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又快又好地發展保險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8日 15:01 解放日報 | |||||||||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從戰略和全局出發,描繪了我國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了2006年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對于保險業來說,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關鍵在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十六大以來的保險工作,為保險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保險業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
“十一五”時期,保險業將怎樣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加快創新進程,正確處理影響發展的重要關系,在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春節期間,中國保監會主席、黨委書記吳定富愉快地接受了《保險周刊》記者專訪,暢談我國保險業的諸多熱點問題。 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面貌發生深刻變化 此次專訪吳定富的話題,首先從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面貌發生深刻變化開始。 (以下問、答分別用《保險周刊》和吳定富表示) 《保險周刊》:吳主席,十六大以來,保險業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一手抓加快發展、一手抓防范風險,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請您介紹一下,都有哪些方面哪些深刻的變化好嗎? 吳定富:主要在六個方面發生了變化。 一是思想觀念發生新變化。保險業干部員工從上到下,深刻認識到必須把保險業發展置身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樹立了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務全局的指導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的觀念,對事關保險業改革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如促發展和防風險的關系,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速度與質量、結構、效益的關系等,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好的把握。 二是行業發展邁上新臺階。2005年,全國保費收入達到4927億元,是2002年的1.6倍,年均增長17.3%左右;保險總資產超過1.5萬億元,是2002年的2.4倍。我國保費收入世界排名第11位,比2000年上升了5位。2005年,共有保險公司93家,其中保險集團和控股公司6家,財產險公司35家,人身險公司42家,再保險公司5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5家。初步形成了國有控股(集團)公司、股份制公司、政策性公司、專業性公司、外資保險公司等多種組織形式、多種所有制成份并存,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 三是改革取得新突破。在金融業率先完成了國有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國人保成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國有金融企業,中國人壽創造了2003年國際資本市場首次公開發行的最高紀錄,中國平安成為第一家以集團形式在境外上市的金融企業。在《財富》雜志評選的2005年世界500強中,中國人壽排名212位,比2003年提高了78位。中國平安上市以來,股票市盈率始終在30倍左右,是全球保險業平均的2.5倍;市凈率始終在3倍左右,是全球保險業平均的2倍,兩項指標在全球金融類上市公司中均為最高。 四是監管形成了新體系。根據保險機構和保險市場發展的情況,積極探索建立了以償付能力監管、市場行為監管和公司治理結構監管為三大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框架,加大了監管的力度,提高了監管的有效性。 五是風險防范取得新成效。目前,保險業沒有大的系統性風險。存量風險得到有效化解,除中國人壽集團外,其他壽險公司的利差損問題基本得到解決。中國人壽集團的利差損,不僅得到了財政部共管基金的支持,而且通過股份公司分紅、拓寬新的業務領域、盤活存量資產和提高資金運用收益等方式,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時,較好地防范了其他金融行業風險向保險業的傳遞。 六是對外開放呈現新局面。保險業認真貫徹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統籌保險市場的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堅持對外開放的主動性、安全性和漸進性,注重引進資本實力雄厚、管理先進、與我國保險市場互補性較強的外國保險公司,促進了中外資保險公司公平競爭、共同發展。進入《財富》雜志世界500強的46家保險公司中,已有27家在華設立了營業機構。保險業入世過渡期已經結束,保險業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呈現出合作共贏、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和諧發展的新局面。 改革成為保險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保險周刊》:保險業的發展變化得益于改革,近年來保險業在推進改革、防范風險、基礎工作等方面主要抓了哪些工作? 吳定富:十六大以來,我們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并把保險公司改革作為保險業改革突破口,從三個層次不斷推向深入。 以國有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造為基礎,保險業重點解決了組織形式的轉變。除政策性的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外,所有中資保險公司都采取了股份制的組織形式,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創造了條件。以三家最大的保險公司成功在境外上市為契機,保險業重點解決了管理體制的轉變。通過境外上市,引入 AIG、匯豐集團等國際著名的金融保險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改善了股權結構,增強了深化改革的外部壓力,激活了建設合格境外上市公司的內在動力。以鞏固和發展改制上市成果為新的起點,保險業重點解決經營機制的轉變。加強公司治理結構和內控制度建設,全面推進用人制度改革,實施業務流程再造,逐步走上了良性運轉、健康發展的軌道,改制上市對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產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我們高興地看到,改革迸發的活力正在成為推動我國保險業健康快速發展的強大動力。 