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來的11月5日,都邦分三筆向該帳戶轉入15000萬元,每筆均為5000萬元,備注為“購房款”;次日,441帳戶中的19000萬元被分兩筆(每筆9500萬元)轉往北京榮盛達置業有限公司,作為第一期購房款。
此時441帳戶余額為315萬元,為按約定支付了首期中介傭金款項。一期房款支付到此結束,表面并無異樣。
11月22日,441帳戶再度收到了來自都邦的四筆轉帳記錄,分別為1000萬元、2000萬元、415萬元和15700萬元,合計19115萬元,備注為“購房款二期”或“購房款”。
但蹊蹺的是,這些錢卻未如一期房款那樣,次日被轉往業主方,而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有了新的去處。
11月26日,441帳戶中的1000萬元被北京長安投資有限公司(下稱“長安投資”)以“委托收款”轉走,2415萬元被電匯往吉林市博智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吉林博智”);11月27日,441帳戶又向北京森琳綠洲實業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森琳綠洲實業”)和北京藍景圣諾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藍景圣諾爾能源”)各轉出7850萬元。
至此,11月22日進入441帳戶的19115萬元,已完全被四家非榮盛大廈業主方的企業分配完畢。
直到5個月之后的2008年4月29日,一家名為弘富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弘富實業”)的企業分三筆向441帳戶匯入15700萬元(分別為3000萬元、4000萬元和8700萬元)。在當日和6月16日,441帳戶向榮盛達置業分兩次(分別為7000萬元和8700萬元),以電匯和轉支的形式支付了二期的樓款。
據記者調查,長安投資乃榮盛達置業控股股東,11月26日的“委托收款”或可理解。
但另一宗款項輪回則頗為蹊蹺——11月27日森琳綠洲實業和藍景圣諾爾能源將15700萬元轉走,而到次年4月29日卻由弘富實業將15700萬元的款項轉回該帳戶。
而11月28日,都邦股東吉林金都集團的關聯企業金都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卻收到北京森琳綠洲實業轉入的3500萬元。
5個月間,15700萬元巨款如何漂出、漂往何處,接受記者訪問的多位都邦現任及離職高管均表示不知情。
2415萬來龍去脈
11月26日441帳戶轉出的資金中,有2415萬元被轉往吉林博智。后者是都邦推行員工投資權益計劃而成立的5家員工持股公司之一(本報10月7日9版曾予報道)。
5家員工持股公司中,吉林博智是唯一發生增資的。其在2007年7月5日完成首次注冊的11500萬元驗資后,于當年10月10日增資8050萬元,注冊資本達19550萬元。
但441帳戶轉出資金的背后,卻隱藏了員工持股公司之間的又一場資本騰挪。
按2008年9月19日都邦監事會向中國保監會遞交的《關于對公司財務等相關問題檢查的報告》,吉林博智增資時,其實際匯集的增資款只有5277.925萬元,尚有2772.075萬元缺口;相同情況的還有北京中豪群實業有限責任公司(2007年9月14日驗資注冊,注冊資本1.15億元),其實際匯集的集資款只有8109.915萬元,與注冊資金有3390.085萬元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