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天翔 發自上海
眾保險公司對健康險業務已普遍表現出“心向往之,力所不至”的心態。
目前,作為典型市場的上海、北京兩地,健康險賠付率不約而同地出現了超過20%的增長速度。
昨天,《第一財經日報》從上海保監局非現場監管工作會議上了解到,截至2005年9月底,上海保險市場保費收入248.38億元,同比增長6.24%,其中壽險公司保費收入177.87億元,增幅2.05%。但記者同時也注意到,上海市場的健康險和意外險賠款支出分別達到4.96億元和1.01億元,增幅為 22.46%和16.61%。
幾乎同時,北京保監局也公布了該市場9月份的數據統計情況。截至2005年9月底,北京市場實現保費收入421.3億元(包括中意人壽200億元團險),同比增長101.7%,壽險保費收入339.0億元,同比增長157.3%,其中,健康險和意外險保費收入31.2億元,同比增長19.4%。和上海情況一樣,北京市場上的健康險和意外險賠款和給付達到了8.2億元,同比增長39.2%!
另外,記者從上海市場上了解到的消息是,保險公司為了應對健康險賠付率過高的問題,個別公司正醞釀對個別產品提高健康險保費。“對銷售中的健康險產品進行提價,這很容易讓保戶對保險公司當初設計該產品時的費率精算水平產生懷疑。”上海財經大學保險系一位專家表示,“目前稅收優惠政策不足,個人購買商業健康險的保費都在稅后支付,沒有減免稅或延稅等優惠政策,不利于鼓勵個人為自己的健康投資,因而不能將潛在的需要轉化為有效的需求。”
此前,平安健康險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冠新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健康險在各家保險公司當中都是“快進快出”、“大進大出”的業務,其利潤相對較低的特性,決定了是屬于“跑量”的業務。目前,國內還存在著各地區經濟、醫療、社保等多方面發展不平衡的現象,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健康險的發展,同時也導致了國內健康險數據的極度缺乏。“畢竟沒有數據支撐的健康險業務不是保險,而是賭博。”
“保險公司在產品價格、市場策略等重要環節上的頻繁變化讓健康險徘徊不前。”上海一家保險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健康險的專業復雜性決定了它對資源的需求是巨大的。如果先做‘大’,則風險太高,如果先做‘強’,則必須有大量的資金、技術和人才等資源投入。保險公司的健康險業務正在陷入一個短時間內無法跨越的瓶頸。”
業內人士還認為,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服務體制改革的逐步推行,使得商業健康保險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但由于健康保險業務的風險特性,決定了其“易做但難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