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楚天都市報)(見習記者蔡琳璐)本以為自己的7萬元養命錢“安然”躺在銀行“吃”利息,去取錢時卻被告知:這錢已全部買了保險。遭遇此事的鄧女士懊惱不已,昨日,她再次來到這家銀行,希望能拿回自己的錢。今年6月17日,家住武昌糧道街的鄧女士到某銀行解放路支行,打算將存在此處的7萬元取出,轉存到家門口的銀行。“可銀行員工說把錢買保險利息更高,也很安全,我就在她的指導下,在一些單據上簽了字。”鄧女士回憶當時的情況。9月底,鄧女士拿著存折到銀行取錢,卻被工作人員告知:7萬元錢已經全部用來
購買人壽保險,如要退保則需承擔6000元左右的損失。“我們夫妻都沒有工作,愛人是盲人,一對子女還在讀書,一家人都是靠低保生活。7萬元是祖屋的拆遷費,可是我們全家的養命錢!”鄧女士焦急不堪。鄧女士認為,是因為銀行員工未向其解釋清楚銀行存款與保險產品的區別、未對其進行保險產品的風險提示,自己才“稀里糊涂”簽了字,使活期存單變成了不能隨時支取的保單。昨日,該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由于柜面人員工作繁忙,可能存在解釋不到位的情況,但合同必須由客戶親筆簽字才能生效。該行將與保險公司協商,下周內將保費全額退還給客戶。
業內人士提醒:市民莫簽“糊涂”字
見習記者蔡琳璐“市民要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切莫亂簽字。”昨日,一保險業內人士提醒鄧女士及所有市民。據了解,1999年前后,江城銀行開始代賣保險產品,俗稱銀保產品。銀行員工代賣保險的業績,要么與其績效獎金掛鉤,要么與其從保險公司拿到的傭金掛鉤。因此,有少數銀行員工為追求個人收益或本身缺乏保險知識,在推銷保險時,只對客戶宣傳“高收益”、“保障功能”等,卻忽視風險提示,甚至存在隱瞞、誤導、欺騙等行為。同時,也有不少市民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還不了解具體內容,就馬虎地在合同、單據上簽字畫。待發現合同內容與自己的真實意圖相左,想要反悔也來不及了。業內人士提醒,市民在購買保險產品前,一定要查看營銷人員的從業資格證書,并要求其出示由省保監局統一監制的《投保提示書》,并清楚解釋保險合同相關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