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金融家》雜志
資產管理能力成為未來保險業的核心競爭要素。
中國經濟發展與轉型對中長期資金需求的缺口不斷擴大,保險資金日益顯現出獨特優勢: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與其他金融業態相比,保險業可提供資金的規模更大、期限更長、供應更穩、資金成本更為合理。
自2012年7月起,保監會陸續發布為保險投資松綁的多項資金運用新政,不斷深化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積極探索保險資金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模式和新路徑,保險資金可選擇的方向大大拓寬,保險資管產品也可創設出多種新型模式。
“大資管”時代,同銀行、信托、證券、基金子公司等相比,保險資管如何定位自己的優勢和劣勢?希望構建什么樣的競合關系?
【討論專家】
曾于瑾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
崔勇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
趙威 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段國圣 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執行官
丁昌海 合眾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嚴建紅 生命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盧曉亮 華寶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產品創新與發展中心總經理
王德曉 陽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董日成 瑞士銀行環球資產管理中國區主管
陳長春 穩盛投資資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付山 維梧資本管理合伙人
【議題】
險資布局 “大資管”需積極應對五大挑戰
應對風險挑戰 提高專業化能力
建立對風險的綜合認識與評價
“大資管”時代的保險資管
探索管理模式 做精資產配置
推動投資和保險兩個輪子的轉動
“合作”是資管市場的主題
保險要融合到大金融中去
搭建 “大資管”平臺要具備兩個能力
險資投資在合適地產項目風險可控
被動投資者的全球配置眼光
險資布局“大資管”需積極應對五大挑戰
曾于瑾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資金運用監管部主任
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工作也要適應“大資管”時代的新要求。今后,監管方面還將繼續推動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切實減少行政審批,著力轉變監管方式,逐步實現“監管者”的角色定位。保險資金投資政策的放開已經接近邊界,切實防范風險、 豐富監管工具已成為監管工作的首要任務。
“大資管”是個很有時代特征的題目。過去,銀行、保險、證券、信托等資產管理機構,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行業界限明確,涇渭分明。現在不同了,正如“大資管”這個概念,在我看來,就是你能干的,我也能干。隨著我國金融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資產管理行業的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比如說,混業競爭加劇,傳統金融機構之間的界限已經逐漸模糊,銀、證、信、保等產品逐漸趨同,投資領域也很類似,競爭日益激烈。再比如,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正在改變著金融業的行為方式和發展格局。所以說,相對于原來的“小資管”,現在的“大資管”概念體現了當前金融市場發展變化的時代特征。
在“大資管”背景下,保險業面臨著較大的發展壓力。首先反映在保險負債端,很多保險產品,并非單純的保險保障產品,而是添加了一些投資理財元素在其中,相比銀行理財、信托等,在投資收益方面沒有特別的優勢。我國大部分金融消費者,相對于保障,往往又更加看重投資回報。在這種情形下,保險業保費增長開始放緩,甚至退保增加。
保險業發展的困境倒逼著保險資金運用的改革。2012年下半年以來,保監會開始推進保險資金運用的市場化改革,陸續發布一些列投資政策,增強市場活力,釋放改革紅利。一年來,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的積極效應逐步顯現,這也從行業投資收益體現出來。2013年,行業實現投資收益3658.32億元,收益率5.04%,比去年提高1.65個百分點,是近4年來的最好水平。
推進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需要以問題為導向。在看到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成效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行業發展還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我認為,在“大資管”背景下,保險資產管理要想布好局、起好步、贏得競爭優勢,需要積極應對以下五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積極應對宏觀經濟變化帶來的挑戰
2013年6月以來,貨幣市場利率、債券市場利率大幅攀升,雙雙創下了歷史新高。6月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達到13.44%,11月20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升至4.72%,近期,鐵道債發行利率達到5.8%以上。對此,市場普遍認為,其一,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金融產品不斷創新,帶動利率水平不斷攀升;其二,銀行資產負債表調整,越來越多投向“非標”資產,以覆蓋其逐步攀升的資金成本;其三,貨幣市場流動性趨緊,央行傳遞出中性偏緊的政策姿態等等;其他各方面原因還有很多。我們需要格外關注的是,高利率環境若持續下去,對實體經濟沖擊較大,很多企業難以承受,勢必帶來信用風險,甚至是連鎖反應。