在切實防范化解風險方面,我們明確了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強化監管的工作思路。2002年對保險公司進行改制上市前,保險業整體面臨著資本金短缺、償付能力不足、不良資產難以消化、歷史包袱沉重等困難和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風險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控制,發展也只是空談。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三家保險公司通過改制上市,在境外共籌集資金487億元,充實了資本金,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不足的狀況,為全面實施償付能力監管奠定了基礎,增強了抗風險的能力。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我們認識到,保險經營隨時會面臨各種風險因素,必須居安思危,建立防范化解風險的長效機制。我們以公司內控為基礎,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以現場檢查為重要手段,以資金運用監管為關鍵環節,以保險保障基金為屏障,建立了保險業防范風險的五道防線。特別是以保險保障基金制度為標志,率先在金融行業建立了市場化的風險自救機制,在保險公司被撤銷或宣告破產等情況下,被保險人仍能得到合理的補償。 在扎實推進各項基礎工作方面,我們緊緊抓住關系保險業長遠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大力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加強保險法制建設。十六大以來,共出臺22項部門規章和一系列規范性文件,為依法經營和依法監管提供了法制保障;加強精算制度建設,規范準備金提取標準,編制了比較精確的生命表,為提高保險經營管理的科學性提供了制度保障;加強保險資金管理,穩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加強保險資產負債匹配管理,為防范資金運用風險和提高資金運用收益創造了條件;加強信息化建設,督促保險公司加大信息化建設投入,加快監管信息系統建設,為改善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和加強保險監管提供了技術支撐。 發揮保險在服務和諧社會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保險周刊》:吳主席,十六大以來的保險工作,為保險業抓住“十一五”時期的發展新機遇,適應形勢變化帶來的新挑戰,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成為保險業持續發展的新起點。那么,“十一五”時期,在經濟社會發展為保險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的情況下,保險業將會發揮怎樣的作用? 吳定富:作為金融服務行業,保險業存在的價值在于能夠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服務,保險業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依我之見,保險業可以在三個方面發揮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促進經濟發展,此為其一。利用保險業的資金融通功能,有助于促進傳統的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向現代的多層次、多支柱的金融體系轉變,大大提高金融體系配置資源的效率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協調性,為經濟建設積累巨額長期資金。目前,保險機構已成為債券市場第二大機構投資者和資本市場的重要機構投資者,保險資金運用對投資的支持作用越來越突出。此外,通過消費信用保證保險,可以促進消費增長;通過出口信用保險,可以保障本國企業創匯和收匯安全,促進出口貿易;通過經濟補償,可以使受災企業和群眾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保障經濟平穩運行。 完善社會保障,此為其二。利用保險業的經濟補償功能,有助于促進傳統的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風險轉移和分攤機制向現代的市場化的風險轉移和分攤機制轉變,大大提高社會的風險管理水平,為完善社會保障、促進社會穩定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例如,大力發展商業養老健康保險,為社會公眾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商業養老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可以為那些未享受社會保險的人口提供一定的養老健康保障,為那些已享受社會保險的人口提供靈活多樣、保障豐富的養老健康保險服務,從而擴大全社會的養老健康保障覆蓋面,提高全社會的養老健康保障水平。同時,運用商業保險,將市場機制引入社會保險管理,可以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效率。 輔助社會管理,當屬其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保險是運用市場機制進行社會管理的重要方式。利用保險業輔助社會管理的功能,有助于促進傳統的以政府為中心的社會管理模式向現代的不同組織機構分工配合的社會管理模式轉變,大大提高社會運轉的效率。例如,通過大力發展責任保險,用商業手段解決責任賠償等方面的法律糾紛,有利于降低社會訴訟成本,提高解決糾紛的效率;通過在煤礦等高危行業建立強制保險制度,可以提高生產安全管理水平,分擔部分政府責任;利用保險公司的網絡、渠道以及有針對性的保險補償機制,保險業可以成為政府保護困難群體的重要載體。 加快創新進程推動保險業又快又好發展 《保險周刊》:新年伊始,聽說您就特別強調:保險業要確保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關鍵在于加快創新進程。講到創新,你覺得怎樣才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建設創新型行業,以創新推動保險業實現科學發展呢? 吳定富:實現保險業又快又好發展,首先要推動發展模式創新,引領保險業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為此,應堅持做到“六個必須”:必須牢牢抓住發展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不斷增強服務功能,拓寬服務領域,加快發展步伐,做大做強保險業,逐步改變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局面;必須切實轉變增長方式,科學合理地開發保險資源,走內涵式、集約型發展道路,提高保險業的綜合競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必須把創新作為保險業發展的不竭源泉,圍繞客戶需要創新產品設計、銷售和服務,挖掘保險的潛在需求,實現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提高統籌發展的能力,既要為發達地區、優勢產業和城市居民服務,更要為欠發達地區、困難行業和農村居民服務;必須堅持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把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風險保障、對經濟社會進行全方位風險管理作為保險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一手抓加快發展,一手抓防范風險,把防范風險當作保險業的生命線,立足防范,標本兼治,建立健全保險業防范風險的長效機制。 