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日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實行分類管理
保監會監管新規定的出臺,有利于區分保險公司中的“優等生”和“差生”,“優等生”可望得到進一步青睞,“差生”則面臨退市風險。
據了解,我國還未發生過保險公司破產先例。
如果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有問題,你會買它們的保險嗎”昨日,深圳某壽險公司的營運部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反問記者。
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不足,理論上講可能出現到期的保單得不到支付,該理賠的可能得不到理賠。不僅是記者,每一位投保人都不會到償付能力有問題的保險公司投保。
令業內大為震動的是,近日,保監會出臺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規定》,首次將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劃分為三類,并對償付率不足100%的保險公司,揮起限制股東分紅、限制開立分支機構等“九根大棒”,嚴加監管。該《規定》9月1日起正式生效。業內人士認為,這一規定對于業內影響巨大。如果嚴格執行,很可能有的保險公司就會關門退市或被迫重組。
背 景
12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
昨日,深圳某壽險公司的營運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了《規定》的出臺背景。今年1至5月,全國壽險突飛猛進,同比增長60%,深圳同比增長高達66.5%。其中增長最快的是銀保產品。銀保產品多為投連、萬能、分紅等具有投資理財功能的產品,買這些產品的人更看重收益。而此類產品的收益又與資本市場的起伏密切相關。比如投連險,目前單位價格均大幅下滑,跌幅最大的已達45%。如果客戶大面積要求退保,就會逼迫保險公司拋售股票,保險公司的拋售,則會引發股票價格進一步下挫,進而形成惡性循環。加上銀保產品手續費較高,保險公司償付風險明顯增大。即便是在銀行發售的保險產品,也有一定的保障功能,客戶投訴、理賠扯皮就在所難免。因此,在今年三四月份,保監會就曾對償付風險做過提示。
在產險方面,手續費過高,違規低價銷售一直是行業頑疾。有些保險公司償付風險已暴露。據記者了解,近日深圳保監局已就銀行、郵政等保險產品,手續費過高、銷售誤導情況抬頭等發出警示,要求各保險公司注意風險。種種跡象表明,受資本市場大幅下挫的影響,保險行業的償付風險正在積蓄。
在近日召開的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新聞發布會上,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袁力稱,今年一季度,絕大多數保險公司都滿足了償付能力充足率的要求,占比為87%。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則直截了當告訴媒體記者,目前有12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
業內人士認為,這正是保監會進一步細化保險償付能力監管規定的大背景。
影 響
“差生”退出 市場才健康
吳定富的話音剛落,近日已有9家保險公司開始增資。深圳保險同業公會有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實行分類監管,肯定對保險行業有很大影響。過去大家一直在叫喊保險行業應該有市場退出機制,一個完整的、健康的市場經濟制度,既應有準入制度也應有退出制度!兑幎ā返某雠_是一個基礎性工作,可以區分“優等生”和“差生”,這是“差生”退出市場的前奏。保險等金融類公司雖然不能像彩電行業那樣想進就進,要退就退,但是逐漸建立謹慎的退出制度應是大趨勢。
有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是一個動態指標,有的今年達標,未必明年達標。在財產險業內有一句俗話是“三打二勝”,是指三年經營,往往有兩年盈利一年虧損。而對于一家新開張的壽險公司而言,在最初的5至8家虧損很正常。因此,償付能力不足到什么程度、持續多長時間均需進一步細化。
一位壽險公司的資深人士昨日告訴記者,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實行分類監管,加上保監會還將出臺一系列配套的措施,相信對財產險公司會有立竿見影的監管效果。未來保險行業出現一兩家公司被迫重組,不會令人稱奇。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嚴格執行新的監管政策,將會對違規操作的保險公司有很大震懾力。不計血本打價格戰的頑疾肯定會得到抑制,投保人也會很快感受到市場的變化。
支 招
投保人應關注償付力
加強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將有利于保險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也將很好地保護投保人的利益,這已是各方共識。
深圳保險同業公會有關人士表示,投保人無論在投保前,還是在投保后均應密切關注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買了一張保單后,就束之高閣等待到期賠付的態度并不可取。
另一方面,記者發現不少人對國內保險公司能否持續經營心存疑慮。我們常聽說的觀點是,“保費一交就是二三十年,誰知到時這家保險公司還在不在?”這種疑問的潛臺詞就是在關注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深圳資深保險律師欒永明昨日就此問題向記者解釋說,《保險法》第87條表明,“保險公司一旦不能支付到期債務,經保監會同意可以破產”。這說明保險公司不是資不抵債了,自行申請破產就可破產,還需經保監會同意。對壽險公司而言,《保險法》第88條規定,即便是依法破產的壽險保險公司,“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必須轉移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边@等于給所有人壽險保單加了道防護網,使投保人的利益有了法律保障。壽險客戶的風險在于,一旦上述情況發生,投保人是否能夠得到足額支付,法律并未明確。
就財產險公司而言,因為大多保單為一年期短期保單,《保險法》并未明確要求其在破產前需將其業務轉移。因此,假如你買了一家公司的車險,如果是明年10月到期,而在此前這家保險公司依法宣布破產,理論上講你則只能等待破產清償。
據了解,我國還未發生過保險公司破產先例。僅出現過一家財產險公司被托管,一家壽險公司被重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