有這么一組數據:2008年至2012年間,我國貨幣總量(M2)從25萬億元飆升至將近100萬億。以新增社會融資總量為例,2008年7萬億,2009年14萬億,2012年15.7萬億,2013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13.96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9%。但是,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長,并沒有拉動經濟增速。比如,2013年上半年,M2增速比名義GDP增速快6個百分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大量資金通過杠桿投資和期限錯配套取利差,資金在各個金融機構間循環往復“空轉”獲取利潤,而沒有真正到實體經濟中去。
還有,我國經濟雖呈現穩中向好的勢頭,但是經濟結構調整到了關鍵時期,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和風險,尤其是地方融資平臺債務風險、產能過剩及房地產風險等,給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目前看,總體風險雖可控,但結構性問題及風險不容忽視。
所以說,今后一段時間,宏觀經濟變數還很多,不確定性還較強。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作為金融市場中的重要機構投資者,要密切關注經濟形勢變化,把握發展規律,加強研究與趨勢分析,積極應對經濟發展變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二是積極應對資產全球多元化配置的挑戰
全球多元化投資對保險資產管理有著重要的意義。全球范圍內,美國、歐洲等發達經濟體,相比巴西、印度等一些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周期變化不同,往往呈現此起彼伏的態勢,這為分散不同區域的投資風險提供了可能。英國、日本、韓國以及我國臺灣等一些國家和地區,境外投資的比例一般都比較高,有的甚至超過30%。目前,我國已有一些保險機構開始嘗試投資境外的股票、不動產等,但是總體上,大部分機構對于開展境外投資還是比較謹慎的。全行業境外投資僅有600億元人民幣左右,占比不足1%,這與15%的比例上限相比,還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境外投資市場,不同于境內,需要保險機構更加準確地判斷國際經濟周期變化,更加密切關注市場風險、匯率風險、法律風險、政治風險等風險因素,在這方面,我們是有過教訓的。從長遠來說,我們保險資產管理還是應積極應對全球化配置的趨勢,利用境外市場,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產,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投資收益,降低收益的波動性。
三是積極應對保險資產管理能力相對滯后的挑戰
大資管時代更加凸顯出保險資產管理能力建設相對滯后。從文化上看,保險業根植于營銷文化,拼銷售、重規模,對資金運用規律、人才及風險的認識還很不到位,用勞動密集型替代人才密集型。過度的銷售文化直接帶來了資產和負債的矛盾,就是通常所說的資產、負債“兩張皮”的問題。資產負債管理的理念很早就提出來了,但真正落實的很少,其深層次問題就在于此。再從能力上看,很多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在人才、制度及運作機制上還處于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還難以充分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據我了解,基金行業從業人員超過一萬人,保險資管全行業才2800人左右。能力的局限意味著難以生產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產品,比如,在基礎設施投資計劃上拼價格,利用“低價”來獲取競爭優勢。
四是積極應對城鎮化發展戰略的挑戰
我認為,保險業服務新型城鎮化發展具備獨有優勢,可以運用市場化方式,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一攬子配套服務機制。首先,可以為城鎮化建設提供醫療、健康、大病、巨災、農業、環保等全方位保險保障服務;其次,可以為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長期資金,包括城市基礎設施、公租房、棚戶區改造、股權債權融資等;再次,綜合提供促進養老產業發展的配套措施;最后,提供保險基礎設施,如保單登記、數據平臺等基礎設施配套服務。
其實,保險資產管理服務城鎮化的關鍵在于產品創新。一個優秀的產品一旦成功,就能夠在行業里不斷復制。近年來,保險資金主要通過基礎設施投資計劃的形式,為城市基礎設施、保障房等項目提供長期資金支持。近期,我們正在試點項目資產支持計劃、股債結合等產品創新形式,為保險資金服務城鎮化提供更多的投資品種和差異化選擇。未來,為進一步滿足城鎮化和實體經濟發展需要,保險資產管理還應不斷創新金融工具,從債權、股權等較為單一的交易結構,逐步向股債結合、優先股等更為靈活的交易結構發展。這種靈活的結構,將進一步促進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成為金融產品的創設者,主動創設金融工具以服務城鎮化發展。
五是積極應對資金運用風險的挑戰
我想強調的是,投資政策放開后,勢必帶來更多的風險。目前看,資金運用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一是信用風險積聚。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利率大幅攀升,城投債收益率近來也呈現高企態勢,高利率環境對實體經濟沖擊較大,債券市場信用風險不斷累積。二是地方融資平臺風險。從審計結果看,地方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結構性風險不容忽視。基礎設施投資計劃雖然采取了一定擔保措施,防范風險的壓力依舊很大。三是資產錯配及流動性風險。萬能險等理財保險產品增長較快,出現“短錢長配”等新問題,帶來較大流動性風險。四是案件風險。部分非公開領域,投資環節多,運作不透明,易引發資金運用違法違規案件。五是資金運用易成為風險傳導的“風險口”。保險機構股東及公司治理、負債業務及產品、償付能力、內部控制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極易傳導到資金運用“風險口”上。
