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大宗商品轉票造血揭秘:龐氏騙局還是融資利器

2013年08月28日 01:23  第一財經日報 

  周綰綰

  張先生最近在托人聯系一些產業并購基金,想把他手上的一個醫用耗材廠給變現,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毛利低,生意難做,一年銷售額有一個億,看上去業務蒸蒸日上,但干得實在太累,去年利潤也就一兩百萬,而銀行貸款6000多萬,光利息就付了不少,自己是在給銀行‘打工’。”在談及當前的處境時,他顯得頗為苦惱。

  當記者問及為何不做一些高毛利的產品,他無可奈何地表示:“倒是有個想法做毛利高的品種,但首先光設備就要投幾千萬,現在廠房和土地都抵押給銀行了,沒法再融資。”這樣似乎陷入一個怪圈,只能在人力密集型、低毛利產品上做量。“久而久之,人被折騰得心力憔悴。想把廠子給賣了,也到了該退休的年紀了。”他感嘆道。

  在咨詢了一圈之后他發現,并購基金對此并不感興趣,低毛利、勞動密集型產業,即使有實打實的廠房,以及成熟的海外市場和客戶,也提不起基金的興趣。不能上市退出,沒有哪家基金愿意接盤,他們一致的看法是再堅持幾年,等利潤至少到了一兩千萬再考慮出售吧。

  然而,經人介紹,吳某的出現給張先生帶來了一線曙光。

  “轉票造血”讓收入和利潤“飛”

  吳某的名片并不起眼,是一家貿易公司的業務經理,但經“圈內人”介紹,融資經驗豐富,手上積累了不少回頭客。他聽完張先生的介紹之后,看法和起初的基金經理們一致,“盤子太小,利潤太薄”。別說被收購或上市了,連銀行都提不起興趣。吳某對張先生分析道,現在踏踏實實做實業的企業本來就少,就算做實業,也會面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像你們一年一個多億的收入,不上不下,規模也有,但離上市融資又有差距,屬于弱勢的中間群體。當然,讓收入和利潤起來并不難。”吳某表示。

  吳某是一家貿易公司的業務經理,不同于一般貿易公司的是,其主要經營大宗商品的進出口業務。大宗商品體量大,一家并不出名的貿易公司一年能實現幾百億的交易。

  而一名大宗商品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上海的大部分進出口公司實質上都已經“變身”為“以進出口業務為載體的金融類企業”,有些進出口商的收入和利潤規模甚至超過一些券商。

  這類進出口公司的業務一般分為兩類:外貿和內貿。所謂的外貿業務就是進口大宗商品,然后在華東片區找下家,除貿易本身的差價外,其中進口業務的“匯差”和“利差”利潤豐厚。用業內人士的話來說,“是用銀行的錢賺錢。”而關于進口業務的貿易融資,幾個月前已被媒體曝光,“融資銅”和“融資油”的業務模式也被高盛的一篇研究報告闡述得非常詳細。

  而對于內貿這塊業務,卻始終隱藏在“冰山”之下,不為人知。其實,其帶來的影響,并不比“融資銅”和“融資油”要小。

  吳某給記者打了個比方,假設進出口公司為A公司,手上有一批貨,按照正常的貿易程序,貨物拿到手后,要轉賣給B公司,也就是實際需要這批貨物的工廠。此時,C公司可以插進來,進行一次“轉票”,由A公司首先賣給C公司,再由C公司賣給B公司。這樣對C公司來說,銀行明細上立刻多了一筆流水,而賬面上也多出一筆采購和銷售。C僅僅從中“倒一手”,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加大量銀行流水和銷售收入。

  對此,A公司收取一定的“轉票費”,轉票費一般在每一筆貨物上加個10~15元錢,折算下來,相當于萬分之三,比股票的交易傭金都要低。然后,他匡算了一下整體費用,C公司“造出”一個億的銷售收入需要4萬元人民幣左右的成本。“而有了這一個億的銷售收入與實打實的銀行流水,你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去銀行那邊‘講故事’了。”

  吳某表示,他手上的客戶經過“轉票”后,都獲取了銀行更高額度的授信。如果是想上市,或者是上市公司“業績不夠”想多滾點利潤出來,一樣可以操作,只要把“利潤”的差額通過體外的其他貿易公司或個人渠道把“差價”轉給A公司就可以實現。

  “1億收入規模”起步只需500萬

  因為是朋友介紹,吳某并不是像有些業務員那樣急吼吼地推銷業務,在他眼中,張先生這種“小老板”似乎并不是他的核心客戶。只是幫朋友忙,順帶做的一筆“小生意”。

  在張先生的要求下,他很耐心地給對方介紹,因為大宗商品體量大,吳某手上的這個品種每一筆500萬“起步”,他讓張先生單獨去開一個銀行戶頭,然后把網銀交給吳某幫其操作。吳某手上有正常的貿易進出的時候,會幫張先生“插隊”進去,讓其“過一手”。當然,吳某手上的網銀賬戶并不止張先生的一個,還有王先生、李先生等,他們的戶頭也會“擠在中間”,在貨真正流到最終客戶之前,紛紛擠進去“走一圈”。如果每天都有一筆交易,則不到一個月就會有一個億的銀行流水。而且,這種交易基本可以做到“T+0”,當天進當天出。

