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易幟、難產等眾多風波后,花旗人壽10月18日終于苦盡甘來在滬正式成立。憑借國資委和全球金融集團的股東背景,花旗保險一開業便攬下了工商銀行上海分行25%的網點,令業界尤為關注。
總部設在上海的花旗人壽,由國資委下屬的國有獨資投資公司上海聯合投資有限公司和美國第一大壽險公司大都會集團合資組建而成,注冊資本金5億元。由沈若雷擔任公司董
事長,貝克俊擔任公司總經理,前者原為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行長,后者原為花旗銀行亞太區保險業務發展副總裁。
沈若雷在參加完花旗人壽開業典禮趕回香港的路上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他向記者透露,花旗人壽準備拿下工行總行的網點,此外,與招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上海銀行的合作也在洽談中。在采訪中,沈若雷始終將工行稱作“娘家”。
中方股東的背景優勢也在花旗人壽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花旗人壽將實行“四條腿走路”:代理人、銀行保險、直郵營銷和電話行銷,而憑借上海聯合投資公司與當地企業的“良好關系”,國資委和上海航空的VIP客戶已成為花旗人壽的首批服務對象。
去年,花旗人壽進入籌備時,其身份是花旗集團旗下旅行者人壽在華的合資公司。但在今年1月花旗人壽的開業進程陡增變數,花旗人壽將旗下相關保險業務賣給了美國大都會人壽保險公司,外資股東的突變,直接影響了正在上海籌備的花旗人壽,令其開業時間一直被擱置至今。但花旗人壽的“姓”并未跟著“大都會”走,美國花旗集團和大都會達成協議,到今年年底為止,花旗人壽仍可使用“花旗”的招牌和標志。
值得一提的是,花旗人壽在上海的籌辦模式,有別于在全球其他許多地區的拓展模式。花旗的保險本身并不強勢,因而主要是針對花旗銀行的高端客戶資源,采取銀行保險的方式,通常是做電話營銷而非找代理人。或許是看好國內保險市場的開發前景,這次花旗在上海大舉采取代理人的傳統保險行銷策略,大舉建立自己的代理人隊伍。據花旗人壽業務營銷負責人葛熙誠透露,目前花旗人壽代理人隊伍規模已達千余人,展業首日保費收入近300萬元。
由于花旗的新東家美國大都會人壽早在去年3月就組建了中美大都會人壽,花旗人壽此時成立,大都會無疑幸運地成為了繼荷蘭國際集團(ING)、加拿大宏利金融集團之后,在中國市場上第三家擁有兩張合資壽險牌照的外資保險巨頭。
《國際金融報》 (2005年10月19日 第三版)
作者:本報記者 黃蕾 發自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