在我看來,保險資金運用監管工作也要適應“大資管”時代的新要求。今后,監管方面還將繼續推動保險資金運用市場化改革,切實減少行政審批,著力轉變監管方式,逐步實現“監管者”的角色定位。我認為,市場化改革和強化監管,就好像一枚硬幣的兩面,不可分割。現在,保險資金投資政策的放開已經接近邊界,切實防范風險、豐富監管工具已成為監管工作的首要任務。近期,我們正在積極研究構建“一個基礎、五個工具”的資金運用監管新框架。
“一個基礎”,就是把非現場監測與現場檢查作為資金運用監管的基礎。將把風險識別、監測、計量及應對等風險監管工作作為核心工作、重點工作、系統工作來落實。進一步加強監管基礎建設,提升非現場監管信息化水平,建立覆蓋股權、不動產及金融產品的非現場監管信息系統,實現事中持續動態監管。切實加強現場檢查工作力度,提高現場檢查頻度,以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五個工具”包括:一是“信息披露監管”。研究制定資金運用信息披露制度,整合投資報告事項,加強信息公開披露力度,發揮社會各方的監督作用;二是“內部控制監管”。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健全科學、規范、責權明確的內部控制標準與制度。三是“分類監管”。加快推進分類監管工作,研究制定資金運用合規分類監管制度,建立監管檔案和評分標準,采取有區別的監管措施;四是“資產負債匹配監管”。健全匹配機制,加強推廣匹配理念,從制度層面推動保險機構加強內部資產負債管理建設,實現資產負債管理由“軟”約束向“硬”約束轉變;五是“資產認可”。進一步發揮資產認可標準和償付能力監管在防范資金運用風險的作用。研究風險識別、計量的技術手段,提升風險監管的精細化水平。
應對風險挑戰 提高專業化能力
崔勇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專業化水平,通過靈活地運用各種工具和產品,提高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解決方案和風險解決方案的能力,適應投資的需要。
保險資金投資是在嚴格的監管政策和各種約束條件下進行的,多年來,全行業在專業化、規范化的道路上取得了積極進展。保險資金運用,由最初作為財務管理手段,發展到強化資產負責匹配以及追求風險收益平衡的資產負債管理,體現了保險資金運用逐步走向成熟。從實踐看,這些年來,保險行業的投資業績和系統性風險的防范,為保險業的整體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隨著“三率”的逐步放開,即匯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保險費率市場化,保險產品成本上升,保費收入規模下滑,倒逼保險投資追求更高收益,這已成為全行業的現實,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作為保險資金的主要管理者,必須要適應這一新形勢。
過去,保險資金主要集中在行業內的資產管理機構,現在保險資金投資正逐步走向市場化。在此過程中,保險業的資產管理公司有著一定的天然優勢,但更多的是面臨新的市場化競爭的挑戰和考驗。保監會2012年進一步對監管政策放開以來,保險業非標準化產品投資的品種和規模都有大幅度提高。2013年前三季度,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的注冊規模增長幅度都很大,我們公司非標資產配置增幅也達到70%,但是與全行業相比,我們的規模和增長比例都不大。保險業之所以投資非標產品,是因為股市的表現依然差強人意,債券市場同樣艱難,使得傳統投資在2013年較為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要提高收益,就只能加大非標資產的配置。當前,在本公司投資的各類資產組別中,非標資產的占比還比較低,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不過隨著行業非標產品配置的增加,必然會有一系列問題隨之而來,非標產品的風險雖然現在尚未顯現,但已隱含其中,如果控制不好,將來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問題。2013年以來發生的一些局部性、個別性的風險事件,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和警覺。保險資金投資追求的應是風險和收益平衡,追求收益一定要同時加強風險防范,如果太過注重收益而忽略風險,可能會導致一定程度偏離保險資金投資應當遵守的最基本原則,如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資產負債匹配等。因此,新風險、新問題對保險資金的投資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挑戰,我想就提高保險資產管理的專業化能力提兩點建議。
一是進一步放開對單一投資品種(工具)的比例限制。
最近一兩年來,保監會監管政策全面放開,支持市場主體走向市場化,帶動了保險資金運用的全面發展。隨著金融混業經營,現在金融工具和產品非常豐富,信托、證券資產專項計劃、理財等產品進入保險資產配置范圍,再加上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已有工具,保險資金可供選擇的投資工具和品種可以說比較充足。但是有些單一投資品種(工具)的比例限制,有時會制約資產管理公司對各品種(工具)的靈活組合使用,也會多少限制保險公司選擇空間。因此,我呼吁,在進一步規范大類資產比例監管的前提下,對單一金融產品和工具的比例限制進一步放開。
二是提高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的專業化水平。
