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資料 > 正文
 

人保開疆壽險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8月26日 16:45 和訊網-《財經》雜志

  在主業節節受挫的情境之下,人保控股的開疆拓土行動,究竟是規避風險還是加大風險,還有待時間證明

  □ 本刊記者 任波/文

  8月以來,地處北京大學東南角資源大廈六層的“中國人保壽險有限公司”(下稱“人
保壽險”)的籌備小組,一直沉浸在喬遷與開業的喜悅與忙碌之中。新公司總部及其北京分公司將同時于本月底進駐位于首體南路的創景大廈。

  媒體關注多時的“人保壽險”的籌備工作終于進入了沖刺階段。據《財經》獲悉,這家由中國人保控股公司(下稱人保控股)會同日本住友生命保險公司和泰國盤古銀行等共同發起設立的合資公司,注冊資本達10億元人民幣,就規模而言,為近年來新成立的合資壽險公司之首。

  早在今年4月初,“人保壽險”便宣布獲得了保監會進行籌建工作的許可,根據規定,籌建工作必須在六個月之內完成。此前一度有傳聞稱新公司將在8月中旬成立。不過,記者獲悉,目前保監會的驗收工作尚未進行。雖然各方資金已經到位,驗資等大量前期手續基本結束,但據籌備組內部人士透露,籌備工作目前看來至少要延續到9月中旬,接近規定中保險公司籌備期的最后時限。

  在最終的合資安排中,人保控股將以51%的股權占控股地位;三家外資股東則一共持有49%的股權,其中泰國盤谷銀行持股10%,香港亞洲金融集團持股10%,日本住友生命保險公司持股29%。新公司的董事長將由人保控股派出。日本住友生命保險公司北京代表處和泰國盤谷銀行北京代表處有關人士分別向《財經》透露,未來“人保壽險”公司董事會的人選安排將基本按照各方的投資比例,是否向公司派出管理層,則視具體情況而定。

  據業內專家對《財經》分析,由于目前人保系擁有國內最大的財險公司及財險市場份額,其長期客戶當中,很多都是大企業,因此,借助以往積累的客戶資源,未來經營意外險、團險業務,包括養老險業務方面具有很大優勢。

  “人保壽險”浮出水面,是人保控股“分三步”構建金融控股集團龐大版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盡管這一構架在業界仍然不無爭議。

  AIG退出

  人保控股規劃中的攤子鋪得很大,“三步走”的節奏看去有些急切。去年年底,人保控股便推出第二步發展戰略,即力爭用五至七年的時間,將整個中國人保系建成主體多樣、功能齊全、實力雄厚、競爭有優勢的綜合性國際保險(金融)集團,將控股公司建成制度先進、實力雄厚的現代金融控股企業。

  人保控股總經理唐運祥對媒體坦承,推進這一戰略是一個全局性的系統工程,公司在體制、機制、管理、技術和人才等方面還不適應第二步發展戰略的要求。他指出,公司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籌集創業資本,解決發展資源緊缺問題。

  據知情人士透露,“人保壽險”早期醞釀時便已經確定采用合資的形式。最初進入人保控股視線的,是在國內知名度頗高的美國國際集團(AIG)。

  2003年10月9日,AIG與人保控股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雙方達成有關保險技術支持及合作的協議。根據該協議,人保財險及AIG旗下的附屬公司,將合作共同發展中國境內的意外及健康保險產品市場。此外,AIG在一定條件下,通過其附屬公司對人保財險做出相當于人保財險股本9.9%的投資。

  目前,在人保財險的全部凈資產中,人保控股占68.9%,AIG占9.9%,其它投資者占21.2%。憑此機緣,雙方順勢坐到了合資組建壽險公司的談判桌上。  

  人保系內部一專家對《財經》分析,人保控股不僅希望AIG提供必要的資金,更看重的是AIG經營壽險的資歷和經驗。然而,對于事關公司控制權的股權比例、管理層任命等關鍵性問題,談判雙方卻屢有碰撞,人保方面終究認為AIG要價太高,不得不以分手告終。

  粗略算來,這一輪談判始于2003年年末,卒于2004年年中,前后歷時半年,人保控股的合資之旅退回起點。

  來自亞洲的拍檔

  合資談判在謹慎的尋覓中繼續著。很快,香港金融巨頭陳有慶家族旗下的泰國盤谷銀行和亞洲金融集團亮相了。

  泰國盤谷銀行成立于1944年,總行設于泰國曼谷,目前是泰國最大的銀行,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國際性商業銀行之一。目前,該銀行總資產約折合360億美元,2004年凈利潤增長55%,為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平。

