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放棄IPO轉為出售、拋棄出售再轉IPO,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里,友邦的選擇幾易其稿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宋怡青
時隔15個月后,亞洲壽險巨頭友邦保險的上市進程再次重啟。
“美國國際集團(AIG)已經向香港聯交所提交了友邦上市所需要的材料,預計最早在9月份接受聆訊。如果進展順利,友邦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上市。”近日,香港的一位投行人士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這已不是友邦第一次改弦更張。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友邦不斷地做出決定,又不斷顛覆既有的決定。似乎沒有一個機構比友邦在這一年里更惆悵,更焦灼。
重啟上市
7月23日,AIG的數位高層風塵仆仆,專程從紐約赴港,與此次參與友邦IPO的投行進行會商。
友邦保險為AIG的全資附屬子公司,主要經營亞洲壽險業務,擁有2300萬客戶,管理資產超過600億美元。本次力推上市的根源,起于金融危機后的母公司財務困境。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AIG因財務危機命懸一線,受母公司影響,友邦在亞洲的部分地區遭遇大規模退保潮。其后,AIG為償還1832億多美元的政府債務,于2009年初啟動友邦上市,但后來改變計劃終止上市,轉而準備將友邦出售給保誠。一波三折的是,2010年6月保誠降價收購,最終超出了友邦的底線,使交易泡湯。
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前途的飄忽不定,一度讓友邦品牌認可度受損。此時重啟上市,對友邦來說是個好選擇。
7月14日,AIG董事會議商討了友邦分拆上市計劃,計劃向戰略投資者募資逾50億美元,并通過11月底前進行的首次公開發行籌資120億至150億美元,這使得友邦保險的估值將超過340億美元。
公布上市計劃后一周內,7月19日AIG宣布任命杜嘉祺(Mark Tucker)出任友邦行政總裁,并將盡快安排友邦在香港上市。頗有意味的是,杜嘉祺為保誠集團前首席執行官,在保誠工作12年。對于本次任命,有業內人士評價暗含友邦上市后反收購保誠的可能。
新人事調整后,AIG火速敲定了友邦IPO的承銷商。高盛、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銀行位列其中;ㄆ、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銀行被聘請為友邦上市的全球協調人。為了順利完成募資,AIG高層赴港與友邦潛在策略投資者進行了洽商,杜嘉祺也現身其中。據悉,許多亞洲基金均對入股友邦表示興趣,其中包括新加坡主權基金淡馬錫。
雖然AIG積極推動友邦上市,但是前述投行人士表示,如果出現合適買家,也不排除AIG再次出售友邦的可能。畢竟IPO將面臨市場波動,出售更容易變現,這也是2009年友邦取消上市計劃轉而傾向被保誠收購的原因之一。
痛失霸主
友邦1931年在中國成立,是為數不多的起源于中國的美國公司。1992年,友邦正式進入大陸保險市場,成為第一家外資壽險公司,也是至今唯一一家全外資壽險公司。
從1992年開始,友邦率先把壽險營銷員制度引入中國,在外資保險中確認“霸主”地位。但是從金融危機開始,友邦昔日的光環逐漸淡去,經營的困擾接踵而至。
在AIG危機的沖擊下,友邦在中國的保費收入受到不小的影響。保監會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友邦保費為89億元,市場份額為1.8%。2008年受AIG的影響,其市場份額跌至1.03%。此后一路下滑,2009年降至0.99%。2010年上半年,友邦更是從外資保險老大的位置上退下來,市場份額也僅剩0.65%。
對于市場份額下滑的原因,友邦內部一位人士分析,前途不明,軍心不穩,客戶和代理人都出現了大規模的流失。
從金融危機開始,一批老將就陸續離開了友邦,原上海分公司總經理張劍峰出任首創安泰人壽總經理;原上海營銷總經理許宗隆宣布“退休”;李元、蔡偉冰等銷售人才也陸續出走。據了解,僅今年上半年,友邦上海分公司就換了兩任總經理,徐正廣在這個位子上坐了僅4個月就換成了張希凡。
受人員動蕩的影響,友邦一直引以自豪的代理人隊伍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動蕩。流失比例一度高達40%,人數從高峰時期的3萬人縮減至2.3萬人。與此同時,在同業力拼銀保渠道的夾擊之下,友邦原有的市場也丟失不少。
治理架構問題也成了友邦在中國發展的桎梏。
友邦目前在華共有5家分公司,分別位于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江蘇。這5家分公司各自為政,每一年的分公司財務報表都是單獨上報友邦總公司。2007年,友邦曾設想將上海分公司改為子公司,統領大陸業務。但是這一想法被保監會駁回。
保監會認為,如果要完成這一改革,友邦必須先符合國內的相關規定。根據中國入世承諾,境外壽險公司在華設立營業機構必須采取合資形式,外方股比不超過50%。而友邦則屬于100%全外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外商獨資壽險分公司再行開設分支機構時應當以合資身份。
而友邦無意于與中資分享既有的蛋糕,不愿改為中外合資,這成為其發展的障礙之一。
高層動蕩
此外,友邦業績的下滑,與高層的人士震蕩不無關聯。
在杜嘉祺到任之前,友邦的母公司AIG剛上演了一出“宮變”。7月14日,AIG突然發布公告,董事會主席哈維·葛洛柏(HarveyGolub)提出辭職,原因是與首席執行官羅伯特·本默切(Robert Benmosche)合作效率不高且無法繼續合作。而此前,羅伯特·本默切曾對董事會表示,葛洛柏不走,我走。
二人的矛盾在保誠收購友邦時進一步激化。本默切全力支持友邦出售給保誠,但是在保誠降價后,以葛洛柏為首的董事會,最終否決出售友邦。
葛洛柏在辭職之際表示,“我認為對于像AIG這樣處于重大重組和處在尋求脫離政府控制的公司來說,更換一個董事會主席遠比更換一個首席執行官要更加簡單!
葛洛柏一走了之,難題留給了本默切,還有杜嘉祺。從7月19日至年底的這段時間里,友邦將面臨山中有“二虎”的局面。新任CEO將與友邦現任CEO麥智信并行工作至年底,然后麥智信完成工作交接,離任。
與葛洛柏辭職相比,友邦現任CEO麥智信被撤換并不意外。本默切在取得董事會斗爭的勝利后,迅速撤換了一直與自己唱反調的麥智信。
究其緣由還是對友邦出路的分歧。在保誠收購友邦如火如荼之際,麥智信曾對媒體公開抱怨,如果保誠收購成功,自己將辭職。受此影響,友邦的CFO等高層也紛紛表示了出走的意愿。
保誠收購友邦最終胎死腹中,麥智信卻被趕下臺。人事磨合的大戲該怎么唱,成了杜嘉祺面前的一道難題。不少友邦的中高層是麥智信從安盛帶來的老部下,其中就包括中國區總裁蔡強。要把這些人收為己用,杜嘉祺恐怕需要費一番腦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