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雖然開發了一些產品和工具,但在針對性和靈活性上還有欠缺,很難適應實體經濟、特定行業以及企業等融資需求。面對市場化的競爭環境,盡管保險資管機構也可以利用行業外的產品和通道,滿足暫時的需求,但是不可能解決根本問題。因此,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提高專業化水平,通過靈活地運用各種工具和產品,創新和創造出既能夠適合投資主體要求,又能滿足風險控制和收益要求的產品和工具。換句話說,就是要提高滿足市場需求的金融解決方案和風險解決方案的能力。監管改革的方向也應該是鼓勵作為市場主體的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完善和提升這種能力,創造個性化方案,適應投資的需要,適應混業經營趨勢。比如,債權投資計劃經過這幾年發展,實際上在融合信托、貸款、債券等多種產品(工具)核心要素上進行了很好嘗試,項目資產支持計劃可以在探索形成有針對性提供金融解決方案和風險解決方案上有所突破。希望監管機構制定相關細則時能在此方向有所側重,讓保險資管機構能夠用此工具進行更多創新實踐。
建立對風險的綜合認識與評價
趙威 中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保監會在機制上能夠有一定明確導向,能讓我們在機制上跟其他市場主體處在同一個起點,不輸在監管制度上的起跑線上。
再保險的業務主要是為保險公司提供保險服務,利潤也是來源于“三差”。個人感覺最近兩三年以來,保險全行業都面臨的問題是承保利潤有限,盈利來源更多集中在資產管理。資產管理收益越高,越有可能將可容忍的承保成本提高,當然公司整體在行業中的競爭力也就越大。
在資產配置的方面,要平衡好收益和風險的關系,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要考慮2014年是否會出現“黑天鵝”事件,應特別強調流動性的價值。如果非標產品在信用等級可控的情況下以犧牲流動性作為對價,我認為相比之下,還是股權投資更好。當然,股權投資不局限于在二級市場買股票,而主要指直接股權投資等方式。現在保監會也放開了對股權投資的一些政策,我覺得這恰恰是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的優勢,因為保險資產管理做渠道做不過信托,做項目做不過銀行,但做股權投資保險資產管理還是有自己的優勢,要把握好這次金融改革的方向,加大保險資金股權投資的力度——保險資金是長期資金,長錢長用,而股權的久期才是最長的。在投資方式上,可以采用私募形式,結合債權投資,保持一定持股比例,并派駐董事,實行權益法核算,如果被投資公司市盈率較低,我們的年投資收益可以達到16%。總之,在股權投資方面,保險資產管理應該更有創意些。
在體制機制方面,股權投資對風險、機制等的要求不同,因此,從專業的角度來看,保險資產管理未來做股權投資,需要成立專業的子公司,設計與股權投資相適應的人才和激勵機制。保監會現在已經發出通知,倡導、支持資產管理公司成立專業子公司,我們希望,在倡導、支持的同時,保監會在機制上能夠有一定明確導向,能讓我們在機制上跟其他市場主體處在同一個起點,不輸在監管制度上的起跑線上。
在投資文化方面,保險資產管理應構建與投資收益相適應的風險管理的文化。投資股票虧損,大家已經逐漸能接受了;出現承保范圍內的風險、做出賠付,大家也能接受,但做直接股權投資、購買非標產品等出了一些問題,都很難接受,但實際上投資風險是永遠難以回避的。當然我們要控制風險,但還是要提倡開放、包容。如果不提高容忍度,尤其是對風險的容忍度和對風險的認知,資產管理就難以取得健康、持續、長久的發展。
在周期方面,保險資產管理在進行資產配置時,在不同階段、時點要有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建立對風險的綜合認識和評價,不能一味地認為權益投資風險就高、固定收益風險就低,或非標資產收益更高,因為各類資產在不同階段和不同周期中,并沒有一個傳統的配置標準,可以評價每一種產品風險的高低和各種組合風險的大小。回到核心問題,我們作為管理人,要把握不同市場套利的機會,來提升我們的收益。
“大資管”時代的保險資管
段國圣 泰康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首席執行官
金融行業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成本都在提高,保險自然無法不提高成本。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們必須積極面對金融混業的大趨勢,積極思變。
過去兩年,在保監會的領導下,保險行業出臺了很多改革新政,這些改革措施非常有成效,改善了保險資金投資收益水平。2013年,保險資金運用投資回報率比以前高,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保險投資新政直接帶來投資品種和投資收益增加,二是2013年股票市場給整個行業帶來的收益情況比前兩年好;而且從長遠來看,保險行業固定收益資產到期收益率也會逐步提高。當前,保險資金運用面臨新的形勢,利率和費率市場化改革使保險負債成本不斷提升,“大資管”時代保險資管面臨嚴峻挑戰。為迎接金融改革和“大資管”的挑戰,保險資管必須堅定地走市場化和專業化道路,不斷提升保險資管的核心競爭力。
利率和費率市場化改革推升保險負債成本
十八大以來,金融領域改革如火如荼,特別是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進程進一步加速。貸款利率放開以后,管理層將會加快推出存款保險制度,這是大勢所趨。可以預見,未來一到兩年,利率市場化演進會非常迅速。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將帶來實際利率水平的上升,利率完全市場化以后,在一段時間內利率將保持高位,銀行間市場利率債和信用債收益率,以及信托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將居高不下。高利率將對保險業的保費收入造成沖擊,特別是銀行保險業務將大幅度下降,退保也可能大量增加。
保險資金運用主要以固定收益投資為主,在市場利率較高的時期,如果有充沛的保費現金流進行投資,對提升固定收益資產長期收益水平是非常有利的;在市場利率較低的時期,如果資金充裕而被動進行大量低收益資產的配置,將會拉低固定收益資產的收益率。但是在利率較高的時期,盡管保險投資需要資金,由于受到各種高利率產品的競爭以及退保等因素,保費現金流會大幅減少;而在利率較低的時期,保險投資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此時由于保險公司沖規模等原因,保費現金流卻往往比較充裕。這種市場配置時機與保費現金流脫節的現象,非常不利于保險資金運用和長期資產匹配,對保險公司業績和價值造成損害。
