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市場:三駕馬車需戮力同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4日 10:32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FN記者 夏慶軍 最近,企業年金再度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從上個月37家金融機構首批獲得企業年金經辦機構資格認證,中國企業年金市場進入到實施階段開始,各家金融機構就已摩拳擦掌,準備大力開拓企業年金市場,然而,稅收優惠政策、監管協作等一系列相關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目前,各級政府部門、企業和金融機構這“三駕馬車”如何協同配合,在我國建
我國正處在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期,養老保險作為國家的一項基本制度,在我國發展狀況如何?發展企業年金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意義何在? 魏迎寧: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養老保障是社會保障中最重要的保障項目,發展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具有重要意義。養老保障所需要的資金多、保障期限長、技術復雜,需要認真進行制度設計;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壽命明顯延長,但我國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還不富裕的情況下,迎來了人口老齡化浪潮,需要對養老盡早籌劃;基本的社會養老保險還沒有普及,需要擴大覆蓋面,享受基本社會養老保險的人也存在保障不足問題以及因體制變動產生的問題,這就需要兼顧各方面的利益,通過改革、創新解決新問題。 陳良:養老險面臨三大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我國已于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2030年前后將步入老年高峰期,2003年企業參保職工與退休人員的比例已經降到3比1,到2010年城鎮退休人員將達到7000萬人,2020年將超過1億人,老年保障任務艱巨。二是農村城鎮化。未來20年城鎮化率將以每年1%的比例增加,由現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左右。城鎮化的推進迫切需要研究解決日益增加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問題。三是就業方式多樣化。多種形式靈活就業人員在從業人員中已占很大比重,需要針對這部分人員流動性強、管理分散、收入不穩定等特點,研究制定相應的參保繳費和管理辦法。 何志光:目前,盡管已有19個省市頒發了企業年金稅收政策,但基本上還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政策體系。完整的企業年金稅收政策包括核定、監督、征繳等多個環節;而稅目也包括企業所得稅、資本利得稅、個調稅等。更何況,稅收優惠政策的實施和發揮推動作用,必須建立完善的體系,也需要政府部門、企業和金融機構的配合。 從2001年以來,分別在遼寧、吉林、黑龍江省開展了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的試點,成果如何?對未來我國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有益的經驗? 陳良:三個省的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作為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重要舉措,精心組織實施,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做實個人賬戶,完善了“統賬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積累了部分資金,促進了制度可持續發展:推動了地方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和加強基金征繳。去年遼、吉、黑三省地方財政用于做實個人賬戶的資金分別為4.8億元、2.99億元和3.8億元,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比上年增長19.5%、30.5%和17.9%;改革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使繳費年限和多少與待遇水平相掛鉤,調動了職工參保繳費的積極性;在全省范圍內統一個人賬戶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統一基金歸集、賬戶管理、基金運營等流程,進一步推動了養老保險的規范化、信息化管理。 東北三省在國有企業改革難度大、養老保險負擔重的情況下,通過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試點,不僅確保了當期發放,形成了新的積累,還實現了制度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在全國推廣積累了經驗。他們堅持從國情出發,無論是選擇制度模式,還是確定待遇水平,都注意與我國國情相適應,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險制度;積極穩妥逐步推進,注重總結各地實踐,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形成政策逐步推開,與時俱進不斷完善;權利與義務統一,待遇水平與職工貢獻相聯系,鼓勵多工作、多繳費。 何志光:太平人壽在遼寧省沈陽市進行試點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從最初為48家企業,6000多名員工提供年金服務,資金規模達2000萬元左右發展到目前為64家企業,接近1萬名員工提供年金服務,資金規模達4000萬元,而且很多企業已經開始進行第二次繳費。 