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陷入怪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9日 10:58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金立新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實際上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不新鮮的話題卻被一提再提,足見其解決的難度。 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數占全部企業數的99%,就業人員數的75%以上,新增工業
數年來,有關管理部門對銀行加強對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意見和要求不可謂不多,力度不可謂不強,但問題卻總是難以解決。 2002年6月29日,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小企業促進法》,并于2003年1月1日開始實施;2002年8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指導性意見,要求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支持,并先后三次擴大了對中小企業的貸款浮動利率;2004年5月17日,中國銀監會正式批復了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中小企業板……但在如此高密度的政策支持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呼聲仍舊不絕于耳,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慎貸”、“貸款門檻過高”等說法也隨之而來。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卻倍感冤枉。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去年7月舉行的“中國金融國際年會”上明確表示,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申請的滿足率也相當高;即便是一直被認為數量不多的投向農村地區的信貸業務,在國際比較中也處于一個很不錯的水平。 一方面是中小企業大呼融資難,另一方面是國家不斷加強對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力度,統計數字顯示,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申請的滿足率相當高。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怪圈”就這樣形成了。 “怪圈”的形成首先在于認識和理念。融資是一個包含范圍很廣的概念,涉及直接融資、間接融資和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有數字顯示,20世紀90年代,美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中,業主資本大約占30%左右,股權融資占到18%,金融機構貸款占到42%。但在我們考慮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時,往往首先想到的是銀行貸款。 對于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專家學者已經給出了很多方法,如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加大直接融資力度、積極推動中小企業的股份制改造、鼓勵企業發行企業債券等。雖然中小企業上市的大門已經開啟,但因為股市中的種種問題,直接融資并不能成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方式,而發行企業債券等對于中小企業更不現實,因此,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任只能落在銀行肩上。 銀行也是企業,而銀行金融風險不僅對銀行自身,甚至對整個國家經濟直至社會秩序穩定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有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整個企業融資體系中,銀行信貸的間接融資方式占到了很大的比重,這一現象所導致的最終結果是:銀行在國家整個經濟運行的波動中推波助瀾。當整體經濟向上運行時,銀行大量放貸推動經濟過熱;當經濟運行遲滯或向下時,銀行收緊貸款又使企業雪上加霜。但這并不是銀行的過錯,而是整個金融體制的問題。因此,在中小企業貸款的整體“生態環境”沒有有效優化之前,加大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不僅會為未來我國金融、經濟的穩定與發展埋下隱患,而且將進一步加大間接融資比重,不利于經濟的穩健運行。 目前有觀點認為,應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的中小商業銀行,但這似乎也并非上策。目前我國現有的商業銀行體系中,并不缺少中小商業銀行,增加商業銀行的數量不利于解決我國間接融資比重過高的現象。同時,在實際操作中,這一方式也很容易出現打著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旗號,在取得金融牌照后另行其事的現象。 中小企業的信貸“生態環境”完善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是金融企業單方面能夠完成的。從金融服務的角度看,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關鍵不是令商業銀行迎難而上,而是在金融體制上進一步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體系。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的風險明顯要大于大型企業,銀行不是風險投資,恰恰相反,銀行的經營當以穩健作為第一要務。因此,完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當從金融體制上,建立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梯次結構。按照風險基金、產業基金、銀行信貸的順序依次進入中小企業,特別是高科技風險中小企業,這樣既滿足了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又避免了銀行承擔巨大的金融風險。 但事實上,目前我國風險基金和產業基金的發展基本上等于零,坐等風險基金和產業基金的成熟再去發展中小企業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最好的解決方式是在現有的金融企業中,利用政策的引導加大其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比重,特別是加大非銀行金融企業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引導。而在現有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中,令信托擔當起風險投資和產業投資的角色,是一種現實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