此外,保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效果進一步顯現。雖然目前放開的只是傳統壽險產品的費率,但大堤已經開了一個口子,費率放開的趨勢是明確的。長期看,保險費率完全放開是遲早的事。影響保險負債成本的因素還有營銷員的成本問題。目前,全行業保險營銷員月平均傭金收入只有2000多元人民幣,還要刨除展業費用,這種情形肯定難以為繼,營銷成本上升的壓力很大。
綜合判斷,在利率和費率市場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保險負債成本的整體提升是趨勢性的,短期內不容易扭轉。盡管保險資金投資收益有所增長,但是保險負債成本的提高也非常快。
“大資管”時代,保險資管面臨嚴峻挑戰
在資產管理方面,金融市場已經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資管”時代。在“大資管”時代,金融投資不僅僅局限于公開市場投資,而且擴展到依托實體經濟和金融產業鏈分工的各個領域,如基礎設施、私募股權、不動產、信托、資管產品、理財產品等各個資產管理領域,保險資管面臨的競爭態勢加劇了。目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19家,管理著保險行業90%的資產。過去,保險資管競爭對手是同業,現在則要同銀行、信托公司、證券公司、PE投資機構和基金公司展開同臺競技,因為各類金融實體開展的資管業務實質上已經趨同,這在專業上給保險資管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這幾年保費增速不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替代產品大量出現,投資者可以在信托、銀行理財產品、券商資管產品、保險產品之間進行充分選擇,其結果是保險產品很容易被替代。
保險資管在固定收益領域的投資水平在所有金融行業中是比較高的,股票市場的投資水平也不是很低。綜合來看,保險資管在整個市場中的投資水平是比較高的,但是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在非標投資業務方面,同信托公司等其他同業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在市場化程度以及人才儲備等方面存在差距。
對信托計劃的投資放開后,保險資管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是風險管理能力。保險投資涉及領域眾多,保險資金配置的信托產品中大量投資于基礎設施領域。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目標非常好,但改革過程肯定會經歷陣痛。中國經濟需要去杠桿和去產能,目前正處于經濟下行周期,很多結構性問題要解決,可能會觸發經濟和金融風險。在此背景下,可能會有一個或兩個信托項目出現問題,給保險資管的風險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另一個挑戰是資產負債匹配問題。資產負債匹配本質上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資產方和負債方要建立相互溝通和協調的機制。當前,保險行業仍然處于非常困難的時期,資產方和負債方只有在產品設計、銷售策略、價值導向及投資策略等方面加強溝通和相互理解,建立良性互動機制,形成聯動解決方案,才能夠共同面對挑戰,推進保險行業發展。否則,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只能停留在理論上,無法形成管理合力。在指導思想上,保險資管首先要樹立服務保險主業的出發點,不能只從資產管理自身的角度看問題,卻忽視了服務保險主業。在投資方面要做到均衡發展,確保風險可控的同時爭取較高收益。
要堅定地走市場化和專業化道路
目前,壽險行業尚未解決穩定盈利模式的問題,又要面對金融改革和“大資管”時代快速發展與激烈競爭,保險資產管理機構應如何選擇?我們認為,要應對利率、費率市場化改革和“大資管”帶來的挑戰,必須要在保險產品、銷售模式、盈利模式和投資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和改革。至于未來的道路,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就是要堅定地走市場化和專業化道路,這是推進保險資管事業、應對“大資管”挑戰的唯一正確的道路。
無論是利率市場化、費率市場化還是各種資產管理機構的跨界經營與發展,都需要以市場為根本出發點,符合市場化要求的才能生存,否則終將被市場淘汰。如何在市場化的競爭中站穩腳跟,繼而穩步發展,專業化成為必然選擇。
當前保險行業競爭過度,對此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放開資源審批,讓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使準入和退出更加順暢,讓“牌照”本身不再是一種稀缺資源,經營失敗的公司可以退出,而不是指望被“救助”或“接盤”,過度競爭的動機將不復存在。
如何理解市場化和專業化?以泰康資產為例,泰康資產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是國內同業中規模較大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面對各種創新型投資業務的沖擊,公司是否需要廣泛地涉足境外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公募基金等新的投資領域?要不要多點出擊?能不能為了平穩發展而放棄某些領域?答案是不能放棄。因為在金融改革和全方位市場競爭的環境下,放棄就意味著被市場所淘汰,沒有一個公司會放棄一個很大的投資領域。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認為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不但要多點出擊,還要力爭多點開花。在保持公開市場傳統領域投資優勢的前提下,不斷強化非標資產投資、公募基金管理和境外投資管理能力,努力克服大而不強的問題,打造保險資管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作為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除了本集團內部的資產管理,是否應該開拓第三方市場,如企業年金和個人財富管理市場?雖然有友邦這樣只從事本集團資管業務卻仍然很成功的特例,但友邦有其特殊環境,具備某些獨特的東西可以保障其生存,將有限幾種“兵器”運用得爐火純青,而其他公司達不到這種境界。經過認真思考后,我們得到的答案是保險資管不能囿于本集團,必須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否則可能會落后于金融改革和形勢發展的要求。下一階段,保險資管要堅定不移地走市場化、專業化的道路。
