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汪標
泛鑫公司的騙術并不高明,只要我們在購買前多長個心眼,多問幾個問題,不被蠅頭小利所誘惑,就不會上騙子的當。
聽到泛鑫保險代理公司女老板跑路的消息,記者立刻想起了半年前和該公司業務員直接對話的經歷。當時記者雖然不能肯定該公司是騙子公司,但知道其風險非常高。不料,短短半年時間,這家公司真的出事了。
“誘人”的高額收益?!
事情要從今年春節后說起,記者的一位朋友發來微信,問我知不知道有家名叫泛鑫的保險代理公司,他們推出的產品年收益率為13%。
當時本人不加思考地回復說:“我不了解這個公司,但我知道壽險產品法定收益率不超過2.5%(今年8月5日起才調整為3.5%,編者按),投資型保險除外。但投資型保險不保本,各保險公司的產品目前沒這么高的。”
后來朋友又說:“泛鑫代理了幾個保險產品,客戶買了某款保險產品后,泛鑫再與客戶簽一合同,保證3年中斷保險合同,收回投入,并給年收益率13%。”雖然沒有看到合同的詳情,但根據記者個人的經驗,此事極不靠譜。
為了讓記者了解更多的情況,朋友建議讓記者和泛鑫公司的業務員見上一面。2月24日,泛鑫公司的業務員小張(化名)如約來到記者的辦公室。小張大約20多歲,身材不高,穿著西裝,看上去和房產中介沒什么兩樣。現在,很多媒體報道說泛鑫的業務員都是帥哥美女,穿名牌,開名車,但小張顯然不是。
和小張見面后,他遞給記者一份海康人壽喜洋洋兩全保險(分紅型)的合同,我翻了一下,就問他:“你知道我朋友的年齡嗎?他適合買這款保險嗎?”我的朋友已經退休了,而這份保險的被保險人年齡上限是60歲。
小張趕忙說:“知道,知道,這份合同我讓他做投保人,被保險人是他兒子,是可以買的”第一個問題回答得還挺專業,看來還是有點保險基礎的。
“保費只要繳一年”?
我又問:“這份合同的繳費期限是10年,你第一年就要讓我朋友繳10萬元保費, 10年需要繳100萬元,他要繳不出怎么辦?”
小張解釋道:“這個保險只需繳一次費,第一年繳了,第二年用第一年的保單現金價值抵繳,保障金額會降低些,第三年我們幫助客戶申請從保險公司退保,拿回全部投資。”
“你們能保證退保的時候沒有損失嗎?我知道大部分保險公司退保都只按現金價值退,3年退保時現金價值并不高,損失誰來承擔?”我接著問。
這時候,小張興奮起來了,他說:“大哥,我們公司跟保險公司關系可好了,到時候肯定不會有損失,可以全額退保。”
高額傭金勻出返傭空間
接下來,就是關鍵的地方了,記者問:“你們說可以給客戶13%的收益率,這個收益率是怎么來的?”
小張又拿出一份合同給記者,上面是泛鑫公司與客戶簽訂的理財合同,他解釋說:“客戶簽署了保險合同后,我們可以從保險公司拿到一大筆傭金,我們是把一部分傭金返還給客戶。其實吧,這個13%也不是每年13%,第一年是11%,第二年是12%,第三年是16%,平均是13%。”
“你們能拿那么高的傭金嗎?”記者疑惑地問,“你們這個傭金水平是不是太高了,真的能給客戶返傭那么多么?”
小張急忙解釋道:“不高,不高,很多公司都會給出百分之幾十的傭金呢。”一邊說,他一邊又拿出一份收益支付的表格給我看,“大哥,你看,這是我的客戶,他剛拿到了第一年的收益。”
“那保險公司怎么賺錢呢?保險公司給出的傭金通常第一年最高,后面就遠不如前面高了。如果第一年給出30%的傭金,它可以投資的資金就只有70%的保費了,你認為它三年賺得回來嗎?三年要賺43%才能把首年傭金賺回來,還有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傭金,至少還要10%吧?加上你們公司也還要有收入,你們個人也還要有收入,保險公司的人員也需要支付費用吧,這么算下來,沒有20%~30%的投資回報率,保險公司肯定要虧錢。你知道哪家保險公司可以做到這么高的投資回報率?”我不緊不慢地問道。
聽了記者的問題,小張有點急了,他說:“大哥,你最近沒看中央電視臺嗎?央視報道說,奢侈品是暴利,幾百元的成本賣到幾千元,可賺錢了,利潤率超過90%,保險公司也是這樣。”
記者笑了笑對他說:“你知道保險公司可以投資什么嗎?保險公司能投資奢侈品嗎?就算保險公司能投資奢侈品,它也最多是個賣奢侈品的,能有那么高的利潤率?”
小張有些緊張了,他說:“我入行時間不長,也不知道保險公司怎么賺錢的。我們公司領導說,保險公司里有很多高手,非常會賺錢。”
記者說:“保險公司的投資渠道并不多,主要是儲蓄和債券,還有就是股市,儲蓄和債券收益率很難達到10%,股市這幾年不景氣,不虧就不錯了,怎么可能一年賺百分之幾十呢?”
聽完記者的話,小張不吭聲了,記者又問:“這個13%的收益率是誰來保證的?保險公司嗎?”
“高”注冊資本來唬人
記者這句話一問,小張又來精神了,忙說:“大哥,這個收益率是我們公司給的。”
“你們公司不過是個小公司,我們怎么能相信呢?要是保險公司承諾的,還有點可信度。”
“大哥,你看,我們公司注冊資本有5000萬元(現已查明只有300萬元),你不相信我還能不相信我們公司嗎?”小張拍著胸脯,自信滿滿地說。
“我不相信,你們公司注冊資本才5000萬元,都拿出來給客戶當收益,能保障幾個人,按每人買10萬元保險計算,每人收益3.9萬元,5000萬元也就夠給1200多人,我憑什么相信你們公司?”
此時,小張有點絕望地說,“大哥,我做這行1年多了,真的一點事沒有,你就相信我吧。”
“你這樣推銷產品合法合規嗎?我打個電話問問保監會。”一邊說,記者一邊掏出手機準備打。
“大哥,這樣就不好了吧,我知道我們這么做是在打擦邊球,你這電話一打,我的飯碗就保不住了。”小張哀求道。
“好吧,那我打個電話給海康,看看他們是否知道有這么種理財方式。”說完記者就給周刊保險首席記者打了個電話。很快反饋回來了,海康人壽否認了每年10%左右的收益可能,也沒有三年后退保無損失一說。
小張這下徹底絕望了,他收回了所有材料,匆匆地離開了記者的辦公室。
最終,記者的朋友沒有和泛鑫簽訂合同,也就避免了可能發生的損失。
雖然,記者當時也不確定泛鑫的具體操作模式是怎樣的,但要識破這樣的騙局并不難,只要在購買前多問幾個問題,收益從何而來?風險有多大?然后再做點簡單的計算,看看靠不靠譜,一般的騙局都很容易識別。另外,凡是打擦邊球的項目不要參加,個人投資切忌貪小利,否則很可能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