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保險視點 > 正文
 

郝演蘇:保險公司當與醫院結親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7日 01:58 每日經濟新聞

  “在商業保險中,老百姓對于醫療保險的需求量是最大的,但這一塊是非常不完善的。”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教授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盡快讓保險公司與醫療機構建立起資本上的‘血緣關系’,是好的解決辦法之一。”

  問:國內商業醫療保險的市場需求空前,但是發展卻很緩慢,主要原因是什么?

  郝演蘇:歸根到底還是由于現行的醫療服務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都不夠完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分屬兩個不同的利益實體,為了各自的利益,保險公司必須盡量控制醫藥費的支出,但醫院卻希望為病人提供更多更昂貴的服務,兩方面的對峙經常令病人或投保人無所適從,不利于醫療保險、醫療服務水平的改進。

  我認為,應當允許保險公司和醫療機構之間互相參股,建立起資本的“血緣關系”。這樣,保險公司鼓勵投保人一旦生病就要得到及早而徹底的醫治,因為治得越早成本越低。醫院要努力提高效率,以贏得病人更多的信任,愿意加大

醫療保險方面的投入,以獲得更多的健康保障。從而在保險公司、醫院和病人之間建立起良性循環。

  在保險業和醫療衛生都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很多保險公司都擁有自己的一套醫療網點。

  問:在一個

醫療體制成熟的國家中,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的比例怎樣?

  郝演蘇: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國家商業醫療保險的市場份額很小,是因為政府提供的社會醫療保障相當完善;而在另外一些國家,政府提供“低保障、廣覆蓋”的

社會保險,商業醫療保險主要服務于有更高需求的人群。

  在中國,由于社會醫療保險覆蓋率很低,保障也不全面,老百姓不得不轉而考慮商業醫療保險,盡管商業醫療保險還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以我個人而言,由于享有國家對于高校教育人員比較完備的醫療保障,所以無需額外考慮商業醫療保險。

  問:國內保險市場應如何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引進更好的醫療保險產品?

  郝演蘇:在體制問題解決以前,單討論產品的改良是沒有意義的。監管部門雖然已經批準成立了專業健康險公司,但保費收入少得可憐。保險公司不可能脫離市場實際,不顧利潤開發保險產品,而只能根據現有市場條件對產品做一些改良。

  在整個醫療衛生體制的改革中,保險業只是其中一環,大的環境、制度不改變,單靠保險公司,很多問題都無法解決。

  作者:秦曉華 每日經濟新聞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5,70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