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AIA 30%股權戰略競購,以戲劇化的方式“偃旗息鼓”。
多數中資競購財團認為估值過高,沒有必要為競標成功而相互抬高價格,便傾向于共同退出。8月30日AIG已給幾家競購團發函,稱AIA將直接進入IPO程序,放棄上市前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計劃。
根據此前的計劃,AIA將在9月提交上市材料,10月上市。業內人士稱,若AIG這次仍堅持此前AIA戰略配售環節超過300億美元的估值,IPO承銷壓力將比較高。
本報記者 鄭嵐予 實習生 王滋 發自廣州
友邦保險(AIA)是美國國際集團(AIG)“國王”的“公主”,該“公主”卻不滿淪為“國王”的圈錢工具,卷入了一場看似熱鬧的競購游戲之中。
然而,變故似乎一直伴隨著急于變現AIA的AIG—備受關注的AIA 30%股權戰略競購,以戲劇化的方式“偃旗息鼓”。“不是AIG不想賣掉AIA 30%股權,而是多數中資競購財團認為估值過高,沒有必要為競標成功而相互抬高價格,便傾向于共同退出。”競購雖然暫時擱淺,然而眾多疑問未消。一場看似熱鬧的鬧劇終于落幕,由于AIA上市時間緊迫,策略投資者沒有足夠時間進行盡職審查,8月30日AIG已給幾家競購團發函,稱AIA將直接進入IPO程序,放棄上市前引進戰略投資者的計劃。根據此前的計劃,AIA將在9月提交上市材料,10月上市。
競購迷霧重重
本來看似熱鬧的競購游戲,卻以戲劇化的結局落幕。
當下AIG如此決定的原因比較復雜,主要是因為競購AIA的投資團先后有兩家退出競標。先是復星集團郭廣昌退出,8月27日晚,高盛原大中華區主席胡祖六也正式退出競標。主要原因是來自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的一些大的投資機構對AIA的定價仍然存疑,在最后一刻仍按兵不動。
在日前國壽與平安的中期業績報告會上,國壽董事長楊超與平安總經理張子欣均對參與收購AIA股權的傳聞不予評論。楊超說從今年6月英國保誠宣布退出收購AIA至今,他本人并沒有再與AIG高層有過直接接觸。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國壽有一個“走出去”的戰略,如果它能夠收購除了臺灣之外的東南亞的市場,對其倒是件好事。AIA的30%股權對國壽來講意義不大。如果收購,國壽會把AIA業務肢解為東南亞業務和中國香港業務、中國大陸業務。而國壽在中國大陸已經是NO.1了,收購無實際利益。
郝演蘇稱,AIA是中國最大的外資保險公司,明年是WTO 10周年,政府不希望中國的外資市場份額下降。從政府監管層面來看,也不希望國壽出手。東方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王小罡也表示:“國壽應該不會買,因為股權太小。”
郝演蘇分析,“胡祖六背靠高盛也不見得會有優勢。”站在AIA的立場上,不希望看到競購和上市出什么大麻煩,同時也不希望看到并購對當地的保險市場產生一些不正常的影響,否則就一文不值。最好保留現狀,保持AIA的股權架構,不要出現太大的幾個勢均力敵的投資者。一旦出現內耗爭奪權力,對AIA整體發展影響不好。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徐曉華也不太看好這個財團,他對時代周報記者說:“如果是我更愿意選擇工行,看好合作和未來業務,有利于它未來的發展。”而胡祖六估計買下來就是做股權投資,等上市價格高了再賣掉。
中資競購利弊
“AIG在一些競購團身上浪費了太多時間,現在不敢再等下去。”一位知情者表示,目前私募的道路并未完全封死,要看幾家競購團如何反應,如果想要做Pre IPO,仍有機會。
眾投資勢力態度曖昧,誰也不愿意在事態明朗前開口說話。AIA上海分公司的一位中層跟時代周報記者說,自己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上網查看公司競購的新聞”,最后到底哪幾家財團入主AIA,分公司層面“一點也不知情”。“更關心的是競購成功后新股東管理模式問題,作為AIA層面,希望新股東只是注資而非參與管理。”
此外,工行的競購態度如何也是大家猜測的中心。郝演蘇覺得工行也同樣機會渺茫,從目前金融監管包括整個市場出現的銀行和保險的并購案都是大對小或者小對大,目前尚無一例大對大的。同時,政府所憂慮的是金融監管方面的大問題,比如金融風險的交叉傳遞。
徐曉華則認為,“政府不但不會干預反而會鼓勵。”因為AIA的隊伍和業務均屬優良,如果價格公道,收購是能夠帶來正效應的。“通過收購AIA把業務滲透到東南亞,我們應該積極地去看待。”不過,徐曉華也承認工行如果競購AIA成功,是存在一定問題的。主要是經營管理的問題,對于AIA原本企業文化的適應,以及一定程度的人事變動都具有隱患。工行沒有管理壽險的先進人才,也沒有在海外管理過超大規模的資產,這些也是必須去考慮的重要因素。當然,一旦中資競購AIA成功,存在一定風險。除了前述類似工行等非壽險機構經營AIA的管理風險、掌控大額資產風險外,王小罡還向時代周報記者提到了道德風險,“作為小股東,董事會能否侵害到股東利益?”
