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到任的中宏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施德林(MarcH.Sterling)是一位不事張揚的美國人,卻有著心理學、法學、銀行法等多個專業的學位。上周,中宏人壽在華第七家營業機構在杭州開業之際,施德林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
“很少有人問起我個人買保險的事情,事實上,在我第一張保單的背后,有一段非常糟糕的經歷。”施德林笑道。
顛簸的飛機上最惦念妻子
《每日經濟新聞》:作為從事保險行業17年之久的專家,你對自己個人的保險計劃是如何安排的?
施德林:我個人買的第一張保單是在12年前。1993年,我開始在宏利金融集團(中宏人壽的外方股東)亞太區供職,工作地點在香港。剛加入公司時,我所擁有的保險僅僅是公司買的團體保險。不久之后,我被派往華盛頓出差。
沒想到,這次飛行真的是一次非常糟糕的記憶。由于遇到了強烈的對流氣團,飛機有段時間顛簸得非常厲害。當時,我的妻子剛懷上了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一閉上眼睛,腦子里就滿是她的形象。我一直默默祈禱,心里真是非常后悔沒有購買足夠的人壽保險。
好在飛機最終平安到達了美國。我住進賓館后,只休息了半小時,就連夜給香港的同事打去電話,請他幫忙給買保險。這是一份定期壽險,一年以后我又對它增加了新的內容,成為一份有綜合保障功能的終身人壽保險。
以后,我在上海買了一份保單,那是在1996年中宏人壽開業的時候,我的保單編號是008。
已婚未婚各有側重
《每日經濟新聞》:現在市場上保險產品種類繁多,有偏重保障型的,有偏重理財儲蓄的,你認為客戶應該如何選擇呢?
施德林:從我個人的角度看,我認為買保險不僅僅是一種投資,更反映了對家人的一種責任。從保護家庭的角度考慮,我傾向于一些傳統的險種,像意外險、終身或定期壽險等。
當然了,買保險最關鍵的還是取決于每個人的家庭情況和經濟情況。如果是單身人士,原則上可以考慮投資理財的因素多一點;如果是有家庭的人士,應該更偏重于保障。
在中國,我目前還不主張通過電話、郵件等方式銷售保險。因為人們的保險意識、保障水平還比較有限,需要對保險有更全面的認識,得到更全面的保障。所以,還是由壽險代理人與客戶面對面的銷售比較好。
保額應逐年遞增
《每日經濟新聞》:由于通貨膨脹等因素的存在,加上保險產品自身收益率不高,很多人懷疑自己繳費多年的保單,到期后會變得“不值錢”,這妨礙了人們現在購買保險的興趣。
施德林:這個問題當然會有,很多買過保險的人會發現,自己當初購買的保險,與目前的保障需求已有了不小的差距。是否應該不斷購買新的保單來彌補這一差距呢?
通過調研發現,超過80%的投保人都希望在不額外支付手續費的情況下,增加保障額度。因此,我們在中國推出了可以免費逐年遞增保額(簡稱IPO)的保險產品,這免除了投保人新買保單、又要額外繳納手續費的顧慮。
至于儲蓄、養老型保險,我想通過分紅險可以解決部分收益率的問題,只要保險公司經營得好,客戶就能得到較多的分紅。這使得盈利能力強、經營狀況好的公司,更加得到投保者的青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