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前提要)存款利率降了不少,對投資類保險影響會有多少?在低利率環境下,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還能風光無限么?投保者該了解些什么,注意些什么呢?
文/本刊記者 陳婷
隨著我國央行在2008年的連續五次降息,如今人民幣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經只有2.25%,這已經低于長期壽險產品預定利率2.5%的上限,且前者是單利后者是復利。不少人還預測央行在2009年還可能有降息的動作。
利率降低對保險是好是壞?
對于不少將保險作為家庭儲蓄替代品的消費者來說,這不知道是個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如果只是單純比較保險與儲蓄的利率水平,視保險產品為儲蓄替代品,那么無疑會認為保險產品可能是更好的資產配置渠道,保險的吸引力可能會增加。
但儲蓄類保險畢竟是長期“投資”,而在長期內市場利率則會上上下下不可能一直保持低水平,因此僅以某一年的利率水平和長期壽險的預定利率去比較,沒有太大的可比較性。
另一方面,低利率環境下,作為保險資產主要配置手段的銀行存款和國債利率降低,同時目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資本市場一時之間難見起色,保險資產的權益類投資回報率也預期不高,因此保險資金本身的實際收益率此時也會有所“打折”。
為此,我們建議消費者在做出投保決策之際,不僅要看保險產品本身內含的預定收益率(傳統儲蓄類長期壽險),要判斷保險產品未來可能的收益水平(如分紅產品的實際紅利水平、萬能險的實際結算利率和投連險的實際收益率),更要看懂其中的保障內容,看重其中的經濟補償功能。
至于三類投資型險種在目前市場低利率環境下的“命運”可能如何演繹,我們倒也可以一一分析下。
投連險:將從瘋狂回歸理性
在過去的十年中,投連險已經在大起大落中“輪回”了不下兩次。1999年,在“股瘋”環境中我國首只投連險誕生,而隨著2000年的股市狂瀉,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到2001年演繹出“投連險(退保)風波”,之后投連險沉寂多年,直到2005年隨著資本市場慢慢回暖,不少保險公司也開始不約而同地推出新的投連險產品。2007年在資本市場一片“漲停”聲中一些公司的投連險保費也狂飆。
但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作為與資本市場相關度最高的投連險,其火熱與否總是與資本市場一脈相連。
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而消費者又總是那么地健忘。投連險在2007年急速狂奔過后,卻又因2008年的資本市場一路下滑再次上演退保風波。
2009年的投連險,大概最終將從瘋狂回歸理性。
很多時候,大家對于投連險的認識總是與股市聯系在一起。其實,每個公司的投連險產品一般都會設置幾個風格迥異的賬戶,供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選擇。而這些賬戶主要是根據其投資方向不同來區分的。
如平安收益投資賬戶的投資組合限制于銀行存款,現金拆借貨幣市場,因此它的運行是相當穩健的,但收益率也不會太高,總體比較平穩。
而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或是偏股型基金的賬戶單位價格波動就相當大,可以說“玩的就是心跳”,保戶的心情都得隨著賬戶價格“蹦極跳”。
比如,2008年雖然股市“哀鴻遍野”,主要投資于股票和偏股型基金賬戶的投連險跌幅也很猛烈,很多賬戶都跌了40%~50%之多,但是主要投資于債券市場或債券型基金的投連險賬戶卻逆勢飄紅。
這些狀況主要都是由投連險本身“上不封頂下不保底”的產品特征決定的。在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三種投資型險種中,投連險是唯一沒有固定收益的險種,完全取決于投資收益情況,而且盈虧完全由客戶自擔,保戶承擔的風險較高。可能享有較高的回報,也可能承擔較大風險,其風險遠遠大于萬能險和分紅險。可以說,投連險更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且愿意長線投資的客戶。
因此,個人投資者在選擇投連險時,一定要認清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然后去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賬戶。一旦選擇錯誤,要及時調整,比如通過同一產品內部不同風格賬戶的轉換等方式進行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