其次,要推動保險監管創新,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保險監管體系。一是創新監管理念。把保護被保險人利益作為保險監管工作的根本目的,使監管工作成為防范金融風險、促進行業發展的有力手段。在監管工作中應體現成本效益的理念,合理設定機構和職能,根據監管對象的性質有效配置監管資源,提高監管工作效率。應樹立動態、系統的監管理念,促進保險監管向動態化和系統化方向發展,形成監管工作的合力。二是創新監管模式。構建以償付能力監管、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和市場行為監管為三大支柱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把償付能力監管作為保險監管的核心,有效發揮償付能力監管在規范市場競爭、防范和化解風險方面的核心作用,發揮公司治理結構監管在促進保險業科學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發揮市場行為監管在維護保險市場秩序和保護保險消費者利益方面的屏障作用。三是創新監管手段。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及時獲取保險公司的相關信息,對其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動態預警和監控,確保保險市場不出現大的風險。 第三,要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建立滿足發展需要的人才隊伍。人才是興業之本。必須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建設好以監管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保險營銷人才為主體的四支人才隊伍。具體而言,一要創新人才工作機制。遵循人才資源開發規律,堅持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改革取向,同時發揮保監會依法管理保險人才隊伍的職責,建立和完善保險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準入與退出機制。應著眼于保險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大膽使用一批人才;著眼于優化保險人才隊伍結構,大力引進一批人才;著眼于保險業的可持續發展,迅速儲備一批人才。二要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針對保險業目前人才數量嚴重不足和人才培養相對分散的現狀,建立相對集中的人才培訓機制,加大對保險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力度。三要創新人才激勵約束機制。建立以業績為依據,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切實解決目前保險市場存在的對人才重激勵、輕約束的問題。 正確處理保險業發展中的重要關系 《保險周刊》:依您之見,保險業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道路,實現又快又好地發展,應正確處理好哪些重要關系? 吳定富:概括來講,應處理好五個方面的關系:發展與監管的關系。發展與監管的關系,在本質上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應通過監管促進保險業實現科學發展。離開發展談監管,保險監管工作就會迷失方向,在監管資源的配置上和監管手段的選擇上就會無的放矢;離開監管談發展,保護被保險人利益和保險業風險防范工作就無法落到實處,保險業的長遠發展就失去了根本保障。從我國保險業近年來的發展實踐看,要做到以監管促發展,關鍵是在維護良好市場秩序、促進保險市場誠信建設、防范保險市場風險隱患和為保險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等方面下功夫。 速度、效益與規范的關系。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是保險業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服務的前提。當前,我國保險業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只有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才能更好地滿足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獲得良好的效益,是保險業保持較高發展速度的必要條件。加強自身資本積累,保持較強的資本實力和充足的償付能力,增強對社會資本的吸引力,都要求保險業保持良好的效益。規范誠信經營,是保險業獲得良好效益的基礎。如果市場秩序混亂,保險業的利潤就會在惡性競爭和違規經營中大量消耗;如果保險公司不誠信經營,保險業就不能贏得社會信賴,保險市場規模擴大和保險企業發展就失去了依托。 自身發展與服務全局的關系。一方面,應繼續加快發展,做大做強保險業,以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需求;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良好經濟社會環境,進一步推動保險業創新發展。 立足當前與謀劃長遠的關系。只有立足當前,認清我國保險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從實際出發,解決保險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做好資本、技術、人才等各方面的積累和準備,才能夯實保險業長遠發展的基礎;只有著眼長遠,把握發展方向,拓寬發展思路,用好發展機遇,掌握發展全局,才能在長遠發展中提高全社會的保險保障水平。應合理開發保險資源,不斷培育新的保險需求增長點,大力發展養老保險、健康保險、責任保險和“三農”保險等,形成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文化環境相適應的保險需求結構,堅決制止用惡性價格競爭、欺詐誤導等方式對保險資源進行粗放式、掠奪式開發的短期行為。應順應金融綜合經營不斷發展的趨勢,提高保險業的專業分工水平和整合資源能力,不斷增強保險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加快國內發展與擴大對外開放的關系。一方面,應緊緊抓住和充分利用難得的戰略機遇期,加快做大做強我國保險業,增強我國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把擴大對外開放和積極利用國外保險市場與堅決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結合起來,把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與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結合起來,增強我國保險業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本報記者 邱懷友 實習生 紀云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