  簡單地說,如果吳某的公司是A,最終的實體客戶是B,中間的C、D、E等客戶紛紛擠進去走流水,就變成A賣給C,C賣給D,D賣給E,E最后賣給B。

  而當記者問及會不會被稅務追查,吳先生表示,這又不是一個閉環貿易,如果開了一圈票,沒有真實的下游客戶,最后貨又回到最早開票的A公司手上,這就是一個騙局,比如鋼材貿易以及互保模式,不可能逃過稅務的“眼睛”。但是,一個貿易循環最終有下家消化掉,你就不能說是虛假貿易。當然如果開票的過程中,每次都要虧一點“轉票費”,也會被相關部門盯上。現在比較通行的做法是:做一筆巨虧,再做幾筆盈利。

  他介紹,一般手上的客戶,如果不是上市公司那種,只要有銀行流水就可以,不要盈利。而且,做大宗商品的客戶一般都比較高端,手上都會有一些不錯的實業項目。比如,他在江蘇有個客戶主營的一個產品毛利超過30%,而且還出口到日本。通過做大宗“轉票”,去銀行融資,融過來的錢又回過來“反哺”實業,這樣就屬于比較優質的客戶,也沒什么風險。如果沒有大宗商品轉票幫忙“造流水”,則不可能去銀行獲取那么多的融資,而且成本也不高,這樣綜合算下來,比現在市場上那些所謂的P2P要低得多。

  因為口碑好、回頭客多,吳某表示其手頭積累的客戶越來越高端,現在也有一些非常知名的客戶,還包括一些上市公司,比如今年業績不夠了,就過來“造”一些提升股價。當然,他也提醒,如果沒有實業作為支撐或者好的項目去覆蓋轉票成本的話,這類客戶的單子他一般是不會接的。他表示,手頭已經積累了一些高端客戶,不想一些只想投資房地產、股票、高利貸博取高回報的“害群之馬”砸了自己的“招牌”。

  大宗商品行業的“潛規則”

  而另一名大宗化工品貿易商也告訴記者,自己公司的第一桶金也是“轉票”得來。他說現在自己手頭上至少有十幾個“轉票人”的聯系方式。被記者問及有否也做這種“傭金”生意的時候,他告訴記者也要看資質的,做這種生意首先要本身真實的交易和客戶很多,客戶都需要“T+0”交易,也就是說,資金一般在當天就要一進一出。自己公司的“盤子”太小,客戶也比較少,還不能當一個優質的“上家”。但他表示,等貿易做得順手之后,下游客戶的數量和交易筆數多起來,他也會考慮從“下家”轉往“上家”。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交易人員介紹,去年他們手上過賬的資金高達100多個億。另外,他表示,在本報此前刊發的《神秘的油品貿易和神奇的石油市場》一文中,他們做的“轉票”載體,就是油。對方告知,做大宗商品的載體有很多種,但具體業務會有地域差別,比如華東片區以有色為主,油品貿易也不少;而華南片區做得最好的品種就是糧油。

  而做大宗貿易的最高“境界”,則是“用銀行的錢賺錢”。也就是說,內貿“轉票”造銀行流水,獲取的銀行授信又可以在外貿業務上做“內保外貸”等賺取銀行息差和匯差的生意。記者獲悉,國內一家知名的資本運作集團,除擁有多家上市公司股權外,新設了幾家貿易公司做大宗商品生意,為其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搭建“造血平臺”。

  “低調”的神秘群體

  而一名大宗商品“圈內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與國際上的大宗商品貿易商如嘉能可、嘉吉、托克貿易等一樣,國內的大宗商品圈這些年刻意保持“低調”。

  “要知道,2007年開始這個行業一直低調且瘋狂地賺錢,且不為人知。”他表示,對行業最直接的一個打擊則是今年5月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關于加強外匯資金流入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他認為,外匯局的這個規定讓以前可以放大多倍的“轉口貿易”杠桿一下子縮小了很多。不過,這或許也只能限制一些新入行的“淘金者”,對于在這個行業已深耕很多年的老牌貿易公司來說,依然還是有很可觀的量。據記者了解,剔除“轉口貿易”因素,真實貿易背景下的銀行融資目前暫不受影響。

  而該“圈內人”告訴記者,之前被香港聯交所申請強制清盤的中金再生,也是這個圈子的“元老級玩家”,其所謂“虛構銷售收入”也有一部分就是“轉票”轉出來的。當然,更多的是潛伏在水面以下,不為人知。

  不過,吳某表示,比起國際大宗商品貿易商,國內的這些“新玩家”資歷尚淺。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商如嘉能可早已滲透至每條產業鏈,如既在大型礦山擁有股權,也手握下游冶煉廠的股權,中間做套保也要和它們做對手盤,甚至實現交易的期貨公司都是它們的。而國內的貿易商手上沒貨,只能在外面進口資源,然后再轉手國內,外貿端從事“吃利差和息差”的資金生意,內貿端做一些“轉票”交易賺取傭金。“國際的大宗商品交易商是不屑于做這些的,它們都忙著并購,以及在對沖基金上掌握話語權。”他表示。

  “龐氏騙局”還是“融資利器”?

