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期貨 > 2008年第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期貨大會 > 正文
最近有人研究,因為經濟全球化越來越發達,一個國家經濟全球化當中生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金融機構,包括機構投資者的成熟程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輸入東南亞這些資本,亞洲國家沒有能力把他們吸收掉,所以才造成這樣的災難。在這次經濟危機當中也是一樣,實際上美國金融機構引入資本的時候引入了大量風險,這些風險是這些機構沒有辦法處理,這反過來證明成熟的機構投資者是一個金融體系能夠成功的重要因素。
機構投資者在化解風險方面應該是政府和市場之間的緩沖地帶。國航虧損,很多人提出不應該讓航空公司做石油合約,應該讓政府處理價格風險。是納稅人承擔這個風險還是企業自己用衍生品手段處理風險,這個之間優劣是很明顯了。市場當中的風險首先應該市場化解。有人提出整個金融體系像人不斷成長演進過程,機構投資者起著基因作用,把金融經驗一代一代傳遞下去,他們可以一代一代保存對資產價值的認識,不至于換了一代人,對股票應該怎么運作就完全沒有運作。這靠什么積累下來,就是靠機構投資者一代一代繼續下去。
西方研究一個社會當中,個體投資者怎么處理風險方法、怎么運作資本在很大程度其實是受機構投資者眼界影響。一個國家監管寬松程度取決于一個國家的機構投資者是不是成熟的程度。在美國相對來說監管比中國監管寬松一點,一般來說,機構能監管自己的話,國家監管就可以更加寬松。如果在美國和中國這樣的金融市場沒有任何監管的話,什么取決于貧富、什么取決于資本市場的導向,這取決于金融知識、金融運作技巧。如果世界是平的,資本同樣運作,誰的金融知識強,誰的金融運作水平高,資本就朝他流。
金融危機和機構投資者成熟度關系,從舊的金融體系到新的金融體系轉化過程中我們肯定會遇到很多新的不確定性。包括油、煤、鐵、銅、大豆,各種資產,甚至包括公司股票,各種資產價值會出現大幅度波動,肯定還會面臨多元的資本體系,資本還會在各國之間大量流動,各國政府對資本的直接控制力明顯在減少,而且還會不斷減少。在應付這樣的新格局當中,什么辦法調節呢?就是交易。衍生品因為它的靈活性、杠桿、低成本,仍然是一個有效的資本運作工具,從這個角度來說,機構投資者仍然是財富的掌門人。機構投資者要真正成熟起來,你仔細想想,機構投資者真正成熟起來要有國內市場支持,中國人做期貨不比美國人做得差,一個很大原因是中國國內市場的支持,如果沒有國內市場支持,老是紙上談兵,我們說是不是應該推行復雜的衍生品,如果說復雜的衍生品,國內也有,人們也知道該怎么做,采取逐步復雜起來的衍生品沒有什么錯,如果沒有,大家都是紙上談兵,偶然跳進復雜的衍生品,就可能吃大虧。所以我們衍生品是一個零和交易。國外他們覺得國內不開衍生品市場想不通。像現在這種狀況,我們以期權作為一個例子,期權在國外是一個越來越流行的處理方式,不管場內場外,任何市場都有期權,沒有人不做期權可以成功做期貨的。也沒有人不做期權,可以把保值做得很好。昨天看金融時報發了一個普查,向世界各國共有基金做普查,有70%共有基金說經過這次金融危機,他們即使以前沒有做衍生品,以后也要做了,特別是穩定資產合理價值的作用。
如果說你不是在國內練出一支隊伍或者養成做的習慣,就像剛才有一位記者聊,他們說中信泰富也好、工行也好、國航也好,你交給我一看,我都知道這是圈套,不是有人有意鉆圈套,只是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如果國內沒有這樣的期權市場,去國際上做期權市場,各類人才可以招到,但是這么大的一個企業,不可能沒有國內人才的情況下可以成功交易。
總的來說,作為機構投資者要適應新的金融格局、金融監管形勢,現在在美國很明顯在這次金融風暴過去后,到底怎么管理金融投資者,所謂盈利私有化、虧損社會化這方面肯定會有一些大的動作。說到底,財富只能來自實體經濟,不能以錢生錢,這只是一種假象,歸根到底還是實體經濟。運作了資本、提高了市場效率,你的收入肯定會比一般人高,歸根到底機構投資者你要成功,在美國也好、在任何地方也好,如果在任何一個地方長期成功,像高盛也好,必須與民共富,不能只是為了自己盈利,像這樣的機構是長久不了,謝謝!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