首先,要推進委托和受托兩個方向上的市場化,促進委托投資的多樣化和資金來源的多樣化,促使保險資管上游和下游業務共同實現市場化。在對外委托上保險公司需要很強的專業能力,無論是保險公司一對一的對外專戶委托,還是購買外部產品方式的委托,都需要委托人對投資管理人以及投資產品有比較充分的了解與認識,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用好外部資產管理能力,提升保險行業的投資收益水平。這既是對資產管理公司市場化經營的壓力,也是保險業轉型發展的動力。在受托方面,要在更大范圍內募集資金,向集團外、行業外客戶提供資產管理服務,如接受保險業外機構委托,開展公募基金業務,爭取高凈值個人投資者的委托等,促使資金來源多樣化。放手保險資管到市場上去競爭,讓保險資管接受市場錘煉與檢驗,如果沒有經過市場鍛煉,保險資管就沒有競爭力,最終不可能同其他市場機構競爭。
其次,建議監管層對投資政策進行進一步梳理和細化。保險投資新政頒布后,保險資金運用總體取得了良好成效,構成了最近兩年保險資管行業最大的制度紅利。當前,金融改革在各個領域深入推進,新的投資品種層出不窮,新的投資領域和投資機會不斷涌現。為抓住投資機遇,建議監管層對個別政策進行進一步梳理和細化,開放的力度不妨再大些。比如放開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PPN)和大額可轉讓存單(CD)的投資,明確保險資金境外可以投資BBB-級別的債券,放開保險資金PE直投行業的限制并允許保險機構作為GP管理PE基金,推進實質性的產品事后備案制等等。
再次,在當前的“一行三會”分業監管體制下,每個監管機構都有自己監管的市場主體和市場邊界,資本市場存在分割現象。保險資管在從事資本市場業務時,會遇到一些政策性和行業性的障礙,不利于保險公司參與“大資管”的競爭,也不利于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建議金融監管層能夠從中國資本市場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發揮跨行業和跨領域的協調與指導作用,清理市場藩籬,消除歷史上存在的不平等甚至歧視性政策,為推進市場化改革,為資本市場發展鋪平道路。
最后,要建立專業化的投資治理架構。保險資管要走專業化投資的道路,成立專門投資于不動產的子公司和投資于私募股權的子公司,也可以建立投資于公開市場的子公司,或者設立專業方向明確的事業部,從細分領域加強專業能力的建設。同時要配套建立市場化運行機制,公開市場、私募股權、基礎設施、不動產等諸多投資領域都有其獨特的市場機制,需要建立市場化的人才管理、考核和激勵機制。即便不是獨立法人的子公司形式,也必須遵循市場規則,走完全市場化的道路,按市場機制運行。
探索管理模式 做精資產配置
合眾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丁昌海
基于保險資管行業的優勢,應不斷嘗試創新和突破,為保險資產負債管理、提高投資收益探索新的道路。
保險資產管理布局在多元化管理、方式創新上都已經取得長足進步,但在整個大資產管理行業中,依然是后起之秀,比如我們在私募股權投資業務上才剛剛起步,各種衍生品投資也只是嘗試性推進等。跟著別人后面,往往不可能超越。保險資管行業要布的大局,或曰要建立核心競爭優勢,應該做精資產配置,做好風險管理,做管理人遴選。
“基金的基金”(FOF)和“管理者的管理者”(MOM)投資管理模式值得行業借鑒。充分利用外部的智慧和經驗,哪怕是學習過程,對整個行業發展也是非常有益處的。雖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自身必須做精大類資產配置,必須透徹了解不同管理人的投資風格與核心競爭優勢,必須做各種篩選和風險收益跟蹤評估,這些同樣會面臨很大考驗,但至少比自己直接組建團隊、付出成本、去摸索別的專業領域要快得多。
在“大資管”時代的各類投資機構中,保險資管行業的優勢是“長期有錢”和“有長期的錢”,這是其他幾個金融子行業無法比擬的。資產管理在資金來源上可預測、可預期、可調節,基于這一優勢,就可嘗試諸多創新,不一定停留在標準資產上,完全可以考慮非標、甚至無標準資產,即創新資產形式。例如,在股票二級市場融資方面,近來有不少上市公司或其股東開出非常優渥的條件,如保證每年20%回報,而且提供多重抵押、擔保,甚至以市價30%將可流通股票抵押,確保每年回報,當然期限也短,可以一年、半年。此類業務,稱之為明股實債也好,明債實股也罷,就是一個沒標準的資產形式。投資創新應鼓勵大家小金額嘗試,從而為保險資產負債管理、提高投資收益探索新的道路。
推動投資和保險兩個輪子轉動
生命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嚴建紅
保險公司的使命是讓保險部分的消費型保險加上投資部分的理財型保險互動,這樣才能完成保險在社會經營過程當中的分工。
保險投資走向“大資管”時代能加速推動保險業使命的完成。
我們常說,保險是兩個輪子驅動的。依據國際經驗,大保險公司一定是投資和保險兩個輪子互動循環,管理的資產平分秋色。過去一段時間,在保監會的領導下,監管政策環境已經明顯改善,將保險投資真正推向了“大資管”時代,目前我們監管政策已經非常接近于經驗比例、安全比例、國際比例和行業共識,順勢基本上可以讓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將“保險”兩個字去掉,變做真正的資產管理公司,加入到銀、證、保、信的體系循環,而且更有優勢地推動保險公司兩個輪子循環。保險公司的使命是讓保險部分的消費型保險加上投資部分的理財型保險的互動,這樣才能完成保險在社會經營過程當中的分工。目前,除了少部分采取這種機制以外,大部分保險公司其實做的是投資收益。大家知道債券基金銷售成本只有千分之五,這就造成保險公司始終沒有真正發揮在金融行業中的保障作用。保險公司股東會進一步認識到,用這么高的成本賣一個投資型產品還不如融資。
