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陳靜濤 張延龍) 黃金周前夕,旅游保險本應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但記者昨日采訪發現,不少保險公司、旅行社等表示,與黃金周的旅游熱相比,旅游意外險卻遭到游客“冷遇”。
游客:多花這錢沒必要
昨日上午,記者對一些準備“十一”出游的消費者調查發現,大多數消費者對買旅游意外險存在一種僥幸心理,而一些消費者把意外險寄托在旅行社身上。同時,一些消費者認為就是買了意外險,出了事索賠非常麻煩,買與不買是一樣的,還是干脆不買。
據記者調查發現,有一半以上的消費者表示在旅游時根本不購買旅游保險,另有一些旅游者還說不清自己是否購買過旅游保險。
據了解,目前一份旅游意外險所需的費用大約是在10~20元左右。同時,記者了解到,在市場上,可以被公眾選擇的旅游險種數量還是比較少的。
記者在對旅行社調查時了解到,不少旅行社對旅游意外險不是很積極。他們認為,盡管出發點是為游客好,但游客們卻不見得領情,所以還是不提為好。
保險公司:做起來成本太大
“這一險種基礎的推銷工作對公司來說,成本太大了。”某人壽保險公司西安分公司的工作人員認為,旅游意外險與目前的旅游黃金周關系不大,他們只是按照平常的方法來操作。
據一些保險公司表示,旅游保險對游客來說是好事,但對保險公司來說卻是一份小保險。保險公司賣一份“旅游意外險”收入不足10元,公司“很難表現出積極的態度來”。他們還表示,自旅行社責任險強制執行后,旅游意外險少有人詢問,游客投保率非常低。因此沒有一家保險公司愿在這方面下大力氣。
上海財經大學旅游系何建民主任表示,一份旅行社責任險并不能保證游客整個行程的安全無憂,還需其他險種。消費者不但要意識到意外保險的重要性,還要了解實際操作購買意外險的經驗,這樣才能把旅游中的風險降到最低。他建議,要加快保險立法,規范保險市場。同時,保險公司應開發一批新的保險產品,調動起游客買保險的積極性,以打破目前尷尬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