  盤谷銀行的主要創始人陳弼臣祖籍潮汕,為陳有慶之父,目前公司董事長為陳有慶之弟陳有漢。陳氏家族很早便涉足保險業。早在創辦盤谷銀行之前,陳弼臣就辦起亞洲聯合、亞洲保險等公司,保險公司業務定位在水火保險、汽車保險和人身意外保險方面。1946年和1959年,陳弼臣先后創辦了香港商業銀行和亞洲保險公司,后逐步發展為香港上市公司亞洲金融集團,盤古銀行為主要股東之一。

  2002年12月,中國人保收購香港粵海亞洲保險公司,組建中國人保(香港)有限公司。其中,人保控股持有人保香港75%股分,而陳氏家族旗下的亞洲金融集團則持有25%,且在人保香港九人董事會里占有三個席位,陳有慶還擔任公司副董事長。作為亞洲金融集團的主要股東,盤谷銀行亦等于間接持有人保(香港)的股份。此外,在去年年底成立的中國人保保險經紀有限公司當中,陳有慶之子陳智思也持有股份。

  有了這樣的源流關系,人保控股與陳氏家族進一步的合作便不難理解。2004年8月、9月間,唐運祥到香港出差時曾與陳氏父子會面。席間當場達成投資壽險公司的口頭協議,對于股份和價格也隨即敲定。經過此番鋪墊,之后的磋商也沒有花費太多周折。

  泰國盤古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蔡偉才對《財經》表示,中國壽險的市場很大,對盤古銀行而言是很好的機會,公司看好其未來的發展。盤古銀行旗下在泰國擁有規模可觀的保險公司,到目前為止尚未在海外開拓業務,今后不排除進行這方面的業務探索。而人保控股擁有國內最大的財險公司,網點遍布全國,借助其網絡,可以銷售壽險公司的產品。此外,業內人士也有分析稱因為壽險回報期比較長,盤古銀行的加入可能主要出于對公司投資風險方面的考慮。

  2004年底,另一個合資伙伴也基本確定。今年春節前,日本第四大壽險公司住友生命保險公司(下稱住友生命)通過網站宣布,住友生命計劃在今年與人保控股合作,在中國內地成立合資人壽保險公司。網站公布,住友生命擬入股29%,涉資37億日元,折算約2.93億人民幣。

  住友生命保險公司擁有近百年歷史,目前在北京和廣州兩地設有代表處。近兩年,住友生命等日本壽險公司在中國和亞洲其他各地積極尋求擴張。此前,日本生命保險已通過其合資壽險公司——廣電日生人壽進入中國市場。

  日本住友生命保險發言人早先稱,希望把人保控股的品牌力量和經營基礎與住友生命的方法和技術融合在一起,以實現住友生命在中國市場的擴展。住友生命保險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松本則對《財經》表示,住友生命保險不僅在資金上進行投入,對于合資公司的IP技術、保單設計、銷售服務,未來都會派出專家參與開發。他認為,合資公司雖然可以利用人保控股的客戶資源,但對于業務的開拓絕不會只限于團體險。

  不過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人保控股的幾個合資伙伴看起來更像是財務投資。因為從股權分配看,幾家合資伙伴不會擁有太多發言權,業務決策顯然還是以中方為主。一位專注于保險業的投行人士聲稱,根據近幾年合資壽險公司的經營情況看,無論香港或日本的經驗都不一定能夠產生太大價值。國內保險企業在經營和銷售方面都有獨到之處,真正弱勢的其實是精算。沒有優秀的精算支持,產品開發和風險管理都受到局限,在這些方面,盡管亞洲國家生命表的基礎數據和有關經驗與中國有所類似,但畢竟不可生搬硬套,因此對外資的技術支持并不能寄予太高期望。

  探路金融控股

  今年59歲的人保控股公司總經理唐運祥顯然是人保控股擴張策略積極的推動者。在不少人看來,唐的思路正代表了業內一種難以逆轉的趨勢。

  2004年的全國“兩會”上,身為政協委員的唐運祥曾提交《順應金融混業經營趨勢,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的議案,稱應加緊出臺《金融控股公司條例》,鼓勵具有一定規模、經營狀況好的保險(金融)控股公司通過并購及交叉持股方式實行綜合經營;同時在條件具備時,對法律法規中有關并購的限制性條款進行修改,允許保險企業使用一定比例的保險資金收購銀行、證券及其他相關企業股權,為保險(金融)控股公司通過資本運營手段實施綜合性經營消除障礙。

  唐的聲音在業內不乏身體力行的呼應。今年,中國人壽、新華人壽等壽險公司紛紛申請財產保險公司牌照,而一批財產保險公司也先后籌劃申請壽險、年金險、健康險牌照。相應的融資行動正次第展開。更有甚者,新近在港上市的交通銀行(香港交易所代碼:3328)也在抓緊打造其綜合性銀行集團的夢想。繼本月12日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公司正式成立之后,有消息說,交行不日還將提出在內地發起成立新保險公司的申請。