郝演蘇則擔憂在中資介入后,東南亞市場面臨業務萎縮的風險。AIG最后是否選擇中資聯姻、決定哪一方投資勢力得到30%的股權都還是個未知數,據郝演蘇所知,AIA不滿聯姻也在展開自救行動,其高層在動員自己的力量購買股權,此舉一旦成功,所有的猜想將會煙消云散。
針對AIA的股權,AIG曾有過三輪出售方案。首先是AIG計劃出售AIA 49%的股權,但因未出讓控股權,投資人對此反響不大。其次是準備2010年初在香港上市。
然而就在上市前,AIG獲取了英國保誠355億美元全面收購AIA的報價,從而終止上市計劃。但該交易價格并未得到保誠股東的支持。保誠要求降價至303.75億美元,又未獲得AIG響應。
于是,從7月開始,AIG重新調整出售AIA的思路,制定了Pre IPO私募與上市并行的計劃,謀劃以Pre IPO帶動IPO,從而能在今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之前解決從AIA套現的問題。此前保誠的最后一輪報價,也成為本次私募的指導價格。友邦30%的股權估價約100億美元。
IPO承銷難題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AIG并不完全真心出售AIA股權,如果出價高則額外考慮,根本目的為了“把市場炒熱,在直接上市時賺取一些便利”。
之前,有資深人士透露,最終的收購者將是亞洲和中國的主力金融機構,并暗示 “大貓”還在后面。對此徐曉華說:“如果比工行還牛的就是主權財富基金了。”并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截至現在還沒有得到相關消息。
郝演蘇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就我知道的情況,AIA在四處游說,希望中資占比不超過25%,如果占比不達到一定標準,就仍然是獨資。”在郝看來,如果AIA變成了中外合資,在除了中國大陸之外的市場不見得是好事。除非換一種思維,把境內中資轉成境外中資抑或香港中資,那么對中方來講,只需要分享AIA成長的收益就可以了。
既然競購游戲落幕,目前已經時不我待。據此前的規劃,AIA將在9月提交上市材料,并計劃在10月登陸香港證券交易所。當前,AIA財務顧問負責人開始轉而尋找AIA香港上市的基石投資者,盡管基石投資者的具體準入門檻尚未明朗。7月,市場傳聞AIA在香港上市計劃籌資規模為120億-150億美元。“如果能夠吸引到中資競購團的企業成為AIA香港上市的基石投資者當然最好。”上述財務顧問負責人指出,若中資競購團認為AIA 30%股權戰略配售估值偏高,要說服其成為基石投資者同樣有難度。
在國壽中期業績報告會上,楊超明確表示:“國壽是否參與AIA IPO股權認購,主要還是要看AIA的條件。”國壽品牌部總經理王義杰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國壽已放棄參與AIA股權競購。然而,AIG通過友邦IPO籌資償還美國政府貸款,并非易事。“資本市場機構投資者及企業都認為AIA香港IPO集資是協助母公司償還債務,而不是用于AIA自營業務的更快速發展,所以在股價估值方面會要求一定的折扣。”上述財務顧問負責人表示。
原因顯而易見,這亦是今年3月當保誠提出以355億美元全面收購AIA時,AIG毅然決定終止其香港上市進程的原因。若AIG這次仍堅持此前AIA戰略配售環節超過300億美元的估值,IPO承銷壓力將比較高。
郝演蘇認為,對AIA來說上市融資比被收購更有利于自身的發展,“被收購后,經營自主權可能旁落,還必須面臨企業文化整合等復雜的問題。”
但在最近幾個月的周折中,AIA錯過了最佳的上市時機。從3月以來,保險類股已經下挫超過10%。目前友邦保險客戶數量為2300萬人,旗下管理資產超過600億美元。以其內含價值220億美元溢價30%計算,其募資水平應不超過290億美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