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保險業年均增速達30%,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隨著保險市場的全面放開,外國保險公司進入中國的同時,國內最大的三家保險公司也相繼在境外上市。在對外開放的格局中,中國保險業面臨著如何發展壯大的問題。
★中國保監會主席 吳定富
在我國保險業開放之初,隨著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曾有人驚呼“狼來了”。實際上,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后,其先進的經營理念、技術、產品對正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中國保險業無疑是很大促進。目前,中外資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一是越來越多的外資保險公司進入我國保險市場,無論是市場份額還是保費收入,外資公司在我國保險市場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二是外資保險公司在經營戰略、公司管理、產品創新、營銷體制、人員培訓等方面先進的技術經驗,對中資保險公司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三是相互合作、學習、促進成為全面開放下的國內保險市場的主流。
隨著保險公司境外融資和保險外匯資金境外運用,國際金融市場對我國保險市場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我們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
國內有些保險公司通過引進境內外戰略投資者,確實在監督制約、轉讓技術、提升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效果十分明顯。如華泰財產保險公司從2002年與美國ACE集團合作以來,變化非常明顯,包括完善公司治理,重視企業的長遠發展等。
對于人們所擔心的 “水土不服”問題,我認為,不但有境外投資者不熟悉中國國情的原因,也有中方公司怎么對待這種合作的心態問題。作為國內公司,首先要真誠相待,相互尊重,發揮專長,共同受益。還要有開放、包容、學習的態度。
根據國家發展計劃和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間,保險業重點將在農業保險、企業年金、健康保險和責任保險四大領域,組織力量,同國際公司共同研究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之路。
首先是農業保險。我國現有3家專業性農業保險公司,一家相互制農業保險公司,形成了由一般財產保險公司、專業性保險公司和相互制保險公司等多種市場主體共同經營農業保險的局面,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農業保險產品達160多個;其次是企業年金,我國企業正在進行深層次改革,如何使改革順利進行,下崗工人得到生活保障,除了國家正常保障以外,還要靠市場機制解決;三是責任保險,由于種種原因,責任保險發展仍比較薄弱,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和公眾需求,今后發展責任保險的基本思路是“市場導向、政府主導、部門推動、社會聯動”;四是健康保險。隨著生活水平的改善,健康成為人們關心之最,保險在其中大有可為。發達國家在這四個產品方面,有很多經營理念、產品技術值得我們學習,我們將在這些方面充分引進和借鑒國外經驗。
近年來,中國保險業提出要“做大做強”,并首次明確提出,現代保險業應具備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功能。但從整體上看,這三大功能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保險業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國有保險公司改革還不到位。突出表現在公司治理還不完善,在轉換機制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
當前,保險業發展的形勢很好,但存在的風險隱患也不容忽視。為保證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我們將把風險防范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建立以公司內控為基礎,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以現場檢查為重要手段,以資金運用監管為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為屏障的防范化解保險業風險的五道防線。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田麗現場采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