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保險視點 > 正文
 

巨災保險供給緣何失靈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01日 08:14 中國證券報

  張文偉

  期望效用理論認為,當保險人認為承保的效用大于或等于不承保的效用時,保險人就會選擇承保某種風險。實用主義的觀點認為,只要保險雙方能就合同達成一致,保險就能提供。然而最近在保險市場上,隨著巨災保險的需求的上升,保險人選擇退出保險市場,導致供給不足。對于保險市場的供給失靈,傳統理論習慣從信息不對稱的角度進行解釋。但是
在這一解釋似乎很不夠,信息問題對保險市場的影響似乎極為有限。

  其實,巨災保險市場的失靈主要源于

資本市場的不完善和公眾對巨災風險的過度反應,導致保險人在發生巨災索賠時面臨籌資困難,增加了破產倒閉的可能性,保險人因而選擇了退出。

  保險公司資產的所有者可以將風險通過資產組合進行分散。但是在公司的經理和員工會關心如果公司破產,或業務虧損,他們就會失去工作。因此,公司會像風險厭惡者那樣作為或不作為。

  巨災事件的發生,大大提高了保險人對巨災的預期損失,這時提高費率變得對保險人來說至關重要。但是保險人并不具有把費率厘定在任何水平上的自由,一方面監管部門也許會不同意提高費率,另一方面,許多消費者也認為提高保費是沒有依據的,因為消費和保險人在預期損失上觀點各異。由于對大公司而言,巨災保險業務與其他業務相比,規模小,還可能沒利潤,許多公司選擇簡單地通過不提供該業務來避免風險維護聲譽也就不奇怪了。

  巨災風險保險的一個特征就是時間問題,罕見的巨災會在保險人還未積累足夠應付索賠的保費就發生。因此,保險人要依靠再保險人和資本儲備來應付巨額的、隨之而來的索賠。

  但是由于巨災事件的發生大大改變了公眾對未來損失的預期,他們關注事件本身而忽視事件發生的概率,公眾對巨災風險的過度反應,這使資本市場不愿以合理的條件提供資金。因此,只有在收益率特別高的情況下,他們才愿意為承?植里L險提供資本。

  9·11事件之后,在2001年第4季度,投資者為承擔恐怖風險提供資本所要求的回報率達年20%,而正常的回報率是8%。雖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后,西方國家保險公司開始涉足資本市場,不斷開發出新的風險轉移工具。但在巨災發生后,巨災保險公司面臨著破產倒閉的風險,這使得它難以到資本市場融資。因此,實際上沒有人愿意提供這種資本。私營保險公司為了避免因巨災倒閉的風險,寧可放棄銷售巨災保單可能獲得的利潤。

  Munich R e 估計,二十世紀90年代,重大自然災害給全球造成的損失幾乎是60年代的9倍。其中80&的是未保險損失。因為保險和國際災難援助有限,即使在保險市場成熟的國家,政府在巨災發生時的事后介入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對于政府介入的方式,主要有兩種觀點:

  一是由政府或準政府機構直接舉辦保險。如美國的洪水保險計劃和加利福尼亞

地震局以及法國的自然災害賠償制度。在這些計劃中,商業保險對巨災風險不涉及。

  政府舉辦巨災保險,看起來是解決巨災保險市場供給失靈的最直接的方法,由于政府往往要求消費者強制投保,這種形式下保險的普及率也會比較高。然而,保險是一個具有技術性很強的行業,政府部門可能會因為缺乏保險方面的專業經驗,導致承保和理賠工作的低效率。另外,由于巨災保險的險種不一,若就每個險種都設立專門的機構來辦理,也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二是由商業保險人提供保險,而政府充當最后的再保險人。如英國的洪水保險計劃。在這種計劃中,政府并不參與承擔災害風險,而是完全由商業保險公司自愿將巨災風險納入家庭和企業財產保單的責任范圍之內。消費者可以自愿在市場上選擇保險公司投保,而保險公司則通過再保險形式進一步分散風險。

  巨災的頻繁發生以及隨之而來的私營巨災保險市場的失靈,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那么,私營保險市場能否承保巨災保險?

  Smette r s 認為,如果存在所謂的失靈,也是與政府的政策有關,政府的稅收、財務和監管政策導致保險人持有盈余資本的成本過高。與其說市場失靈需要政府予以介入,還不如說是政府失靈更合適些。因此只要政府改變相關的政策,私人市場就很可能具備承保恐怖主義風險和戰爭風險的能力。

  其實,在巨災保險市場上,若有政府的支持,私營保險市場的運作也可能取得成功。在這方面,英國和美國的恐怖主義保險都是很好的例子。

  如果能獲得政府的最后再保險支持,保險人可將巨災風險進行更充分的分散。如果政府能充當保險人的最后貸款人,保險人在資本市場上因風險反應過度不愿提供資本時,仍可以獲得繼續承保必須的資金。這樣,保險人可免除因巨災損失而倒閉的后顧之憂,保險人就可能仍像風險中性者一般行事,繼續為巨災風險提供保險保障。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巨災事件對人們行為的影響會漸漸淡去。現實中眾多的實證都表明,在災難事件發生后的一段時間內,由于風險信息的顯著性和可追溯性,人們關注該種風險發生的不利后果,而忽視這種風險發生的概率,會產生非理性的、暫時的對風險的緊張和恐懼情緒,隨著事件發生的久遠,記憶漸漸的淡化,公眾會慢慢從非理性中冷靜下來,緊張和恐懼情緒慢慢放松,人們會意識到,巨災風險發生的概率是如此之小,過度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這時我們可以預期,市場也很快會恢復正常運行,資本會繼續流入保險領域,保險人的資本短缺可以重新在資本市場上得到解決。這時,政府也就可以退出了。


愛問(iAsk.com) 共找到相關網頁約6,730,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