  大宗商品轉票,聽起來第一反應就是“鋼貿騙局”,但事實究竟是否如此?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聯系了數名行業“元老”。有些已經在這個行業做了十幾年,號稱是最早的一批交易員。他們認為,和鋼貿這種騙局相比,國內的貿易商正在向國際化靠攏。

  他們認為,這是合理且合法的“套利交易”。外貿環節的“利差”和“匯差”都是合法的“套利”,國家并未禁止。外匯局的新規也只是避免了在虛假的轉口貿易環節放大杠桿的套利行為,但有真實貿易背景的息差和匯差仍然可以合法取得。而且,成熟的貿易商內部有嚴格的風控機制和優秀的交易員,每一筆進口交易,都會在LME、WTI等外盤上進行期貨買賣做風險對沖,以鎖定交易風險。而內貿環節,無論“倒幾手”,每一筆貨物最終都有一個實體企業承接,使貨物進入生產環節。“也不能說這就是一個騙局,本來就是正常的貿易。一個愿意買,一個愿意賣。”有業內人士表示,一圈貿易的結束,也意味著風險的最終轉移。

  當然,每個行業都有激進者,一些小規模貿易商,為了做“資金生意”,會進行“閉環貿易”,也就是說發票開一圈之后,又回到了“起點”。如一家企業的大客戶同時又身兼“供應商”一職,就會經常出現在這類“閉環貿易”大宗商品交易中。

  “這種風險就比較大,有些鋼貿那種騙局的影子了,而且也很容易被稽查部門發現。”一名圈內人告訴記者。

  “雜牌軍”的明天

  “國內的大宗商品貿易在2009年‘四萬億’的刺激下起來得特別快,幾年來賺錢賺瘋了。”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言談中充滿對行業生態的“自豪感”。然而,在外匯局新規出臺后,他們認為,這將對新入行者搭建一道“門檻”。老一批的貿易商多數都已經做成規模了,新入行的想再用銀行的錢賺錢就難了。

  然而,常與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商打交道,吳某認為,即使作為國內第一梯隊的貿易商,和國外比仍然是“差距巨大”。“他們掌握大宗商品的話語權,源自在產業鏈上的成功并購。而國內的貿易商即使在行情好的時候,也只能賺些息差、匯差、轉票費之類的‘蠅頭小利’。而一些國際巨頭,如瑞士嘉能可、法國路易達孚、荷蘭托克貿易、日本的三井和三菱、美國的嘉吉都已經紛紛進入中國,尤其是嘉吉在國內產業并購做得非常成功,玉米這塊幾乎快被他們壟斷了。”吳某表示,這些國際巨頭對風險的把控非常嚴格,而國內的生產商則覺得期貨等“套期保值”業務風險太大,把握不好,有些又一味喜歡“賭價格”,結果行情好的時候賺錢,行情不“配合”就只能是“偷雞不著蝕把米”了。

  即使作為國內一線梯隊的交易員,吳某也不無顧慮,公司股東更多地視貿易商為“造血平臺”,造來的“血”最后回到股東層面更多的是從事房產投資以及資本運作,很少“反哺”貿易商本身進行“產業升級”,并未對某些產品的源頭以及下游進行產業并購,這也造成國內貿易目前還無法在大宗商品領域與國際巨頭“叫板”。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猜你喜歡

看過本文的人還看過

  • 新聞薄熙來:王立軍暗戀谷開來 不能自拔
  • 體育歐冠拉姆塞兩球 阿森納總分5-0晉級 視頻
  • 娛樂郭晶晶產一子報喜 恰逢舊愛田亮生日
  • 財經中石油被查4高管均曾執掌最賺錢業務
  • 科技傳蘋果公司9月將首次推iPhone以舊換新
  • 博客賀衛方:薄熙來案放過一條重大線索
  • 讀書超級革命:毛澤東發動文革的三個目標
  • 教育鄉村家庭拒供女兒上學 稱早晚要嫁人
  • 石章強:上海老品牌的復興與突圍
  • 白明:用中國權解析國際大宗商品價格
  • 梅新育:跨國公司愛官二代是全球現象
  • 安邦智庫:金融高官轉任地方的紅利
  • 葉檀:政府全面接管經濟
  • 陶永誼:誰動用了我的存款
  • 金巖石:新股發行制度變革關鍵是啥
  • 朱平:解讀A股移動互聯企業
  • 馬宇:反壟斷之劍將揮向壟斷央企?
  • 幽靈禮物:A股T+0是福還是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