企業年金市場在我國已經開始啟動,目前企業和金融機構在進行實際運作時會遇到什么問題?市場還有哪些地方亟待完善?保險業在企業年金發展中應發揮何種作用? 魏迎寧: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作為一種長期保險業務,只能由人壽保險公司經營。我國的人壽保險公司以前雖然也經營、承保了一些團體養老或團體年金業務,其性質與企業年金類似,但不是按照企業年金的規章辦理的,大部分也沒有享受稅收優惠,所以還不是規范的企業年金。 企業年金有兩種基本類型:確定繳費型(DC)和確定給付型(DB)。確定給付型一般采用訂立保險合同的方式,這類企業年金只能由人壽保險公司經營。確定給付型的優勢在于可以對建立企業年金計劃時年齡已經較大,為企業作出了較大貢獻的職工退休后領取到較多的年金。我國的企業年金制度目前處于初級階段,一個企業在建立企業年金計劃時,各個員工已為公司服務的年限不同,剩余工作的年限也會有較大差異。采用確定給付型企業年金,可以較公平地處理這些員工之間的利益關系。確定繳費型企業年金按性質屬于信托方式。保險公司的優勢在于有長期資產負債管理的經驗;具有精算技術,對長期壽險產品的定價、負債評估、風險管理等具有豐富的經驗;賬戶管理與服務。人壽保險業務絕大部分是個人業務,是長期業務,其中相當多的是分紅、投資連接、萬能等新型壽險產品。壽險公司有對個人長期賬戶進行管理和服務的技術設施和經驗;保險公司的資金運用以穩健為原則,大部分資產是有固定收益的銀行存款、國債、企業債券,風險較大的投資(如股票、基金)只占很少比例。 陳良:現行養老保險制度本身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問題。企業年金發展緩慢,退休人員主要依靠政府提供的基本養老金生活,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尚未形成是主要問題之一。另外,個人賬戶空賬運行,沒有實現制度設計的初衷;養老金計發辦法不盡合理,沒有體現激勵約束機制;統籌層次比較低,多數省市仍實行市縣級統籌,基金調劑能力不強等問題也是制約現行養老保險制度發展的羈絆。 何志光: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統一的企業年金稅收優惠政策是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改革中各大主體的迫切和現實需要。目前,應盡快出臺與企業年金發展相配套的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個人的稅收優惠政策,加快企業年金市場的發展。在企業年金中實施EET稅優政策,并且針對個人繳費部分提供稅優支持。建議對企業年金基金投資中,應該免征營業稅。對于效益好、保障需求高的企業,4%的比例反而成為約束其積極性的因素。 針對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的發展現狀,各政府部門、金融機構、企事業單位應如何協同配合,使市場協調健康發展? 魏迎寧:對保險公司而言,關鍵是規范經營、誠信服務,防范風險。必須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各項監管的規定進行經營活動;要講信用,禁止欺騙、誤導等不誠信行為,做好產品創新。在經營各類養老保險業務中,始終把防范風險作為生命線。養老保險的資金是老百姓的養命錢,一定要保證資金安全。要運用精算技術,謹慎地評估風險,評估負債,做好長期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 監管部門要加強對養老保險、企業年金的監管。政府的責任是促進、維護養老保險和企業年金市場的健康發展。一方面,要制定規則,協調相關部門,爭取政策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強對經營者的監管,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護被保險人、企業年金受益人的利益,防范、化解可能發生的經營風險。企業年金的管理人包括銀行、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等多種金融機構,這些金融機構分別由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進行監管。因此就產生了各監管機構如何配合、協調進行監管的問題。對于由不同種類的金融機構擔任同一類企業年金管理人角色的,盡管由不同的機構監管,但應該按照相同的規則和標準監管。中國保監會將與銀監會、證監會、勞動保障部、財政和稅務等部門配合與協調,共同做好對企業年金業務的監管,保證企業年金市場的健康發展。 陳良:為了完善企業養老保險制度,要出臺社會保險法和養老保險條例、基金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強社會保障法制建設;要逐步調整養老金結構,完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和享受條件,發展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建立多層次的保障體系,進一步劃清中央與地方,政府、企業與個人的責任;要繼續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地方財政投入的力度,同時通過劃轉國有資產等措施做大全國社保基金,增加戰略儲備;要調動多方面的積極性,逐步建立長效機制,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持續發展。 何志光:未來,企業是否有積極性,是否愿意把員工的錢拿到專業的金融機構,還要看獲得企業年金經辦機構資格認證的金融機構表現如何。能否保障企業員工養老資金的安全,能否將這部分資金通過專業機構的運作,使其保值增值,真正為企業員工未來的養老提供有力的保障。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做的一份2005企業年金調查報告顯示,81.6%的企業愿意考慮建立企業年金計劃,73.7%的企業認為年金稅優政策有吸引力。可以說,目前很多企業對企業年金市場還是非常關注的,他們對企業年金市場的健康發展有著強烈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