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營銷緣何走向歧路 環境惡化與保險公司有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1日 11:53 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 |||||||||
本報特約作者 馮躍 最近,麥肯錫發布了壽險研究報告,戳到了壽險業發展的痛處:壽險經營環境正在惡化。 雖然這不是什么秘密,但在數字事實面前,還是讓人感到吃驚。消費者的不滿與日俱
惡劣環境帶來不經濟 銷售人員不誠信,消費者對保險不相信、對保險銷售人員歧視,這些都是保險環境變壞的表現。經營環境受到破壞是保險發展的噩夢,在一個缺乏信任的環境里,消費者對購買保險異常謹慎,甚至存有戒心。彩電冰箱有形商品,購買時有物可見,不必擔心不能兌現;保險是無形的商品,消費者必須對保險公司產生信任后,才會愿意把將來的養老、保障等重大問題托付,才會心甘情愿地定期繳錢。如果有欺詐,進而不信任,就會退保了之,買保險圖的是心安,而不是提心吊膽。 對保險公司來說,退保損失更大,前幾年收進來的保費支付營銷員傭金后,所剩無幾,加上管理費用,為此還要虧損。此外,退保影響投資收益。壽險根據保險合同到期日、適當考慮退保給付等安排資金運用,環境持續惡化會讓退保率升高,必然影響資金的穩定性,投資的資金中途撤出會讓收益受損。 環境惡化讓保險銷售難度加大,保險經營成本加大。消費者對保險不信任,營銷員要反復說明才能去除戒心,然后才能進入到保險介紹的正題。有時說得越多,消費者越懷疑,本來兩次就可以完成的銷售,現在則要三次四次。環境惡化,還滋生了許多另類“植物”,如傭金本來是營銷員正常所得,可有的投保人要求營銷員返還傭金。 這又讓壽險公司面臨新問題,營銷員因為收入不穩定而流失,業務增長后勁乏力,改寫飛速增長的“神話”。 保險公司難辭其咎 保險環境惡化的賬通常會被記到營銷員頭上,因為是“千夫所指”。很多媒體的報道、保險公司的解答、消費者的不滿都指向營銷員;近一兩年,保險監管機構不惜用重典來懲罰違規的營銷員,出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還普遍采用黑名單制度,上海則將營銷員納入個人征信系統。 的確,有一部分營銷員為拉到保費不擇手段,這種竭澤而漁式的市場開拓,使保險業蒙上一層灰塵。但若據此就讓營銷員承擔責任,很不公平,其實保險公司應承擔主要責任。 營銷制走上歧路,破壞經營環境,保險公司難辭其咎。從引進開始,營銷員就保險公司被當作在市場上攻城略地的工具,只看重有業務情況,從未認真思考如何發展,與營銷員管理配套的規范措施沒有認真執行過。疏于管理的結果就是:營銷員的一切行動圍繞著業務規模轉,誰多拉保費就是英雄,為此甚至夸大保險責任、夸大收益,傷害消費者。 當然,保險公司可以振振有詞地解釋,營銷員屬代理人,人數眾多管不過來,且不談論這個解釋多么牽強。來看看專屬于保險公司客戶資源,保費交進來后,保險公司就該為客戶提供服務,可保險客戶服務遠遠跟不上發展,很長一段時間由營銷員負責,營銷員一走就產生“孤兒保單”,以及客戶資料泄露的事情。近幾年才出現專門的客服部,提供收取續繳保費、托管孤兒保單等服務。同樣屬于保險公司負責的理賠工作也無法滿足客戶需要,所以今年保險公司攜手出臺健康險等險種的服務承諾,不過現在看來,承諾沒有完全落實下去。 保險還要繼續發展,而且任重而道遠,有94%的人沒有意識到保險的好處,倘若環境繼續惡化,那等于自毀前程。保險環境已經受到破壞,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復與保護,不能等到完全毀掉再去重建。因此,從現在開始停止不誠信行為,停止對市場的毀壞式開采。有的保險公司開始下大成本招聘人、培訓人,打造客戶服務品牌,但這絕不能是個別公司的行為,應該是保險業界的共同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