  保監會有關人士也對《財經》表示,在控股公司模式下,各專業分公司均為獨立法人,與分業監管的規定并無矛盾。

  一位投行人士分析,以財險公司的身份經營壽險,對人保系而言,意味著可以由此獲得一些長期的資金來源,在資金的運用上也可以更加靈活;從集團的角度來看,業務可以互補,且沒有涉及證券或銀行,運作初期應當不會產生包袱。

  人保財險內部一保險專家也表示,未來壽險公司股權多元化的架構頗有值得稱道之處,就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的相互介入而言,國外尤其是日本不乏相應的成功案例,到目前為止,壽險公司的成立始終帶有利好的意味。

  然而,利好和叫好的背后并非毫無顧慮。除了混業監管環境不足以及可能帶來的內控風險,保險控股企業經營的自身能力也令人憂慮。今年6月底,幾家國有保險公司收到一份名為《財政部關于國有保險公司資產及財務管理的規定(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作為國有保險公司的出資人,財政部對他們的評價是“治理結構不完善、國有產權虛置、風險和控制意識薄弱”。

  這幾個國有保險公司大部分為集團或控股公司,其中包括中國人保控股公司、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和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他們旗下均有超過兩家以上的絕對控股子公司。在這次《征求意見稿》中,特地用較大篇幅要求國有集團或控股公司對子公司加強管理。

  就人保系而言,集團旗下的主力軍人保財險上市之后目前的業績并不理想。7月14日,人保財險發布公告,聲稱公司持有的部分國債存放在國內一家證券公司交易席位,公司對此證券公司發出交易指令,令其將托管國債大額出售和將其全額轉至制定交易席位。但截至公布日,該指令始終存在執行困難,能否全額收回存在不確定性。根據披露數字,這筆國債總額為5.99億元人民幣,相當于公司2004年12月31日凈資產的3.6%。

  不僅如此,根據公司年報,這家全國最大的財產保險公司2004年全年的凈利潤為人民幣2億多元,和上年的14.5億元相比十分懸殊,與上市之前的每年約20億元人民幣的額度相比更是大大縮水。在此情境之下,人保控股的開疆拓土行動,究竟是規避風險還是加大風險,還有待時間證明。-

  本刊記者盧彥錚、林靖對此文亦有貢獻

  人保“控股夢”

  近年來,人保控股頻頻組建子公司。從2003年7月完成重組改制后,投資設立壽險公司的計劃更是早早提上日程。

  人保控股的“野心”或多或少來自其與壽險業務早期的淵源。人保控股的前身為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成立于1949年,一度為中國規模最大的中資保險公司。直到1988年平安保險公司在深圳特區開業前夕,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始終維持著多險種獨家壟斷經營的局面。

  依照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下稱《保險法》),1996年中國保險業實行財險和壽險分業經營。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一分為三,成為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中保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和中保再保險有限公司三家,共同組成集團公司。

  1998年,國務院決定撤消中國人民保險(集團)公司,由中保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繼承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品牌,恢復使用中國人民保險公司(下稱中國人保)名稱。然而,從規模上看,經過分業洗禮的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此時已經不復往日氣勢。

  2000年8月,國務院批準時任保監會副主席的唐運祥出任中國人保總經理。唐運祥上任僅一個月,中國人保便確立了 “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目標是在未來10至15年內,分三步將中國人保“做大做強”,建成綜合性、多元化國際保險(金融)集團。

  2003年初,隨著《保險法》的修訂,中國人保不失時機地推出原來只有壽險公司才能經營的人身險業務。“金融集團”的布局也緊鑼密鼓地展開。2003年 7月19日,中國人保正式變更為中國人保控股公司(下稱人保控股) ;同時,發起設立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人保財險) 和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下稱人保資產)。

  隨著2003年11月6日人保控股旗下的主力軍人保財險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控股公司何去何從便成為懸念。分拆畢竟意味著優質資產的剝離。

  此后人保控股的一系列舉動表明,控股公司并不甘于做一個資產處置公司。2004年12月8日,人保控股在廣州發起成立由其控股55%的中國人保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今年4月初,同樣由人保控股持股51%、注冊資本為10億元人民幣的中國人民健康保險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此外,人保控股兩年前進行重組改制,旗下還擁有2003年在香港分拆上市的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獨家發起成立的中國人保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2002年由原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在收購粵海亞洲保險有限公司股權的基礎上組建而成的中國人保(香港)有限公司。

  壽險公司最終的成立,顯然是這一龐大金融版圖之中不可或缺的一筆。事實上,自1998年以來,壽險一直是我國保險業增長的主力。同時,企財險、貨運險增長緩慢,家財險、責任險大幅下降。因此,人保控股加入壽險隊伍,勢將使這一領域的競爭更為激烈。

  任波/文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