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公司四招應對
“在我看來,新的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在并沒有試行的情形下頒行,一個可能的意圖是,保監會希望盡快督促那些沒有實力為保險公司增資的股東讓位于實力更強的股東。”上述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直言,這與保監會即將允許銀行參股險公司試點的做法遙相呼應。
“引進像工商銀行(601398.SH,1938.HK)、交通銀行(601328.SH,3328.HK)這樣的金融機構,更有利于保險業繼續做大做強,作為后防的償付能力才能更高枕無憂。”該負責人稱。
“保監會此番頒布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其實是對廣大投保人的一種負責任的態度。”合眾人壽一管理層人士對此表示贊同。
償付能力即為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7月29日,保監會主席助理、新聞發言人袁立稱,償付能力不足并不就意味著公司會破產。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某些保險公司可能會在發展過程中由于未及時補充資本金、業務發展較快等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償付能力不足。
目前壽險公司解決償付能力大致有四種方式:一是增資擴股;二是上市融資籌措資本,但“最近三年連續盈利”等條件是一大門檻;;三是發行次級債券;四是財務再保,但成本相對偏高。
據保監會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以來,共有23家保險公司完成了增資計劃,增資數額約135億元,部分公司償付能力不足的狀況得到了緩解。
上述壽險公司相關負責人稱,上市融資能最快消除償付能力不足隱患。例如,人保財險(2328.HK)和中國人壽(2628.HK)在2003年底先后于香港上市后,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超過法定最低標準的1.9倍和5.6倍。
但其亦承認,目前資本市場極度低迷的大背景下,保險公司上市籌資無疑望梅止渴。
改善償付能力的第三條道路——通過發行次級債券補充資本金——保監會早在2003年就開始探索。人保、新華、泰康、太平、合眾等曾先后通過發行次級債,提升了償付能力水平。
即使那些償付能力充足的保險公司對次級債亦是垂青異常。生命人壽相關負責人稱,“雖然公司的償付能力超過120%,但生命人壽的次級債發行計劃也等待保監會的批準。”
對于保險公司通過發行次級債來彌補償付能力不足,有專家卻提出質疑。
“由于保險公司與銀行之間的次級債通常都被對方所認購,因此兩者之間是否真的付出真金實銀值得懷疑。”該專家對此頗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