大。在人力資源培養方面我們現在也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非常重視教育和人才的培養。所以現在關鍵是要建立國家創新體系。國家創新體系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主要是國家利用公共財政進行科學的基礎性研究和技術的基礎性研究。像數學、物理學、空氣動力學、控制理論、微電子理論等等,都屬于這個范疇。趙曉說,“神舟六號”的發射不僅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體現,它更代表了我國重大的技術創新。 改變中國“世界工廠”地位 韓立巖教授指出,我們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國家有了錢的時候,不能再只限于做“加工工廠”,一定要把力氣投入到技術創新上。進行神舟系列研究與開發的意義就在于此。它不僅推進了我國的整體創新能力,還在重點領域有了創新突破,這些重點領域包括運載技術、新材料、新型燃料、控制技術、遙感遙測技術、微電子技術、還包括生物技術比如航天育種,等等。 他說,目前在全球科學的20多個大的研究領域中,中國人的貢獻幾乎看不到。而我們現在本國的經濟發展缺乏大量的技術人才,這不僅是在工業領域缺工程師,缺高級技工,在研究領域就更缺乏創新性的人才。 據了解,在神舟六號飛船的整個研發過程中,我國是完全依靠自己的技術獨立自主地完成的,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科技部副部長馬頌德曾表示,神舟載人發射是大量的科技關鍵技術集成,涉及發射、火箭制造技術和回收、測控以及生命保障系統,可以帶動很多科技產業發展。 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經濟學者樊綱也表示,對太空的探索和研究需要很多方面的技術、工業、制造業方面的支持,因此它的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將帶動各行各業的技術進步和生產能力的發展。 韓立巖教授提出了一個觀點,他說中國一定要以工業立國。從歷史上看,中國從來沒有過工業資本發達的歷史階段。在中國歷史上,曾有商業很發達的時期,如晉商、徽商,這都是有歷史由來的,中國不乏商業資本和進行商業資本運作的人才。但現在我國在工業技術方面的實力還很薄弱,技術創新的水平還很差。 航天產業投入產出細賬可算 “神舟六號”的開發需要大量投入,據韓立巖介紹,每次發射飛船,不載人的大約花費8億元人民幣,載人要花費10億元人民幣,而圍繞飛船發射每年的投入有20個億左右。這么大的投入都是靠國家的公共財政,那么收益問題如何解決呢? 韓立巖將之歸納為長期收益、中期收益和短期收益。韓立巖說,首先是戰略性回報,這是長期收益。“神舟系列”的研發使國家戰略處于有利的位置,國家的安全可以得到保障,使我們獲得一個穩定的發展環境。其次是中期收益,“神舟系列”使剛才提到的運載、燃料、微電子等十多個技術領域的發展都得到了帶動,在“神舟系列”研發的過程中形成了成百上千個技術成果,而這些技術成果又能在相應的技術領域得到擴散。而短期收益就是發射前后廣告效應、品牌效應的回報。韓立巖表示,每年我國在神舟飛船上投資20億,但是與其相關的領域的投資可以產生該投資5-6倍的GDP增長。 高科技民用化促科學發展 有關受訪專家指出,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其中一項重要含義就是將高科技發展運用到人民生活當中,體現為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樂觀的肯定飛船產業取得良好綜合收益的同時,幾位經濟學家還不約而同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從長遠來講,怎么使這個領域的技術更加民用化,怎么去帶動各行各業的進步和發展是最為關鍵的。”樊綱說。 而趙曉提到,美國當年的阿波羅號上天,對于美國高新技術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但是我國需要注意的是,有了高科技技術進步之后,要著重考慮如何使資金與技術的使用效率提高。同時在技術擴散和技術轉化的機制上也要有所考慮,要注意這其中的體系和制度的完善。趙曉說,美國在高科技技術的轉化上是非常成功的,而前蘇聯在這個問題上就比較失敗,所以中國現在已經有了一流的高新技術,但是最終如何轉化為民用,應該選擇哪條路,這是非常重要的,要引起有關方面足夠的重視。 韓立巖則提醒說,一定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包括國防專利的保護工作。以前我們有了高科技成果總是重視國家評獎,評過獎就將獎杯束之高閣,而忽略了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技術成果,沒有很好的保護他們,這是非常大的損失。 作者:本報記者賈南發自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