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法無據缺乏流動性 給代客理財澆點冷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8日 16:04 第一財經日報 | |||||||||
“受人之托,代客理財”本是金融業的金字招牌,但在“代客理財”招牌下聚斂社會資金,則歷來是金融風險之源。在當前一些金融機構熱火朝天地用這塊招牌招徠客戶的時候,有必要澆點冷水。 無法律保障的金融產品何以熱賣
按中國金融業的分業監管規定,“受人之托,代客理財”有特定涵義,它僅僅局限于金融信托,是信托產品的代名詞。而中國的銀行業不能經營信托產品,法律至今沒有授權。目前,一些銀行盲目地進入金融信托領域,大張旗鼓地經營金融信托產品,當然得不到法律保護。 得不到法律保護的金融產品在市場上“熱賣”,這是怪事。它反映了公眾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盲目選擇。 在很多銀行和絕大多數的代客理財產品宣傳中,都隱約可見保證本金安全和高息回報的內容,并有購買代客理財產品等于存款的暗示。在大多數情況下,公眾相信銀行,又被高息所誘,根本不知也不愿去想把錢交給銀行的可能風險,以及各家銀行操作風險的大小,甚至沒有仔細看他們與銀行間簽訂的代客理財協議。 這種無序現象源于轉型期的躁動。銀行業利益主體的分化與多元極易誘發機會主義,創新的幌子又往往被用來遮掩一些基層銀行的假公濟私。存款多,貸款多,獎金多的循環,驅動了一輪又一輪的存款大戰。一個無須回避的事實是,靠服務與品牌競爭,比不過請客送禮,最靈驗的就是變相提高利率。而今天很多銀行所推出的所謂代客理財產品,豈止是變相提高利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敢提高一倍,我敢提高兩倍,最高的已超過地下錢莊和“標會”。 企業和居民對正利率和貨幣資產保值增值的如饑似渴,已經對銀行存款利率的市場化改革形成越來越大的壓力;外資銀行大舉進入中國,首先要打破的就是中國銀行業的分業管制;大多數銀行在申請開辦代客理財業務時都強調金融創新。而監管層也清楚,嚴格分業經營,不許銀行業從事代客理財業務是舊經濟時代的產物,早晚必須改革。此時,來個一刀切,不許銀行業代客理財,勢必把自己放到了大眾的對立面,并有可能對正在進行的改革產生影響。所以,對銀行競相代客理財多少有些無奈。 缺乏流動性的市場無法實現風險對沖 中國金融市場至今仍不夠開放和健全。我們雖然一直堅定支持并參與經濟全球化與貿易全球化的進程,但資金(本)卻嚴格限定在國內循環,資本市場的改革相對滯后;同時,中國的實體經濟市場與虛擬經濟市場一長一短,比如中國的股票市場,當初的目的并不是為投資者設立的,它的功能主要是為融資者服務,所以至今在萎縮。目前,在金融市場非充分市場經濟的環境中,代客理財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許多陷阱。不少銀行打著代客理財的招牌吸引資金,這些增加的資金投到哪里?據有關方面測算,中國銀行業目前流動性過剩的資金量超過1萬億,國債價格持續陰跌,大量的資金“沒有出路”,忽然間再出現一大塊高息負債,銀行財務根本無法消化,勢必盲目地流向房地產、股票等高風險領域。且不說我們的銀行有多少理財專家,就是真有,又如何施展才華?現在不是無米下鍋,而是有米無鍋。 在自然界里是能量守衡,在金融的范疇中應是資金守衡,我們的資金市場是只進不出式,虛擬資本市場是小兒麻痹式,怎么能形成良好的流動性。而沒有流動性或流動性很差的市場必然無法實現風險對沖———這是金融理財的看家本領。 必須說明,在完善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銀行業的代客理財或現金管理是最具市場潛力的業務,混業經營也是現代銀行的發展方向。中國銀行業的改革創新必然要進入這個領域。但大家都明白,我國的銀行業改革距離實現科學治理,在風險約束完善的情況下平衡發展還有一段距離,與資本市場的配套改革也相差甚遠。此時盲目地“東施效顰”,把國外銀行成熟的業務當作創新照搬過來,必是橘生淮北為枳。 因此,在當前銀行業的產權改革沒有實質進展、投資領域極其狹窄、法律覆蓋沒有完成、金融人員素質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大面積、大范圍地開展代客理財業務只會導致混亂和災難頻發,其結果就是一大堆新的爛賬,甚至出現極端的惡性案件,今年年初,中行黑龍江分行高山等人的卷款外逃案件就提醒我們:銀行業不要過早地全面開展代客理財業務,更不能打著代客理財的招牌變相吸收存款。老百姓則要謹慎投資,不要輕信,盲目追求高收益。 高收益,必然高風險;追求十倍于平均水平的高收益,將可能面臨血本無歸。 (作者為中國農業銀行總行營業部高級經濟師何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