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拓寬:保險資金可投資不動產
明確合同時限:投保人提出要求,經保人同意,合同成立
合同滿2年,保險公司不得以投保人未履行告知義務解除合同
細化理賠時限:30天內做出核定
每經記者 胡俊華 朱小雯 發自上海
昨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對包括《保險法修訂草案》等在內的多部草案進行了審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拓寬了保險資金的運用渠道,規定保險資金可以投資于不動產。
從法律上確認保險公司的投資行為被看成一大利好消息。中央財經大學保險系主任郝演蘇教授表示,有人稱這是“拯救房地產”之舉,但這無異于“天方夜譚”;此舉不過是給保險資金一個“名分”,不必大驚小怪。
加強被保險人利益保護
與現行保險法條文規定相比,修訂草案明確了保險合同成立的時間界限:“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保險人同意承保,保險合同成立。”此外,保險法修訂草案亦增加規定:“依法成立的保險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投保人和保險人可以對保險合同的效力約定附條件或者附期限!
同時,草案借鑒國際慣例,增設了“不可抗辯條款”,即規定保險合同成立滿2年后,保險公司不得再以該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解除合同。
針對消費者反映集中的“投保容易理賠難”現象,保險法在此次修訂中,擬將 “書面通知所缺索賠材料”“30天內做出核定”“拒賠時說明理由”等服務承諾明確寫入法律條文。
與財產保險不同,人身保險合同中存在“受益人”這一主體,理賠較易發生爭議。修訂草案表示,實施非法行為的受益人喪失受益權,但保險公司并不因此免除賠償責任,被保險人的利益仍然受到保護。此外,修訂草案還明確 “推定受益人死亡在先,被保險人死亡在后”,其立法意旨也是側重保護被保險人利益。
保險資金可投資不動產
《保險法修訂草案》中最引人注意的內容是保險資金的投資渠道將進一步被拓寬。
據悉,原《保險法》第105條規定,保險資金可投資于“銀行存款、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等渠道,而審議中的修訂草案將這一投資渠道調整為 “銀行存款、買賣有價證券、投資不動產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資金運用形式!
修訂草案增加的不動產投資部分,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投資”。
投資細則并未出臺
“此前,由于投資渠道狹窄,多數保險公司早已準備進軍房地產行業,”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優質房地產項目可為保險公司帶來較為穩定的回報,!钡珜徸h中的修訂草案并未對投資細則作出具體規定。
而曾參與該修訂草案的南開大學保險系教授朱銘來表示,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領域,這一問題比較敏感,因為不動產投資這一概念比較寬泛,具體涉及哪一個不動產投資領域,以及具體的投資比例,《保險法修訂草案》并沒有相應的規定。
僅僅給保險資金一個名分
而郝演蘇教授稱,此前保險公司大多有進行不動產進行投資,而修訂草案 “只是給保險資金一個名分”,將這一投資行為“合法化”,不必大驚小怪。
郝演蘇對 “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將拯救房地產業”這一說法進行批駁,他稱,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比例不會太高,預計只有“5%~10%”,并會對投資不動產設置相關的 “防火墻”。因此,寄希望于保險資金來“救市”的說法,無異于“天方夜譚”。上海元昊投資研究員陳名稱,從全球范圍來看,西方國家的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的比例也很小,加上不動產項目投資評估很難,流動性差,風險也較大,收益率不會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