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理財 > 理財圈 > 正文
 

關注房地產金融的信用風險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4日 16:46 金時網·金融時報

  央行近日發布的《2004年中國房地產金融報告》稱,發展房地產金融需要進一步加強風險防范,信用風險顯然是其中之一。對應信用的分類,商業銀行應該關注的信用風險主要有個人信用風險、企業信用風險和政府信用風險。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城鎮居民按戶計算的住房自有化率達到80%以上,住房已成為除金融資產外,居民持有的最重要資產。同時,個人購房貸款也始終維持高增長,2005年一季
度,中國住房貸款的按揭成數達到63%。盡管個人購房貸款的不良率較低,但其中存在的信用風險也不容忽視。一方面,借款人可能會由于家庭、工作、收入、健康等因素的變化,不能按期或無力償還銀行貸款,從而給銀行帶來違約風險;另一方面,借款人還可能故意欺詐,通過偽造的個人信用資料騙取銀行的貸款。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個人住房貸款屬于中長期信貸,其還款期限通常要持續20至30年左右,在這段時間中個人資信狀況面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信用缺失以及個人支付能力下降的情況極易發生,往往就可能轉換為銀行的貸款風險。

  同樣,房地產開發企業向銀行貸款也存在信用風險。一方面,隨著房地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監管力度不斷加大,開發貸款門檻提高,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鏈條日趨緊張,一旦資金鏈條斷裂,企業就會無力還貸;另一方面,還有許多房地產開發商采取諸如“假按揭”等方式騙取銀行貸款,甚至刻意逃廢企業債務。特別是,由于房地產開發企業一直以銀行借貸融資為主,自有資金很少(統計顯示,我國房地產開發商通過各種渠道獲得的銀行資金占其資產的比率在70%以上),高負債經營無疑隱含著更高的風險,房地產開發商貸款的不良率較高就揭示了這一點。

  政府信用風險主要體現在土地開發貸款上。首先,各地土地儲備機構盡管都應由政府全額撥款組建,但由于政府信用不佳和其他原因,有些機構存在政府投入的注冊資本金過少、注冊資金不到位等問題,從而造成其對銀行資金過分依賴,抵御風險的能力極低。其次,一些信用不佳的地方政府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可能會將土地儲備機構當做財政融資渠道,出讓土地的收入有可能被挪作他用,甚至受地方利益驅使而懸空逃廢銀行債務。第三,當前土地儲備機構向商業銀行貸款的擔保主要采用政府保證和土地使用權質押兩種方式。然而,按《擔保法》的規定,政府及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不能作為保證人;而土地儲備機構對其儲備的土地也不擁有真正意義的使用權,土地質押并未落到實處。最后,由于土地市場價格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土地出讓的收入低于土地收購價格,從而使土地儲備機構無力還貸。

  那么,商業銀行該如何防范各種信用風險呢?

  2003年,央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業務管理的通知》,提高了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自有資金和資質要求;限制對開發商的流動資金貸款;規范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同時強化對土地儲備貸款的管理。去年,銀監會又出臺了《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管理指引》,要求商業銀行辦理

房地產業務時要對房地產貸款的各種風險予以關注,并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及內控制度。這些政策的出臺無疑對控制信用風險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事實上,防范房地產金融的信用風險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加強信用制度建設。誠實守信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拜金主義的影響和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人惟利是圖,喪失了基本的誠信。因此,加強信用制度建設必須要堅持兩手抓。一方面,要在全社會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對誠信行為給予充分鼓勵;另一方面,還要通過法律、經濟等措施,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加強信用制度建設還要從基礎做起,要建立個人、企業和政府的信用記錄,并將這種記錄作為其能否融資的重要標準。二是發展多元化的房地產金融市場。長期以來,中國的房地產金融主要依賴于信貸,從而使風險過度集中在銀行。然而,在成熟的房地產金融市場上,房地產開發和經營的融資不僅有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兩種基本形式,而且在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一級市場以外,還存在著發達的

證券化二級市場。通過各種投資者在房地產金融市場上對證券化金融資產的自主購買,二級市場可以把本來集中于房地產信貸機構的信用風險有效地分散于整個金融市場的各種投資者。如果做好這兩點,房地產金融市場的信用風險無疑會大大減輕。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