此外,如果保險投資能夠在保險行業的整體戰略上布局,在包括體制重造和內部架構重造中間發揮更好的作用,我們完全可以依照國際樣板,資產內外部規模至少可以平分秋色,相當于再造保險,就完成了我們所說的大集團、小團隊的構架。
很多業內同仁談到壓力。其實壓力來自糾結,糾結來自職責沒分清楚。保險的使命要在保險集團內部分清楚。在資產配置上,保險公司一定要強化資產配置的作用,能做固定的就不要做浮動的,能自己做的就不要別人做,如果要別人做一定要選最優秀的,如果不知道誰是最優秀的,就采取FOF(基金的基金)模式。
要讓保險投資為金融服務的轉型作出貢獻,我建議相關監管在幾個方面的步子可以更大一些,:一是境外投資,特別是境外能源、資源領域的投資和新技術投資方面,無論是直投方式,還是通過FOF方式,步子可以更大一些;二是養老和醫療領域,步子可以更大一些;三是創業板和創投基金上,采取FOF的方式,步子可以更大一些。
“合作”是資管市場的主題
華寶信托有限責任公司產品創新與發展中心總經理 盧曉亮
“合作”是資管市場的主題,從世界范圍看,沒有一家機構可同時在各方面都做到卓越。信托和保險資管在資產配置領域可以相互結合,發揮各自優勢。
華寶信托是寶鋼的全資子公司,以風格穩健著稱,成立以來所有信托項目均按期兌付,目前管理資產近3000億元。保險險資政策出臺后,我們同多家保險公司進行業務合作和探討,感覺險資對信托比較感興趣,因為信托產品提供的預期收益率在7%以上,風險又相對可控。但我們在同險資尋求合作機遇時遇到的一個較大挑戰是,險資以往配置的主要是標準化產品。對于信托這類有代表性的非標準化產品,不能完全套用標準市場的思路或套路。標準化市場更多看發債主體的評級和償債能力,而非標市場除主體外還要看具體資產,非標產品可以將資產從主體剝離出來,形成對項目的保障。此外,風險和收益應該是相匹配的,同時要求高等級主體(資產)和高收益率,實現程度較低。
除了常規的信托項目合作外,今后我們同險資的合作還可以關注類資產證券化。我們之前做了多單標準資產證券化(銀行間市場流通),占當時市場份額的40%。資產證券化的標的資產分散度高,并有整套流程來切割資產現金流、設置產品風控措施和進行期間項目管理,如我們在2007年就做過汽車貸款的標準資產證券化。現在我們依靠標準資產證券化的管理經驗,在同一些銀行溝通,將車貸等資產做成信托產品,這種做法效率較高,且不需要審批,是我們今后同險資合作的拓展方向之一。
保險資管和信托同屬“大資管”市場,對于資管主體而言,關鍵詞是資產配置,設計公司戰略時,要充分考慮資產配置所涉及的各種能力,如獲取資金的能力、抓項目的能力,以及將資金需求和項目需求結合起來的能力。“合作”會是資管市場的主題,因為從世界范圍看,沒有一家機構可以同時在如此多的方面都做到卓越。信托和保險資管在資產配置領域一定可以相互結合,發揮各自的優勢,例如保險以吸引機構客戶見長,私人財富管理則是信托的特色,在資金方面,雙方天然互補;再如,險資具備標準市場以及流動性資金管理的能力,而在非標領域,信托則長于自己獲取項目,自己包裝形成風險和收益相對較合理的產品。我們應將這些能力組合起來,挑選好的——風格類似、管理能力較強——的合作伙伴,共享資源,形成戰略性的持久合作。
保險要融合到大金融中去
陽光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王德曉
金融行業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成本都在提高,保險自然無法不提高成本。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們必須積極面對金融混業的大趨勢,積極思變。
我覺得這一年多壓力很大。現在公司都有強烈的危機感,因為保險成本在提高,對投資收益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化解這一壓力?坦率地說,我們不能簡單地將保險成本的不斷提高歸咎于保險隊伍或其他因素,而是大環境使然,金融行業在利率市場化過程中,成本都在提高,保險自然無法不提高成本。
說到資管問題,我想起余額寶。余額寶大獲成功并不是因為其背后的貨幣基金做得多么好,而是在于網絡創新。由此引申,如果我們還固守著自己的那塊陣地,肯定不行。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我們必須積極面對金融混業的大趨勢,積極思變,才能守得住。在保險行業內,資產管理隊伍在思想上還是比較活躍的,要承擔起混業經營的責任,保險要融合到大金融中去。
搭建“大資管”平臺要具備兩個能力
董日成 瑞士銀行環球資產管理中國區主管
在搭建“大資管”平臺、管理更大規模的投資時,要具備兩個能力:一是隨時判斷和應對市場變化,做好資產配置;二是判斷應自己建立團隊還是應依靠外包或二者相結合,并做好相關制度設計。
瑞銀環球資產管理在海外有很多保險客戶,委托我們管理資產。在我職業生涯前期,也在保險公司工作過7年。我發現管理公司自有資金和接受第三方委托管理資產,有很大差異。管理自有資金,如果犯了錯誤,可在公司內消化,但接受第三方委托,則要承擔管理人的責任,要時刻注意,在操作投資時有沒有犯錯,有沒有利益沖突,有沒有公平交易。保險資管公司要特別注意法務風險,雖然資管業務原則上是客戶自擔風險,但海外有案例表明,如果資管方存在過失,如未能向客戶充分披露風險,或在執行時犯有過失,還是要對客戶進行賠償。
在搭建“大資管”平臺、管理更大規模的投資時,要具備以下兩個能力:
其一,資產配置能力。隨著中國市場的變化,未來會有更多對沖手段。比如房地產信托,市場變化越來越大,如果僅根據過去十年的經驗,我們在做判斷時可能會犯根本性的錯誤。除過去的經驗外,我們要加入很多判斷,以甄別未來市場會有什么風險,要做很多情景測試,依據市場變化進行投資組合,判斷會不會有極端風險情況出現,以及如果極端情況出現后,現金流能否把握。此外,市場布局有沒有問題?投資布置有沒有問題?比如過去發生過一些極端情況,保單10%或15%的資產要兌現,我們是否有充足的現金流保證兌現?如果沒有該怎么做?除配置外,還要判斷市場的大方向,同時要有有效的資產組合,以便萬一有緊急狀況出現能應對裕如。要具備這種能力很不容易。
其二,要判斷是應該自己建立團隊,還是應該依靠外包,或二者相結合?要做到這一點,制度非常重要:招什么人才,風險承擔制度如何設計等,都要充分考慮。以我們過去的經驗,一家資管公司無論如何強大,一定是有些產品做得好,有些產品做得不好,因此,需要建立一個機制,在進行外委管理時,應該知道不同的服務提供者各自的優勢和劣勢。
