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行業(yè)動態(tài) > 正文
 

匯金推動金融巨變 明年將控股保險公司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9月19日 10:07 證券日報

  劉峰

    北京金融街甲23號平安大廈的7層。

  透過一間會議室的玻璃墻,可以看到匯金的工作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埋頭工作。

  就是這個安靜得如同一汪湖水的匯金公司,推動了國內金融格局的巨變。

  從控股國有商業(yè)銀行,到注資銀河證券、申銀萬國和國泰君安3家券商,再到直接或間接控股諸多金融機構如中國建銀投資、中金公司,甚至有消息說,明年它將控股保險公司,我們能看到一艘超級金融控股“航母”正徐徐駛來。

  匯金路線圖

  這是央行拯救券商系列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天注定會載入中國金融史冊2005年8月8日,注冊資本金為70億元的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這是經國務院批準第一家正式冠以“金融控股”名稱的公司。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夏斌回憶說,此前,中信曾向國務院打過報告,欲以“金融控股”為名,但批復回來的名稱中,“金融”兩字被抹去。

  作為第一家名正言順的金融控股公司,中國銀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將控制三家公司,即銀河

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銀河投資有限公司、銀河基金公司。銀河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將收購銀河證券的優(yōu)良資產即它的經紀業(yè)務,成立銀河投資來處理銀河證券的不良資產部分。

  銀河是匯金注資的第一家券商,但并不是最后一家。申銀萬國和國泰君安也分別獲得匯金25億元和10億元的注資。不過匯金官員也透露,完成這三家證券公司的重組后,匯金不再注資券商,而是要回到老本行中。

  什么是匯金的老本行?這要從匯金的誕生說起。2003年12月16日匯金注冊成立時,是作為承擔市場化方式“注資兩行中行和建行”使命而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當時的決策者將匯金定位為通過市場化方式推動國有商業(yè)銀行改革輕裝前進的一個機構。

  但注資僅僅是開始,此后匯金花費了大量精力推動中行、建行建立一個現代的公司治理結構,其董事會和股東大會也開始運轉。有了這兩家的經驗,工行改革的步伐明顯加快。匯金一位官員說,接下來要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問題相對較多的農業(yè)銀行身上。

  作為國有商業(yè)銀行的出資人,匯金帶來的一個附屬品是,中國建設銀行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建投這個子公司,匯金借此間接控股了中金公司。不過,按照匯金公司人士的說法,中建投更像是匯金的兄弟,今后出資券商等更多要由中建投來完成。

  從虛殼公司到“淡馬錫”

  至此,匯金公司已將觸角伸向多個金融領域,通過600億美元外匯儲備和部分貸款資金,控股或參股數家金融企業(yè),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框架。

  很多人還記憶猶新國家決定成立匯金公司對中行、建行進行注資時,很多專家將匯金解讀成為注資而設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是一個虛殼公司。但隨著謝平和一批來自不同監(jiān)管部門的董事到位,匯金的職能慢慢由虛轉實。此后,在推進中行、建行以及工行等國有商業(yè)銀行改革中,匯金發(fā)揮起出資人的職能。

  肯定匯金成績的同時,一個疑問隨之而來———中央匯金公司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一方面,它履行幾家國有商業(yè)銀行的出資人職責,另一方面,它還進軍證券等其他領域。匯金是不是成了金融國資委?

  匯金總經理謝平否認了這種說法,“不一樣,匯金是家公司。公司的形式有利于中行、建行改革治理結構,國資委不參與分紅,匯金參與分紅,國資委不派董事,匯金派董事,這就是壓力。”

  外界對于匯金爭議比較大的是其注資券商的行為,對此,匯金公司副董事長汪建熙解釋說,匯金對證券公司進行注資和重組,主要是提高券商的公司治理水平,待其走出困境、運作規(guī)范后,匯金會轉讓股權退出,自身并不想經營證券公司。在注資的對象選擇上,匯金都是按照有關主管部門的指示來辦。

  對于匯金公司的定位,汪建熙表示,匯金在努力探索如何加強投資對象的公司治理,以增強國家投資的安全和回報。作為出資人,匯金希望能夠對投資對象的高管人員有任免權,但目前還做不到,匯金現在做到的是派出董事參與到這些公司的

審計委員會。

  混業(yè)經營路還長

  汪建熙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政府制訂金融政策后需要進行操作,匯金就是操作的工具,因此業(yè)務范圍并不局限在銀行改革和券商重組上,還會更廣一些。”

  有業(yè)內人士表示,明年匯金還將進軍保險業(yè)。如果真是這樣,匯金在銀行、證券、保險三大領域都將涉足,旗下有投資銀行、基金公司、

資產管理公司等等。那么,匯金的面目豈不是更像一家超級金融控股公司?或者說,主管部門是不是在借匯金之手,開啟中國金融業(yè)混業(yè)經營的大門?

  匯金已經通過注資造就了銀河金融控股公司。此前,還有中信、光大等帶有金融控股性質的集團。專家表示,這些帶有控股公司性質的機構尚不能稱之為混業(yè)經營,只是橫跨幾個領域的多元化經營。就拿當初一心要拿到金融控股牌照的中信集團來說,一位熟悉中信的人士就表示,集團的架子雖然搭起來了,但步子并沒有邁開,實際操作沒有太大跨越,目前還限于物理網點和網絡的整合。


發(fā)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