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華財訊]全國人大代表、吉林證監局局長江連海建議對中遠期市場予以清理整頓和嚴格規范,解決問題的難點和關鍵是科學界定中遠期市場與變相期貨的界限。
據期貨日報3月7日消息,日前,全國人大代表、吉林證監局局長江連海為今年的“兩會”帶來了《關于高度重視對大宗品中遠期交易,市場予以整治和規范的建議》的提案。江連海代表表示,當前大宗商品中遠期交易市場(“中遠期市場”)亂象叢生,其發展軌跡已經嚴重背離其設立的初衷,建議對中遠期市場予以清理整頓和嚴格規范,解決問題的難點和關鍵是科學界定中遠期市場與變相期貨的界限。
“近年我國掀起了開辦電子盤交易的熱潮。截至2009年年末,全國中遠期市場超過200家。同時,品種重復問題也較為突出,僅以玉米品種為例,至少有8個中遠期市場上市交易。另外,創投門檻極低,市場主體魚龍混雜,各類投資主體素質良莠不齊,運行過程中蘊藏巨大風險。”江連海說。
江連海代表指出,中遠期貨市場的主要風險體現在幾大方面:一是違規開展代理業務,吸引不具備現貨背景的自然人客戶入市交易。二是客戶資金安全問題尤為突出,客戶資金被挪用、侵占的現象時有發生。三是保證金繳納比例及繳納形式很不規范,為活躍交易,絕大多數中遠期市場交易品種保證金比例遠低于合約標的額20%這一紅線,與期貨市場保證金水平基本持平或更低,這對期貨市場健康發展造成了巨大沖擊。四是頻繁進行以賺取價差為目的的炒單行為,與滿足現貨貿易的宗旨背道而馳。
“中遠期市場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運行秩序,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對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造成了極其嚴重的負面影響。”江連海代表表示,近年來,隨著期貨市場體系的不斷健全,我國期貨市場獲得了長足發展,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逐步凸顯,而作為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之間的中遠期市場,基本采用期貨交易機制,借中遠期之名,行期貨之實,不僅導致原本參與期貨市場的大量現貨客戶、資金的流失,而且隨著中遠期市場違規事件的頻頻發生,由于部分人群對期貨與中遠期市場混淆不清,致使期貨市場“被牽連”、“被誤解”,進一步打擊了社會大眾對期貨市場的信心,對期貨行業的中遠期發展影響不利。
由此,江連海代表強調中遠期市場發展的出路在于予以整治和嚴格規范,解決問題的難點和關鍵是科學界定中遠期市場與變相期貨的界限。可以允許中遠期合約市場的存在,但不允許變相期貨的存在。
江連海代表提議的整治辦法具體有,一是有關部門和專業人士要進一步調查研究,對中遠期市場的各項制度、規則、流程進行梳理,從理論上、認識上分清界限,辨別利弊。二是在運行機制上去掉變相期貨的屬性,保留原本的中遠期交易的屬性,還其本來面目,有針對性地制定嚴格的制度和規則,在成熟后上升到法律法規的層面。三是明確監管部門,加強日常監管。國內外的實踐均已證明,凡是監管缺失的市場勢必是要出事的。對于中遠期合約交易及其市場,一定要有專門的部門及專業的力量實施監管。四是在時機成熟時修訂現行的《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取消或調整打“擦邊球”的20%保證金的規定及其他有關內容,從而促進中遠期市場健康生存和理性發展。
(王德軍 編輯)