挑選管理人時,我們不是追求最高的回報,而是在總的資產配置布局下,總回報能否覆蓋負債成本,重要的是在達到預期目標的同時,將風險控制在預期范圍之內。進行海外投資外委管理時,每一個市場都有其特點,不同的管理人風格也不同。挑選管理人時,要有充分的判斷依據,針對不同的資產組別,判斷其風格、屬性、收益、風險,在預期的風險之內去做配置。我們一般建議尋求一種平衡,比如配置資產組合時,單一組合規模不必太大,如10億美元,配的項目也不一定太多,可能只是20個管理人,有各自不同的風格,如股票型的可能配兩三家,在市場不同狀況之下可以做到互補。
當資產規模發展到很大時,如果通過自主投資和外包結合,可將效率擴大很多。我們應該清楚自己追求什么,是相對回報(beta),還是絕對回報(alpha)。追求相對回報比較簡單,如果追求絕對回報,現在國內能提供的工具還較為有限,但海外已有很多對沖工具,讓投資者可以鎖定收益。反過來看國內,我們也在探討一些非標產品,如果風險較高,我們可不可以做一些結構性的設計,分優先劣后級別,讓保險資金能拿到較好的現金流,同時有比較固定的收益,其他劣后投資則可以承擔更高的風險,獲取超額收益,這些是可以下一步再深入探討的。
險資投資在合適地產項目風險可控
穩盛投資資產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長春
選擇合適的項目,選擇合適的物業形態,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在合適的時點,險資投資在地產發展和資產項目上,風險應該是可控的。
過去20年的時間,中國城市化從以前的30%, 上升到2013年的52.5%, 中國的城市發展進程主要驅動力是房地產住宅開發、工業區和開發區的開發。20年的房地產高速發展和資產增長過程中,房地產行業也許是高盈利行業,但投資回報最高的應當是房地產投資者——過去10年,房產增值是中國所有資產投資中增值最高的,基本上實現6倍以上的資產回報。
但中國如果繼續沿著開發區和住宅驅動方向發展,城市會成為我們的累贅。下一步,中國的新城鎮開發模式和開發愿景是實現城市就業和生態環境保護共同進步,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輕松,讓城市更美好,這才是讓城市回歸生活的主題。
未來的20年是中國城市化率從52.5%增加到75%的城市發展成熟期,在未來的城市化進程中,不同層次的城市處在不同的發展周期,每一個城市也有不同的發展區域,和不同發展主題的項目。選擇合適的項目,選擇合適的物業形態,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在合適的時點,險資投資在地產發展和資產項目上,風險應該是可控的。
被動投資者的全球配置眼光
付山 維梧資本管理合伙人
“大資管”要求我們有全球配置資源的眼光,建立起在全球進行資產配置的團隊和能力。
之前我研究過全球最大的8家資管機構,分析了一下它們是怎么做的,不同的金融機構對資管的性質有什么區別,銀行“大資管”與保險“大資管”有什么區別。
首先,就資管而言,或就投資的性質而言,保險公司同其他金融機構有一個最顯著的區別,就是保險資管是被動的,目的是保證資產價值穩定,因此我們對保險行業的投資收益應有一個理性預期,所有的投資,要兼顧風險匹配、資產負債匹配,以及期限匹配。合理的預期是我們做好保險行業“大資管”的一個最根本的前提。
其次,中國保險行業當前投資收益率的變化跟大家講的因素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比如由于銀行利率市場化水平逐步提高,基礎價格在上升,因此金融活動整體在變,接下來匯率也會變化,這是不可逆轉的。中國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的時間表已經很清晰,我預計到2017年前后基本實現利率和匯率市場化。這種情況下,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以每年幾千、上萬億元人民幣的速度增長,則資管旗下數萬億人民幣的資金,如果只是在中國境內進行資產配置,就好比如此龐大的一條船,放在這么小的池子里,肯定開不起來。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優勢肯定沒有享受到,也無法實現不同市場之間的對沖;在經濟周期不同的市場間進行不同經濟周期時點對沖也享受不了,因為規模太大,已經沒有人能做你的交易對手。
因此,中國的保險機構真正要搞“大資管”,要有在全球配置資源的眼光,要建立起在全球進行資產配置的團隊和能力,要向國際上成功的大機構學習。拿基金來說,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基金?上千個投資基金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數家珍?能不能看到每個管理經理的業績?有沒有有效的跟蹤、管理體系?這些要有整套制度。我們應該學習和建設這種能力。
最后,作為被動投資者,進行高風險、高收益的另類投資時,我們應該持更加謹慎的態度。我主張起步階段盡量找國外優秀的管理人進行合作,逐步培養出那種感覺來。
舉個例子,美國百仕通(Blackstone)集團旗下地產基金現在是除美國“兩房”以外最大私人住宅擁有商,2012年以來,購置了10億美元以上的個人住宅,裝修后出租。現在這些住宅的租金現金回報率是11%。這個產品馬上吸引了各大保險公司特別關注。這個例子說明,如果我們能找到很好的委托投資管理人,一起創造出優秀的產品,對自身投資價值的提升,甚至對提高與其他資管機構合作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據我觀察,美國每次大的金融危機爆發后,都伴隨著一輪新的科技革命,完成轉型。這次金融危機之后,有兩類新技術漸成氣候,一是頁巖氣、頁巖油技術,二是機器人技術。
過去五年中,美國頁巖油氣開采量大概是五年前15倍,美國很可能近兩年就成為能源凈出口國。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轉變。美國的能源價格大幅下降,對外也無須再遷就石油出口國,這將對全球產業布局和地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
再看機器人技術,美國在此方面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如果機器人大量取代人類勞動,則中美兩國制造業的成本對比可能發生不利于中國的逆轉。這對中國的經濟轉型又意味著什么?
面對這兩項新技術,在進行投資產業布局時,我們應未雨綢繆。保險資金的投資一定要注意這些大趨勢,抓住大趨勢,才能實現不同經濟成長周期的風險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